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的傳奇故事
2013/2/22 10:58:34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漢高祖劉邦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眾多第一:第一位由平民登上帝位的皇帝;第一位在短時間(七年)內統一天下的皇帝;第一位實行郡國并行制的皇帝;第一位善于利用宣傳戰打擊政治對手的皇帝;第一位善于奪取政治制高點造成政治優勢的皇帝;第一位創作楚聲短歌的皇帝,其《大風歌》被譽為“千古人主第一詞”。那么,劉邦到底是什么人呢?《大風歌———王立群講高祖劉邦》全面展現了這個傳奇皇帝的經歷、個性和思想。
傳奇不止一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劉邦出世,大幕開啟。這位后來的布衣天子擁有著五大傳奇:一是出生傳奇,二是喝酒傳奇,三是婚姻傳奇,四是面相傳奇,五是經歷傳奇。
出生傳奇:劉邦的出生十分奇特。在《史記•高祖本紀》《漢書•高帝紀》里都說,劉邦不是他父母的親生骨肉,而是劉母(劉媼)當年在一個大湖旁休息時,不知不覺睡了過去,做起了春夢,夢里和一位神仙哥哥醉舞流云。當時天空雷電交加、天昏地暗,劉邦的父親太公見劉媼還未歸來,便前去尋找,竟看見一條蛟龍伏在劉媼身上盤桓。回家后,劉媼就懷上了孩子,這孩子便是劉邦。
劉邦出世之后,長得倒挺像條“蛟龍”:鼻梁高挺,頸項頎長,美須飄逸,左邊大腿上還有七十二顆黑痣!
喝酒傳奇:年輕時劉邦嗜酒,可總沒錢買。沒錢買不等于喝不到,劉邦有他自己的辦法:賒!他向開酒館的武負、王媼兩位女老板賒酒。喝醉了,就躺在酒館里呼呼大睡。武負、王媼常常看見熟睡的劉邦身上隱隱約約有一條龍在盤桓,異常驚訝。更令人不解的是,每次劉邦在她們兩家賒了酒,這一天的生意往往都超好。到了年底,她們也不向劉邦要酒錢,還將之前的酒債一筆勾銷了。
婚姻傳奇:劉邦的結發之妻叫呂雉,她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呂后。她是劉邦下世之后,漢朝政壇上的女一號,和武則天、慈禧被合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女主。呂雉因何會嫁給劉邦?這事兒也充滿了傳奇。
劉邦在沛縣泗水當亭長的時候,沛縣縣令的老友呂公舉家移民而來。呂公本來是單父縣(今山東單縣)人,這次是為了躲避仇家而逃到沛縣來的。縣里的鄉紳、官吏聽說縣令的好友來了,都趕來湊熱鬧喝酒。主持宴會的蕭何宣布說,凡置備禮金不夠一千錢的只能坐在堂下。劉邦是當亭長的,平日和縣里這些官吏們自然混得忒熟,也來湊熱鬧。他進門后遞了一張帖子,上面寫著“賀錢萬”三個大字,實際上他一個子兒也沒掏。
呂公看了“賀錢萬”的帖子,大吃一驚,趕緊起身到門口相迎。這位呂公善于看人面相,劉邦這一進屋,他立馬被其非凡氣宇所震撼,言語舉止間格外敬重劉邦。
蕭何知道劉邦一個子兒沒拿,還是讓他進了堂屋,但蕭何心中有點擔心劉邦惹出是非,于是趕緊進屋打了個圓場:劉邦好說大話,不能成事,大家別太在意。
酒過幾巡,見眾人都有點喝高了,呂公便用眼神示意劉邦散場后留下來。劉邦會意,耐心地候到散場。呂公對劉邦直說道,我這個人從年輕時就喜歡給人相面,被我相過面的人也不計其數,還從來沒有哪個人有你面相這么好的,希望你多多珍重。我呢,有一個女兒,希望她能成為你的妻子,一輩子侍奉你。劉邦本來只想吃頓霸王餐外帶混幾口酒喝,這可好,白吃白喝一頓不說,還用三個字換回個老婆。天下竟有這等好事,劉邦自然是一口應下。
誰料呂公的夫人死活不同意這樁婚事,她抱怨呂公說,你常說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個“貴人”,沛縣縣令和你關系那么好,他來求婚你都不答應(沛令善公,求之不與),為什么這么輕易地就把女兒許給了劉季(劉邦無名,兄弟以伯、仲、季為名)?呂公只是說,這不是你這個婦道人家能明白的事情,最終還是執意將女兒嫁給了劉邦。
有人會問,劉邦面相好,將來可能成大事,呂夫人應該也知道啊,干嗎反對這樁婚事?《漢書•高祖本紀》中的“沛令善公,求之不與”兩句,一直以來都有三種理解:一是沛縣縣令本人向呂公提親;二是“沛令”為自己的兒子向呂公提親;三是“沛令”為他人之子向呂公提親。到底是哪一種其實并不重要。不過,從沛縣縣令求婚或者提親一事看來,呂雉絕不是“剩女”,她的婚姻是正常的,呂雉此時的年齡應當不足二十歲。劉邦生于公元前256年,他和呂雉所生的兒子劉盈出生于公元前211年,劉盈出生之時劉邦已經四十六歲。劉盈還有一位姐姐魯元公主,魯元公主如果與劉盈相差兩三歲的話,呂雉生魯元公主之時劉邦應該已有四十三四歲。那么可以推算一下,劉邦和呂雉結婚時應當是四十二三歲了,而呂雉應當不到二十歲。古代婚姻講究門當戶對,即使門不當戶不對,那男女雙方年紀總得差不多吧?連歲數也差那么大,怪不得呂雉她娘不同意。一位已到不惑之年的小吏靠“賀錢萬”三個字,白賺了一位妙齡少女為妻,不能不說是天下奇聞一件啊。
面相傳奇:上面講劉邦的傳奇婚姻時已經涉及他與眾不同的面相。劉邦當亭長時,常常得回家種田,因為那時候底層的“公務員”薪俸并不高。呂雉也得帶著兒子、女兒下地一起干活。有一天,一位老人偶然經過,向正在地里干活的呂雉要水喝。呂雉讓老人喝了水,還招待老人吃了飯。老人吃完喝完,看了看呂雉的面相說,“夫人天下貴人”。呂雉一聽,趕緊讓老人“相兩子”。老人看了看呂雉的兒子劉盈說:“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又讓老人為女兒相面,老人說,也是貴人。
老人剛走,劉邦回來了,呂雉就把老人的話告訴了他。劉邦一聽,馬上問,走多長時間了?呂雉說,時間不長。劉邦馬上去追。追上老人后,便問起剛才聽聞的話。老人回答說:“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劉邦一聽,興奮地對老人說:“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后來,劉盈在劉邦下世后繼位,史稱“漢惠帝”,姐姐就是鼎鼎大名的魯元公主。當年那位預言劉邦一家大福大貴的老人始終未再露面。
經歷傳奇:一年,亭長劉邦奉命押送一批犯人到驪山修秦始皇陵。當時,征發到驪山修秦始皇陵的刑徒被稱為“驪山徒”。劉邦一行人出發沒多久,就有“驪山徒”開始逃跑。走到豐邑西邊的大湖“豐西澤”時,劉邦押送的“驪山徒”已逃亡過半。“豐西澤”仍屬沛縣境內,離驪山還遠得很哪。劉邦心想,按這么個逃亡速度,到不了驪山,這些犯人就都跑光了,到時候自己這個亭長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的!依照嚴苛的秦律,只有死路一條。與其到驪山去送死,不如自己也逃吧。就這樣,劉邦一不做二不休,在“豐西澤”把剩下的“驪山徒”全放了,還對他們說,你們走吧,我也就此消失了。劉邦的縱徒之舉得到了剩下的“驪山徒”們的盛贊,有十幾位壯士反倒表示愿意跟著他干。就這樣,劉邦帶著這些人在芒碭山正式落草了。
關于劉邦“豐西澤”縱徒的確切時間,史料中尚無記載,史學界有人推測此事應該是發生在始皇三十五到三十七年間。總之,事發于秦始皇晚年就對了。
“豐西澤”縱徒之后,劉邦和隨行之人一塊兒喝了場酒,然后找落草之所。經過湖邊時,劉邦讓一人到前面探路,那人回來之后說,前面有條大蛇擋著路,過不去。劉邦醉醺醺地說:“壯士行,何畏?”然后走過去拔出佩劍,揮劍將大蛇斬為兩段。又走了幾里地,劉邦酒勁兒越發上頭,便靠在路邊睡了過去。后面的人趕上來,看見一個老太太在哭。問她哭什么,老太太只說:有人殺了我孩子。眾人又問她:您兒子為什么被殺?老太太說:我兒子是白帝子,化為一條蛇,擋住了赤帝子的路,結果被赤帝子殺了,所以我哭。聽老太太這么一說,大家都感到很奇怪,有人認為老太太在胡說八道,想打她,老太太竟突然消失了。劉邦醒來以后,大伙把剛才發生的事情告訴了他,劉邦一聽,內“心獨喜”,而那些跟隨他的人也對他敬畏起來。
劉邦在芒碭山落草之后,呂雉和其他人常常來找他,神奇的是居然每次都能找得到。劉邦覺得奇怪,詢問呂雉。呂雉說:你在的地方上空總有一團云氣,只要循著這股云氣找,就一定能找到你的。劉邦聽后,心里一陣暗爽。此后,這件事漸漸傳開來,沛縣的年輕人聽說了,便有很多人表示愿意跟隨劉邦。
應該怎么看待
劉邦的傳奇
我們現在看到的所有歷史記載都是史學家們篩選整理后所記錄的。劉媼與龍相合而生劉邦的故事在司馬遷那個時代相當盛行,而且被西漢政府所認可。當然,這個美麗的傳說只是自我神化以威懾天下的騙局,它和劉邦酒后睡著身上浮現龍形的謊言都在影射說他劉邦是真龍天子。
在中國古代典籍里,明確記載的感生說人物共有七例:其一是炎帝,其二是黃帝,其三是顓頊,其四是堯,其五是舜,其六是禹,其七是劉邦。這七位都不是一般人,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都有著崇高的地位。特別是炎黃二帝,他們被稱為華夏民族的共同始祖。堯、舜、禹則是古代的圣人,七人中就只有劉邦是個開國皇帝,這證明劉邦與始祖炎黃二帝、圣人堯、舜、禹一樣,皆為非凡之人。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便采用了這種說法。
話說回來,劉邦神化自己究竟源于何時呢?是起于稱帝之后,為了威懾天下?還是起于隱匿芒碭之時,為后來的造反服務?我個人認為:關于出生傳奇的故事產生于劉邦稱帝之后的可能性比較大;面相奇異之說,《史記》是有些記載的,但是這些記載并不能證明劉邦命就那么好;呂公相面嫁女一事也值得斟酌,呂公如果真有那么高超的相面之術,他對兩個女兒呂雉和呂媭婚姻的不同做法就令人費解了。
據《史記•樊噲傳》記載,樊噲是一位“以屠狗為事”的賣狗肉的屠夫,他的妻子是呂公的二女兒呂媭。樊噲這么一個賣狗肉的屠戶也娶到了呂公的女兒,而歷史文獻并沒有記載樊噲的面相也屬于貴不可言之類的。呂公總不能給大女兒找了個大福大貴之人,二女兒就馬馬虎虎嫁給個賣狗肉的屠夫吧?樊噲后來的確因追隨劉邦而功封舞陽侯,但呂公當年嫁女之時,是絕對想不到這小子還能有這出息的。可見,呂公避難沛縣的時候,其實只是想趕緊在沛縣安頓下來,于是兩個女兒一個嫁了劉邦,一個嫁了樊噲,均為當時的社會底層人物。沒想到后來竟都成了氣候,當皇帝的當皇帝,當大臣的當大臣,其實都是時勢所造,哪是看面相能看出來的呢!所以,關于呂公相面嫁女的傳說大可不必深究。
說到劉邦的面相,真會讓呂公如此驚為天人嗎?估計也不大可能。如果不是因為相面,那呂公憑什么就看中了劉邦呢?我認為:“呂公大驚,起,迎之門”的重要原因是劉邦“賀錢萬”那三個字!誰能在這種場合拿出一萬錢來喝個份子酒呢?不可能!呂公作為遠逃異鄉躲避仇家的人,看中的正是劉邦這種當面忽悠人還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從容與膽略。
劉邦靠一點小伎倆進了堂屋,坐了上座。入席之后,毫無羞怯之態,還一個勁兒地戲弄在座的其他客人。你想想,能夠拿出一千錢以上的會是些什么人?肯定個個都是縣里的大腕兒。劉邦能渾水摸魚到這程度靠的是什么?膽略!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參加宴會的人對他都非常熟悉,知道這位泗水亭長不是個省油的燈。
至于要水喝的老人為劉邦、呂雉和兩個孩子相面的故事,有兩種可能:一是確有此事,二是富貴后的附會。假如真有此事,老人是出于感謝還是真會相面,這也很難說。老人從呂雉那兒得了水喝,還意外地得到一頓飯,自然要說點好話。這類好聽話我們現代人也常說,其中有多大的可信度,我們也不言自明。不過這件事倒是給了劉邦極大的信心。如果是富貴后的附會,那就和龍種之說一樣,既是炫耀,也是對他人的威懾。
赤帝子斬白帝子的故事顯然太玄幻,斬蛇可能會有,但赤帝子斬白帝子簡直是瞎掰。可這種玄幻故事對劉邦來說很實用:一是能搞得人人都怕他,二是讓劉邦自命不凡。
那么,“豐西澤”縱徒又是個什么性質的事件呢?有人說是劉邦自覺反秦的開始。真是這樣嗎?《史記•高祖本紀》有一條明確記載:“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說的是,秦始皇認為東南有天子氣,于是采用巡游的方式以壓制這股氣。劉邦覺得這可能是指自己,便“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間”這句話清清楚楚地表明,劉邦是“亡匿隱”在芒碭山中。所以我們可以確定,“豐西澤”縱徒事件純屬意外,使得劉邦偶然被迫走出了體制,也正因為如此,秦末首義者是陳勝,而不是劉邦。劉邦隱匿逃亡的唯一原因是犯了法,而且是死罪。至于秦始皇認為“東南有天子氣”,“東游以厭之”,應該也是胡謅之詞。如果劉邦在被卷入秦末大起義之前就有目的地對自己進行藝術包裝,那也只是一種示威的手段,為自己撐撐腰壯壯膽而已,并不是意味著在為反秦大起義作什么準備。
我們看劉邦身上的各種傳奇,都有哪些值得回味,其一,制造輿論爭取認同;其二,自我暗示,強大內心。這時候的劉季,已經開始向劉邦“變形”。【原標題:漢高祖劉邦傳奇】
來源:文匯讀書周報 時間:2011-3-23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