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焦作沁陽文藝界懷梆之花趙玉清:老驥伏櫪促進非遺傳承

2013/7/15 16:26:38 點擊數(shù): 【字體:


    在焦作沁陽文藝界,提起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趙玉清,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今,被譽為“懷梆之花”的趙玉清已年逾古稀,但她依然執(zhí)著地奔走在振興懷梆、促進傳承的路上。

  年少入團,刻苦磨戲

  趙玉清自幼失去雙親,由奶奶撫養(yǎng)長大。雖然家境貧寒,但是年幼的她對懷梆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天分和興趣。那時的懷梆響遍了懷川大地,人人都會哼唱兩句,民間盛諺“喝了沁河水,大人小孩都會哼唱懷梆練練腿。”“小的時候看戲,比過年還要高興。”趙玉清回想起那時的光景,依然激動不已。懵懂的她便跟著來村里演出的戲班子,在戲臺下模仿、學戲。終于,對懷梆特別鐘情的趙玉清機會來了。1956年,有著“天下第一團”之稱的沁陽縣懷梆劇團在溫縣招收學員,16歲的趙玉清通過考試成為懷劇團的一員,面對親人的反對,她義無反顧踏上了學戲的征程。

  剛到劇團,出身農(nóng)民的趙玉清雖有唱戲的天賦,卻對唱戲的專業(yè)技巧等一無所知,這對自尊心極強的她來說是個極大的挑戰(zhàn)。入團后,她刻苦磨練,勤學思考,功夫不負有心人,小小年紀戲份就有模有樣,這也使得她有機會直接師承第三代懷梆劇種傳人張樹柱、第四代劇種傳人李法貴,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她悉心領會懷梆藝術的精髓,刻苦求藝。一年后,進步飛快的趙玉清開始登臺演出,之后她便在演出中,與師傅一起切磋技藝,從唱腔的細節(jié)處尋覓懷梆藝術的生命力,在身段、臺步的每一個變化中領會懷梆藝術的魅力。

  中年演繹,完美提升

  七、八十年代,懷慶府一帶的群眾多以看懷梆、聽懷梆為主要的業(yè)余文化活動,懷劇團常常會帶著演員、道具走街串巷、下農(nóng)村開展演出活動,所到之處,愛懷梆的鄉(xiāng)親們會早早地搬椅子搶位置,只為一飽耳福。如此經(jīng)常性的演出也為懷梆演員的成長與進步提供了良好的磨練條件,趙玉清也在這期間從懷梆的唱腔、身段等表演藝術上得到較大的提升。

  她在平時的訓練與演出中,并不拘泥于傳統(tǒng)懷梆戲的形式。趙玉清在繼承師傅技藝特點的同時又發(fā)展了后嗓的表現(xiàn)力,第一次將后嗓由男生唱腔引入女生唱腔,不但使用在二八板內(nèi),同時使用在裁板、滾白、慢板中。之后,每次排戲,她都會和老師們一起設計唱腔,并由她與青年演員試唱。通過不斷的改進與創(chuàng)新,趙玉清的唱腔顯得更有感染力。

  “音樂上我不行,我就在唱腔上下功夫,作為演員一定要吐字清晰,唱腔優(yōu)美,這樣才能受到老百姓的歡迎。”趙玉清自豪地說。她獨特的唱腔影響了周邊縣市的同行,戲友們紛紛前來向她學習,并用她的唱腔教學。

  趙玉清在從藝的五十多年里,出演過青衣、老旦、須生、彩旦四種角色,演出傳統(tǒng)戲100多本,現(xiàn)代戲50多本,約1500余場,足跡遍及三百里懷川和晉東南地區(qū)。

  老驥伏櫪,發(fā)揮余熱

  改革開放后,懷梆雖然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但是演出市場低迷、演員跳槽,青黃不接、后繼乏人等問題時刻嚴重影響著懷梆劇種的發(fā)展。

  面對戲曲市場普遍的不景氣,面對形形色色的誘惑和沖擊,她和眾多的懷梆戲曲愛好者仍然在懷梆舞臺上堅守并活躍著。1996年,趙玉清退休后組織了幾十名老藝人創(chuàng)建了懷梆協(xié)會,她帶領大家自籌資金購置服裝、道具及其他演出用品,在周邊縣市巡回演出達300多場。自籌資金錄制懷梆傳統(tǒng)戲、折子戲、老演員唱段音配像,并且在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的指導下錄制了“跟我學”懷梆光盤。近幾年,她幫助周邊縣市鄉(xiāng)村業(yè)余懷梆劇團導演懷梆戲二十余本,輔導上門求教的專業(yè)與業(yè)余演員百余人,并贈送給他們懷梆曲譜和光盤。2009年,趙玉清被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兼職教授,至今共授課300余課時,彩排折子戲3出,教唱懷梆唱段30余段,組織師生匯報演出,培養(yǎng)學員二百余人。

  趙玉清除了培養(yǎng)懷梆藝術傳人,還執(zhí)著于對懷梆的連續(xù)創(chuàng)新。閑暇之余她的工作就是聽戲,品味各個劇種之間的細微差別,琢磨著將各劇種的不同藝術特點移植到懷梆戲中,在懷梆戲慷慨激昂、潑辣樸實的特點上,賦予古老懷梆戲新的靈性和更強的生存空間。

  出于對懷梆戲傳承的強烈責任感,晚年趙玉清開始了對懷梆戲老劇本的收集、整理和謄寫。“這幾年,一聽到哪有老劇本,我都會去找,濟源、焦作地區(qū)都跑了,可如今,受身體影響,有點力不從心了,便學了電腦和打字,有時間就會把本子整理整理,將過去的老曲譜改成現(xiàn)代人都看得懂的新曲譜,現(xiàn)在已經(jīng)打出來十幾本,還有三、四十本,以后慢慢打吧。”趙玉清滿懷深情地說。

  三年時間整理出10本大戲、5本小戲,10萬余字,移植京劇、晉劇等劇種10本、約9萬余字。過去的榮譽我也沒放在心上,我現(xiàn)在就是想盡最大的力量,讓懷梆生存、發(fā)展下去。”趙玉清感慨地說。多年來,趙玉清言傳身教,傾囊相授,培養(yǎng)出懷梆第六代傳人郭二俊、董秀清、張素禮等優(yōu)秀演員。

  趙玉清將一生奉獻給了懷梆藝術,在這條不斷創(chuàng)新、立志傳承的懷梆藝術路上,趙玉清還在默默地拉著車,往前走。作者:王一如【原標題:焦作沁陽文藝界懷梆之花趙玉清:老驥伏櫪促進非遺傳承】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焦作日報 2012-10-1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喬葉:我是一片葉子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