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正書之祖”鐘繇

2013/7/17 9:50:33 點擊數: 【字體:

    鐘繇(151~230)是三國魏時的書法家,他敏銳地把握了漢魏之際書法藝術變革的風氣,成為書法史上一位承前啟后的關鍵人物。鐘繇字元常,穎川長社人(今河南長葛縣東)。生于東漢桓帝元嘉元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漢末舉孝廉,累遷侍中、尚書仆射,封東武亭侯。魏明帝時進為太傅,封定陵侯,人稱“鐘太傅”。他的書法獲得了歷史的極高贊譽,與張芝并稱“鐘張”,又與王羲之并稱“鐘王”。 
 
  《采古來能書人名》稱:“鐘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狎書,相聞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鐘書三體其實就是今天所說的隸書、楷書與行書。鐘繇的隸書我們現在很難確切知道是什么樣子,傳說曹魏時期的名碑《受禪表》和《上尊號碑》是他的作品,但并沒有很確鑿的證據。古人常常喜歡把一些無名作品比附到名家頭上。不過,我們可以相信鐘繇是當時的一個隸書大家。經歷了漢末輝煌隸書時代的鐘繇,憑借他的天才是可以承繼漢人氣象的。關于鐘繇的行書,西晉衛恒《四體書勢》記載說:“魏初,有鐘胡二家為行書法,俱學之于劉德升。而鐘氏小異,然亦各有其巧,今盛于世。”鐘繇和胡昭,書風各異,都是當時的行書大家。現在也有一些冠于鐘繇名下的行書刻帖,但是書風妍美流轉,像是東晉以后的作品。 
 
  我們更加能夠感受到的是鐘繇作為“正書之祖”的風采。他的楷書總結了漢代隸書楷化的成果,把這樣一種新的體式發展成極有表現力的書寫形式。他的楷書作品有《尚書宣示表》(傳世的《宣示表》可能是王羲之的臨本)、《賀捷表》、《薦季直表》等。鐘繇的幾件楷書作品風格也并不相同,可謂各有其妙。 
 
  他的楷書,有一種古雅的美感。唐張懷瓘《書斷》稱其“幽深無際,古雅有余”。楷書在漢魏之際可謂一種新體,但是鐘繇用這樣的新體傳達出一種古質天成的精神。在魏晉時,隸書本來是一種莊重古老的字體,但是這個時候的隸書書法卻漸漸變得纖巧華麗。鐘繇用一種新的體式創造出古雅淳厚的風神,就如曹丕以七言新體詠唱出古質淋漓的《燕歌行》一樣,都是藝術天才的呈露。 
 
  鐘繇的書法茂密而又洞達,可謂疏密有致。傳粱武帝《古今書人優劣評》說:“繇書如云鵠游天,群鴻戲海,行間茂密,實亦難過。”這是說鐘繇的書法有一種茂密的美感。《薦季直表》很典型地體現了這一點。從章法上看,字與字之間的距離非常緊,顯出茂密之感。但這茂密又是由行與行之間的疏朗襯托出來的,可謂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能容針。細細品味,這紙上的字跡真的像是一行大雁緊緊相隨在碧空中高翔一樣。古人的這個評價很得鐘繇書法的風神。不過這主要是從章法上來講的,我們同樣可以在鐘繇楷書的結體中體會到疏密有致的美感。對于一個字的結構來講,上面越密下面越疏字的重心就越高,上面越疏下面越密重心就越低。《薦季直表》的字結構和我們常見的上密下疏的結字形態(如柳體)不同,而是上疏下密,重心非常低,給人一種憨拙質樸的感覺。在《薦季直表》的字結構中,上方之疏愈顯下方之密,下方之密也愈彰上方之疏。唐太宗說鐘繇“布纖濃,分疏密,霞疏云卷,無所間然”(《晉書·王羲之傳論》),是很恰切的。 
 
  鐘繇楷書還有一大特點,就是有飛動之勢,靈動而不板刻。《賀捷表》尤能體現這種精神,筆畫之間映帶顧盼,雖斷而實連,神氣活潑,飛揚生動。 
 
  鐘繇的書法對后世啟發極大。王羲之取法于他,將他的書風發展得更加妍美。《賀捷表》那樣靈動活潑的筆法或許還影響了唐代的褚遂良。明代人善寫小楷,祝枝山、黃道周、傅山的小楷里都有著鐘繇的影子。作為“正書之祖”的鐘繇,他的存在代表了一個時代的藝術高度。他是一個書法藝術的立法者。北京師范大學 鄧寶劍【原標題:“正書之祖”鐘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教育報 2006年2月26日第4版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學書法不要命的鐘繇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