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有兩點聞名天下:一是悠久的古都文化,二是洛陽牡丹甲天下。早在唐朝時,洛陽就與牡丹結緣;北宋時期,洛陽牡丹名揚天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洛陽舉辦的牡丹文化節,為洛陽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注入了無限的活力。
一座城與一朵花相得益彰,洛陽城與牡丹攜手并進。
牡丹不僅激活了洛陽的經濟,也繁榮了洛陽的文化。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洛陽牡丹繪畫得到極大的發展。洛陽畫院、洛陽牡丹畫院、洛陽書畫院、洛陽女子書畫院等相繼成立,涌現出周彥生、文柳川、郭孝民等一大批優秀牡丹畫家,出現了牡丹畫家群體,他們賞牡丹、養牡丹,畫牡丹,以深切的情懷表達對祖國的深情,對牡丹的熱愛,并逐步確立了洛陽牡丹畫派在全國的重要地位。
洛陽牡丹畫派的畫風延續傳統牡丹畫經典的風格,同時廣泛吸收西方的優秀文化,中西繪畫技法的交融以及對牡丹的觀察、寫生、細致入微的體會,使牡丹繪畫作品在寫意畫上呈現不同于其他地域牡丹畫的特有風貌,深受大家喜愛,多件作品被國內外重要機構收藏。30多年來,在眾多牡丹畫家的共同努力下,牡丹繪畫已成為一種產業。
在洛陽畫牡丹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牡丹的芳姿;盛唐遺風、泱泱風范在這里可通過種花、賞花、畫花來表現。在孟津縣平樂鎮,男女老幼都能潑彩畫牡丹,并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他們用手中的畫筆,創造了幸福的生活。
牡丹畫已經成為洛陽的一張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