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31日,武漢黃陂臺聯會常務副會長裴高才攜《程顥程頤傳》走進中華文化(南陽)國際論壇,受到兩岸知名專家學者聶振弢、李范文、朱高正、程流鎖等的關注。
本次論壇在世界朱氏聯合會秘書長、中國歷史文獻研究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朱杰人的主持下,裴高才結合撰述《程顥程頤傳》,以《楚風豫韻是二程理學的源頭活水》為題作了主題演講,他列舉正史、方志與實物多重證據介紹,二程的祖父程遹自開封前往湖北黃陂就任縣令多年,又在當地娶妻張氏生子,兒子程珦也與侯氏在此成家,程珦還在做了主管治安的縣尉,二程因此在黃陂生長、學習了十四五年。深受荊楚文明浸染的張氏與侯氏,對程遹、程珦及其子孫產生影響。同時,裴高才引述清代康熙五年黃陂縣令楊廷蘊在《重建二程祠記》中記載說,二程在幼年時,主管全縣治安的父親程珦每年在木蘭山廟會(即農歷八月初一“開山門”)期間,就前往木蘭山維持治安,同時帶著二程母子到木蘭山感受廟會民俗文化。二程自幼從木蘭山佛、道合一的認知中,為后來創立融儒、佛、道于一體的理學打下了早期的烙印。進而指出,程(即程顥、程頤)朱(即朱熹)理學,是在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交融的過程中產生與發展的。其早期源頭是頗具荊楚風韻的木蘭山佛道合一的宗教文化。
臺灣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朱高正說,我早就知道程顥、程頤生長于黃陂,但不知道還有這么多典故傳說。程頤直系第三十一世孫程流鎖,還激情賦詩《贈作家裴高才先生》云:“三年欲拜今相逢,有幸歡欣睹尊榮。精干利索南方味,厚道贈書和煦風。經綸亦可微積分,公式最喜形象功。低調不顯作家派,平易盡現道中庸。”
據悉,中華文化(南陽)論壇暨第三屆宋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河南省中華文化促進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