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蕭山朱姓 朱熹之后

2014/12/24 12:05:46 點擊數: 【字體:

    原標題:蕭山朱姓 朱熹之后

    在距杭州主城區40多分鐘車程的蕭山朱家壇村,生活著朱熹的后人——蕭山朱氏。

    蕭山朱氏中最著名的人物是朱鳳標。他在清朝道光年間參加科舉,考上了榜眼,歷任五部尚書,時稱“蕭山相國”。朱鳳標的第四代孫朱文均是中國近代著名的金石學家、收藏家。朱家溍就是朱文均的兒子。

    孕育了文博大家的小村究竟是什么樣?日前,記者驅車來到這個小村,尋訪蕭山的大宅門。

    壇里金變成朱家壇

    故居還在,祠堂已毀

    從新城路一路往南,到底左拐,進入村道,“朱家壇村”的牌子就醒目地立在路邊。

    村支書朱鴻良告訴記者,目前村里有520戶人家,其中350戶是朱姓。

    作為村里最老的建筑,朱鳳標的故居坐落在村子中間一片較為開闊的地帶。白墻黑瓦,木制門窗,顯得頗有古風。宅院分為東西兩幢,各三進。東邊宅院的門前有個池塘,西邊宅院門前有條小河,河上有座很古的石橋。

    朱鳳標故居正在修葺中,宅院里已經搭好了不少復原的木結構,還剩一半白墻黑瓦、厚重木窗,正等待翻新。細心看看,一些精致古樸的雕花、木刻,讓人不禁聯想這座大宅門的過往。

    站在正在整修的木制樓梯旁,村里的會計王新興很興奮地講起了朱家壇的故事,因為喜歡歷史,喜歡在村里四處溜達,和村民們家長里短,王新興比朱家人還要了解這個村子的歷史。

    宋元時期,這里以金姓為主,因地形深凹,所以當時的村名叫“壇里金”。

    元朝末年,理學家朱熹的七世孫朱壽從當時隸屬古徽州的江西婺源遷居到此。朱壽就是蕭山朱氏的第一代。后來,朱姓后族在此發跡,“壇里金”就逐漸演變成了“朱家壇”,可惜的是,朱家祠堂上世紀因意外失火被燒了。

    “喏,看這個墻,這個瓦,因為祖上是從古徽州遷過來的,所以這座宅子有點徽式建筑的風格。” 王新興說,明朝后期,朱家先祖在蘇州做絲綢生意,是皇家燈火引芯的“欽點供應商”,大宅估計是在那時落成,F在看到的兩個墻門,曾經分住了當時朱家的六個兄弟,“按照單雙數分開,老大老三老五住一邊,老二老四老六住另一邊。”

    到了清朝道光年間,蕭山朱氏最著名的人物朱鳳標橫空出世。

    朱鳳標小時候家里條件不好,父親去世,他一直跟著母親。記者站立的故居,其實是他舅父的房子。道光十二年,朱鳳標科舉考上榜眼,后來歷任工部、刑部、戶部、兵部、吏部五部尚書,官拜體仁閣大學士,還管過漕運和教育,時稱“蕭山相國”。

    朱鳳標入朝為官之后,村里人就在其舅父家的原址上增建了這所宅子,并取名叫“榜眼墻門”。直到現在,村里人還能夠確切指出朝東的閣樓就是朱鳳標少年時讀書的地方。

    村里老人家告訴記者,朱鳳標故居門前的這條小河,曾經很寬,直通官河。老底子,漁船、客船來來往往,朱家人從此處下船,就是到了家門口——相當于現在那些電梯入戶的豪宅,很是氣派。

    那口井還在

    家譜和老照片漸漸流失

    《蕭山朱氏宗譜》上記載,朱鳳標是朱熹的第20世孫,而朱家溍是朱鳳標第五代孫。

    朱家溍的小女兒朱傳榮敘述,朱鳳標是蕭山朱氏落戶北京的第一代人,直到最后去世的時候,才葬回蕭山所前鎮,謚號文端。

    朱家溍在世時,曾多次回鄉祭祖探親。1996年春,朱家溍受聘為蕭山博物館顧問。自那時起,他幾乎每年親赴故鄉,無償為博物館館藏的文物作鑒定。

    不過,村里的年輕人對于祖輩的歷史已經有些模糊,他們自認是朱熹的后代,也知道村里出過名人朱鳳標,而其他的細節,在口口相傳中,漸漸流失。

    村書記朱鴻良是朱鳳標的本家后裔,他們一家,曾經也住在朱鳳標故居里。

    順著故居前的池塘向東走十余米,右轉,還不過一百步,就是朱鴻良現在的家。聊起朱姓,朱鴻良的母親朱素琴很激動,她拿出一沓老照片——

    “這張,這張,還有這張,都有朱家溍,都是18年前的照片了。”

    “朱家溍的家人還專門到我家來做客,我們是本家。”

    “這張是在老房子里拍的,那個時候是這樣子的,現在這口井還在。”

    不過朱大媽有些惋惜,家里曾經還有兩張年代更久遠的老照片,她記得照片中的男子都身著長衫,女子則頭戴鳳冠,留著長指甲。這兩張圖片,是爺爺去世前交給她,她用布包著,藏了整整24年,卻在上世紀90年代賣給了收古董的,“藏了24年啊,兩張照片,就算一年只值一塊錢,也要48元……最后討價還價,44元賣掉了!”

    和那老照片一樣失傳的,還有家譜。

    朱傳榮表示,她看到過《蕭山朱氏宗譜》二十卷,也只是復印本,“(那份家譜)始于宋代,明清之間數次重修,最后一次是同治八年修訂、刊印,我只看過一份復印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F在我們北京家里并沒有續修。”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錢江晚報(2014-12-04)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仙居響石山有朱熹手跡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