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邵麗的中篇新作《劉萬福案件》(載《人民文學》2011年第12期),是她2011年寫得最出色的一部中篇力作,也是文壇2011年底最好看一部的收宮之作。
《劉萬福案件》,寫豫皖鄂交界羊山村農民劉萬福刀刃黑社會頭目劉七、大嘍啰二人判死刑轉死緩的故事。小說跳出敘事框架,借鑒西方現代小說自然主義的先進技術手法,把“劉案”做線索,圍繞人物慢慢展開對中國遍遠鄉村政治、經濟、文化和人脈以及基層法制環境和官員管理、監督和倫理透視,有品位、耐人深思。省下派掛職女“趙縣長”到信訪局接訪,接觸“劉萬福案”內幕、來龍去脈,趙第一次接訪,一撥農民老人帶人索要當年送劉鄧大軍強渡淮河的船工費,趙是掛職副縣長,答應留下研究;一撥大型紙廠數百上千下崗工人吃飯問題,縣里換了一個大肚子廠長二年把富廠吃窮,趙是作家、書生說真話差點引發“越級上訪”。劉萬福親戚朋友村民73人來信訪局給縣委、政府送錦旗感謝信,趙一時無策,信訪局長、宣傳部副部長和縣辦主任指點她對著電視鏡頭說幾句話。劉萬福殺人先判死刑后改死緩接著改無期徒刑。劉萬福親人錦旗上書“一心一意永牢記三死三生謝黨恩”,是整個小說的文眼、“橋段”,很自然地展開文學與經濟、法律、政治和社會的多元關系與現實矛盾,“劉萬福”在村民眼里,是一個好農民、好丈夫、好父親兼好兒子,劉殺惡霸劉七,村民不恨反而自愿湊錢上書法院保他。《劉萬福案件》,從改革之初貧困的豫南鄉村經濟、農民生活寫起,劉萬福生活背后所映照的底層人生活和黎民百姓善良的勤勞、善良、隱忍和道德底線,剖析窮因,缺少職業培訓、指導,故事、細節都和當前的市場經濟“親密接觸”,小說自覺進入藝術真實與生活真實的情感氛圍,產生打動人心的震撼力。
《劉萬福案件》是一部高品位的注重藝術質量的純文學小說,“劉萬福殺黑社會頭目劉七”血腥場景,邵麗用象征手法略過,村民告訴趙縣長“劉七頭掉下來身子站著血象噴泉”。相反,小說注重農村市場經濟和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增收、打工和融入城市的艱難的轉型過程,對人物“劉萬福”的人性透視。小說寫了兩個與案件無關的人物,縣委周書記、省社科院研究自由經濟的經濟學家友情、對話,提升小說的藝術性、思考性,周講農民進城“就能脫貧”,經濟學家說農民進城必需進行職業技能培訓才能融入城市生存。二者理論碰撞,劉萬福50年生命旅程驗證,經濟學家話“對”。周和經濟學家討論是私人間吃飯時說的,卻在劉萬福的苦難多磨的命運中證實。劉萬福82年二十出頭到山西煤礦挖煤每月掙一百元工資,塌方困井下七天,老礦工、四十歲的閻班長謀劃在僻處殺他做食物遇救險解放軍保住性命,獲救后劉萬福在醫院養好身體回家種地死也不肯下井挖煤;煤礦巷道“人性缺失”,和農民工缺少安全技術培訓與倫理教育有關,下井帶備用食物,餅干、水,閻班長就不會有 “人相食”欲望。劉回家結婚生三個兒女,跟表弟到南方中山市賣菜、做盒飯,過年劉在家為父親守孝“被抓”,還和“培訓有關”,他不在中山弟弟妹妹等為賺錢買死豬肉供應蕭老板工廠盒飯引起“食物中毒事件”,事先未培訓怪誰也沒法怪;買卡車跑運輸“高速上下車撿煙頭遇車禍還是和沒有安全培訓有關”。黑社會頭目劉七 “遭殺”細節還和職業培訓有一點聯系,劉七成性流氓,派小嘍啰(劉萬福女兒同學的哥哥)將她下班路上截持鎮上私宅脫光衣服供劉七奸污,如小嘍啰受過職業培訓,有一門手藝或技術,絕不會做“犯法事”。《劉萬福案件》從“經濟與人的關系”,透視“劉案”就有了一種時代的文學之美。劉萬福在自家果園將劉七、大嘍啰二人“斬首”,是一種天意,“劉七命該如此”。
《劉萬福案件》“斬首”,美妙絕倫, 劉萬福砍刀一揮“劉七的頭掉了下來”,順手刃了害過幾條人命的大嘍啰,跑到派出所自首。敘事簡單、簡潔,讓人感覺小說語言藝術中隱含的天意和鄉村倫理的自然規則。劉七作惡多端,遭“斬首”,是一種報應,也算一種“了結”。趙縣長尋訪民間,得知劉七和劉萬福家族“早年結怨”,劉七爹爹利用當大隊書記權利奸污劉萬福未出門的小姑媽,當著劉萬福爺爺奶奶爸爸的面扇新婚回門的小姑父嘴巴,這種侮辱給劉萬福家庭和童年留下了巨大傷痛;劉七和劉萬福是小學同學,劉萬福結婚第二天,劉七當街脫其新媳婦褲子、扯上衣羞辱劉萬福,劉萬福到派出所報案“遭警察奚落”;劉七記恨報復,派嘍啰用刀戳破劉萬福運送建材小三卡車胎。黑社會頭目、惡毒劉七喪盡天良,指使小嘍啰偷本家、孤寡老人劉爺活命的羊群,放火燒其草堆、房子;壟斷建材市場賣高價坑害百姓,無人敢管。奸污劉萬福女兒得手后利用劉不敢報案的忍讓心理竟想長期“霸占”,稱劉萬福岳父。這件事涉及到鄉村性倫理、性文明和性秩序,性行為屬隱私,“民不告官不究”,劉七有老婆孩子強奸劉萬福未婚女兒揚言做其女婿打“人家臉”、侮辱人家,破壞性倫理、傷害他人的身心健康和名譽。劉萬福勸劉七“你頭晃蕩得太久了”。劉七不聽勸,帶四五十個小嘍啰、刀具,到劉萬福果園搶水蜜桃毒打劉萬福妻女時“斃命”。
《劉萬福案件》的文學價值,在轉型期的中國有著巨大的社會意義,它超越了文學本身的藝術價值。劉萬福“手起刀落”,體現中華民族優秀兒女不畏強暴,保護女性生命尊嚴和勞動果實的正義精神和犧牲精神。劉萬福殺死劉七瞬間,小嘍啰跑得無影無蹤,大嘍啰跪地求繞,除惡必凈,劉萬福將其斬首。劉萬福殺惡霸劉七“驚天地泣鬼神”。寫評論時,我把《劉萬福案件》“斬首細節”,告訴一信仰基督教和愛好古文的會計,他說自古燕趙多俊杰,講中原河南河北二地男人剛烈勇敢。從文學評論視角來講,四十七的農民劉萬福保護女兒貞操、妻子生命和承包果園果子,揮刀砍死惡霸劉七的一剎那,是人類勇敢的不屈不撓的堅強精神,是一種英雄精神。邵麗做為一名優秀的作家,她把藝術思想、觀念,隱藏在小說敘事中,讓千千萬萬地讀者思考“劉萬福案件始末”。死囚監室黑社會主犯張科大和殺死妻子的教師王思成稱劉萬福大哥,說“能和大哥同路值”。人將死之言善。死囚犯刑前稱劉萬福英雄,豫南鄉村民眾夸劉萬福“贊”(英雄)。最高法院復核改判劉萬福死緩,接著改判無期徒刑。作家邵麗用文學審美和批判主義精神,客觀地講敘農民劉萬福生命中樸素的感人的勇敢精神和他豐富的感情世界。《劉萬福案件》在中國文學有二大突破:一、作家采用國際司法審判制度中先進的“無罪推定”,描寫劉萬福勇殺惡霸劉七的始末,在清晰的描寫中讓人看到人性善良的曙光,民眾對是非好壞的看法;二、從經濟與人的關系寫一個個人物,劉萬福、劉七、放羊的劉爺爺、閻班長、周書記、楊局長、經濟學家、趙縣長,人物鮮活、逼真。劉萬福在死牢里收到妻子送來西裝、襯衣、秋衣、襪子和 “來生還做夫妻”信,放生痛哭;惡霸劉七死前的獰笑,這些細節出色地“表現人與獸各種面貌下的人類的種種情欲,放射著圣壇的純潔之美的光輝”(達文語)。這樣,劉萬福、劉七、楊局長、周書記等人物在紙上活了。小說里的人物,將引發千千萬萬的人對“劉萬福案件”的思考,對城市化浪潮和進城農民的職業培訓,鄉村公共安全、治安、經濟秩序、法制教育、管理公正和村官監督等一系列問題的思考,甚至再度引發人民大眾對文學閱讀的熱愛,是作家本人預料不到的,文學屬于所處時代的人民。
讀《劉萬福案件》,我想起世界文學名篇《德伯家的苔絲》,善良的英國鄉村姑娘苔絲死了,“劉萬福”活下來了,這就是中國社會的進步、司法制度的進步和人權的進步。邵麗記錄我們所處時代的進步,還有文學的進步。
《劉萬福案件》是2011年最為重要的一部中篇小說。文/戎平【原標題:讀邵麗中篇小說《劉萬福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