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布衣皇帝管理智慧的當代鏡鑒
“劉邦是一個胸無大志之人,更是個凡人,他是被時代大潮流裹著前進的,這是他的運氣。”
所有的成功者其實都是幸運者。很多情況下成功就是一種機遇,所以成功者千萬不能把自己估計高了。
劉邦本人是一個胸無大志之人,更是個凡人,沒有造反精神,也沒有什么資本。他是被時代大潮流裹著前進的。這是他的運氣,也是他能成功的條件之一。所以成功者千萬不能把自己估計高了,估計高的話將來會出問題的。
劉邦的落難比陳勝、吳廣都早。他是在江蘇沛縣泗水亭做亭長,亭長有一個任務就是要押送一些犯法的人到咸陽為秦皇修陵墓。這些人本身就是犯法的人,也知道歷代給皇帝修陵墓的人都沒有好下場。所以劉邦押著這一群囚徒修皇陵,還沒有出他們的鄉,就開始逃了。他干脆也不去了,從此他也不能再回去了,他就在芒碭山隱藏下來。這樣劉邦本來是基層亭長,到最后他成了一個罪犯。
但是這個時候劉邦并沒有起兵反秦,而是在陳勝、吳廣公元前209年開始造反兩個月以后,全國的起義浪潮都起來了,劉邦才加入反秦大隊,他早期沒有反秦的遠大抱負。他是被時代大潮流裹著前進的。等陳勝、吳廣死后,沛縣縣令被民眾所殺,劉邦成了沛縣起義軍的首領。
蕭何和曹參不愿意做反秦起義軍的首領,因為中國有八個字,老百姓幾千年來都記得很清楚,叫“首惡必敗、協從不分”,所以誰都不愿意當首惡,特別是蕭何、曹參,那都是良民啊,不愿意做造反派的頭頭。劉邦就憑著這個當上了頭頭。
如果沒有陳勝、吳廣,劉邦還會在芒碭山里隱居,將來的結果一個是被秦朝中央政府抓住處死,再一個是抓不住,他永遠就是個強盜,落草為寇。所以這個人第一他沒有推翻暴秦的遠大志向,第二他也沒有政治眼光看出來秦帝國即將滅亡,第三他沒有勇氣首舉一旗,不如人家陳勝、吳廣,他只是在起義形成大浪潮的情況下被裹進來了。
他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所有的成功者其實都是幸運者,成功的人千萬不要把自己看得多了不起,因為成功需要三個條件,第一是你自己的實力,第二是要靠你的實干,第三是靠機遇。說實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實力。說實干,大家只要卯足了勁誰也能做到。唯獨這個機遇不是人力所強求的,很多情況下成功就是一種機遇。所以成功者千萬不能把自己估計高了。能夠意識到成功是幸運,其實對很多成功人士來說非常重要。
劉邦更是個凡人。沒有大智,沒有造反精神,也沒有什么資本。在他之前所有的君王都有家族背景,像秦始皇的家族背景大家很清楚,秦始皇前面有35代國君都是秦王,秦始皇13歲繼承王位。人家都有一個家族背景,就是說爹打下江山,然后傳給他。
我們現在經常用一個詞叫“富二代”,還有人叫“官二代”,像秦始皇這種人就叫皇某代、君某代,他前面已經有35代老祖宗做國君了,這是一種正當的繼承。劉邦不一樣,是布衣。所以我講這么多只說明一點———劉邦是個凡人。“劉邦對賢士的渴求是完全沒有先入之見的偏見的。”
很多領導老是抱怨沒有人才,也許真沒有人才,也許真有像韓信那樣的人才你沒有發現。所以做一個伯樂能否發現人才,這恐怕是在管理中最大的問題。
劉邦能從一個布衣用七年時間打下江山,有他的過人之處,當然劉邦的過人之處就涉及到劉邦對他這個集團的經營,源于劉邦對人才的渴求、尋找、重視和重用。
劉邦在人才方面可以說是中國歷代君王中間最成功者之一。他對人才的網羅可以說是從一開始就著手了。
劉邦從起兵開始就注意,每到一地,他就問當地有哪些人是名人,有文化,他要找人家談話,他要約見這些人。
有一個很生動的故事。一個人叫酈食其,是劉邦主動尋訪得到的第一個人。他怎么得到的呢?劉邦到處尋找人才,走到酈食其所在的縣。酈食其是一個說客,很有學問,但是酈食其這時候還不出名,他在街道上看門,他同一個街坊上有一個人在劉邦那里做騎兵隨從,當劉邦軍隊經過這個縣的時候回家碰見酈食其。酈食其發現劉邦這個人不錯,就讓他替自己引薦一下,劉邦就召見了酈食其。這是他第一次主動招納的第一個賢士。
劉邦對人才的渴求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拘于這個人的身份,讀書人也行,原來的名士也行,甚至于一個無名小輩也行。在這一點上,劉邦對賢士的渴求是完全沒有先入之見的偏見的,所以他手下的這些人員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兩類人,一類是幫助劉邦建國立過大功的人,像蕭何、曹參、張良、韓信,這一批人是幫助他建立西漢王朝的人,這一批人非常厲害、非常了得。這批人中間,蕭何是他的老鄉、老同事、老戰友,所以蕭何對劉邦的貢獻很大,他們兩個是一開始關系就非常好的人,蕭何的官位比劉邦高得多,但對劉邦非常照顧。
這些人中間有一個人,我們要講一下,就是韓信歸漢。韓信是劉邦打天下最后當皇帝最重要的軍事將領,但是這個人歸附劉邦經歷過一個非常曲折的過程。
項梁、項羽兩個人都沒有發現韓信。項梁、項羽都是老總,身邊有那么一流的軍事家竟然發現不了。所以現在很多做領導的人老是抱怨沒有人才,也許真沒有人才,也許真有像韓信那樣的人才你沒有發現。所以做一個伯樂能否發現人才,這恐怕是在管理中間最大的問題。很多不起眼的人,說不定他就是某一方面的人才,只是看你有沒有慧眼。
反過來,從韓信的角度上講,你會發現另一個問題:韓信作為一個一流軍事家,在項梁、項羽手下都不被發現,都不被任用,這說明什么?說明人才要證明自己是個人才多難啊!
人才其實是弱勢群體。很多人有個誤區,我有才我強勢,那是你一廂情愿,是你被證明以后才強,在你未完成證明之前你是弱者,和你朝夕相處的老總可能都不會發現,不會認為你是個人才,所以人才其實是非常弱的。我們假如把人才比作千里馬,那你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日行千里的本領;第二,伯樂的認定。能夠日行千里的千里馬多得很,但是它跟普通馬一樣,臉上沒有掛牌子。千里馬,是不是得全靠伯樂的眼?其實千里馬處處皆有,缺的是伯樂。在很大程度上,人才的出現和被證明都要靠時代,時代需要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人。“劉邦在管理上有長處,就是善于容人,這是很多集團老總很難做到的。”
如果你做得越成功,對你的員工越重視,這個不符合人性,因為人們對自我的肯定往往多于對他人的肯定。所以成功者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戰勝自我。
所有人都是凡人,名人、官員、高官、精英、領袖都是凡人。是凡人就有他的優,也有他的劣,有長也有短。用其所長,容其所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沒有完人。這一點說得容易做得很難。
劉邦一開始起兵就遭到一個重大挫折,就是給他的根據地豐邑派了一個叫雍齒的人把守,結果雍齒叛變了,劉邦到處借兵三攻豐邑,最后把豐邑拿下來了,雍齒又叛逃了。后來雍齒不知道怎么回事又投靠到劉邦這里來,跟著劉邦打天下,也立了不少功。等劉邦到了長安做了皇帝封了第一批大功臣以后,其他沒獲封的手下人就商量怎么謀反呢。控制的地方就這么大,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