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人生的悲喜劇
2012/5/8 17:24:1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史可法是揚州的名人,至今揚州還有一條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就在他的衣冠冢附近,他的衣冠冢前有一副很有名的對子,叫作:“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據“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揚州某單位小金語)江先生回憶,他正是在史可法精神的感召下走上革命道路的……我們大抵可以這樣理解,史可法對揚州人的影響可謂深遠。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將領很多,有的功成名就,就的抑郁而終,但既有名,又能令敵人欽佩的將領卻不多,羊祜算是一個,岳飛算是一個,史可法也算是一個。史可法死后,連清朝的皇帝都來祭奠他。
依筆者看,史可法要算是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數一數二的幸運者。當時抗清的又何止史可法一人,殉難的更是數不勝數,光是揚州,有名有姓就有上百人之多,但史可法從這些人中一躍而起,幾乎成了神。史可法的“成功”,得益于他的身份:他是當時前線的總指揮與最高長官;他是南明政權“政治局”成員(閣老);他是南明政權中少數幾個比較清正的高級官員之一;他實際上被排斥在“圈子”外……
但客觀地說,史可法實在是一個蹩腳的將領,而且稀里糊涂地送了命。新編大型史詩揚劇《史可法》中說史可法的《復多爾袞書》義正詞嚴、不卑不亢,我不知道編劇是沒看過復書,還是出于需要美化了復書,實際上,史可法在復書中表現得相當糊涂,甚至有點無恥,他將清軍稱為“恩主”,乞求清軍與南明的殘存軍隊一起去剿滅農民軍,消滅農民軍后,南明會不遺余力地滿足清軍的任何要求。史可法的軍紀也是極端敗壞的,明遺民王秀楚的《揚州十日記》主要是譴責清軍在揚州的暴行的,但該書最先說的,最去“督師”的軍隊對老百姓的“踐踏無所不至”。高杰的軍隊與揚州人大戰,屠殺的平民不下十萬,可史可法對他竟沒有任何的處罰、譴責,甚至連批評都沒有。當時,史可法的軍隊在數量上、裝備上都是優于清軍的,而且是守城,卻一敗涂地,這固然是因為回天乏術,史可法的軍事才能也不能不讓人懷疑。但他就是成了英雄,這是史可法的喜劇!
滿清人是將史可法當成英雄的,但待到大清國滅亡,我們對史可法的評價卻起了戲劇化的改變。他不再是民族英雄,因為滿族也已經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明清的戰爭也就成了“兄弟鬩于墻”,是人民內部矛盾;他是不在正義的,因為他所要維護的是極端腐朽、反動的政權;他甚至成了阻礙歷史發展的絆腳石,因為滿請代表著更先進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反,當年連清自己都不齒的洪承疇,卻有人將他抬高到“先驅”的地位。
我們假想一下吧,照著馬克思主義的推論,國家、民族終將消亡,所有的民族成了一家。那時候,我們該如何評價當年那些為了反侵略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志士呢?就以三元里人民為例吧:他們肯定不是民族英雄,因為后來所有的民族都消亡了;他們是不正義的,因為他們所要維護的滿清當時已經是極端腐朽、反動的了;他們是阻礙歷史發展的絆腳石,因為英軍代表著更先進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假如現代的精英們有機會回到古代,他們一定會勸說三元里人放下武器、勸說關天培倒轉炮口、勸說林則徐帶頭販賣鴉片的吧?這樣,以后一切的苦難都可以免去的吧?中國可以提前100年實現現代化吧?
為精英們喝彩吧,盡管會有人說他們是歷史虛無主義!我呸!
《史可法》的編劇稱史可法是一個悲劇的英雄,其實,真正的悲劇倒不在他身上呢!【史可法的悲喜劇】
來源:紅袖添香-歷史雜文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