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名青史的高陽酒徒酈食其
2012/5/8 11:45:5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酈食其為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唐代詩人李白曾經用詩的語言概述過他的一生:“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指揮楚漢如旋蓬。”唐朝詩人高適也有“可嘆無知己,高陽一酒徒”的詩句。酈食其的名字往往不為人所知道,高陽酒徒成了好飲酒而又狂羈者的代名詞。
毛主席他老人家曾在七千人大會上提及酈食其,后來又有詩贊:
七言詩•續李白詠“高陽酒徒”
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
長揖山東隆準公。入門不拜騁雄辯,
兩女輟洗來趨風。東下齊城七十二,
指揮楚漢如旋蓬。不料韓信不聽話,
十萬大軍下歷城。齊王火冒三千丈,
抓了酒徒付鼎烹。
司馬遷在《史記》中專門有他的列傳。
高陽酒徒酈食其(音義基),陳留高陽人(今河南杞縣西南),為漢高祖劉邦的謀士。少有壯志,喜讀書,家貧落魄,無以為衣食業。嗜酒,后來只好充當看管門戶的監門吏。縣中官府和賢豪,都不敢任用,皆稱之為狂生。他堅信不移等待時機。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打起“伐無道,除暴秦”的旗幟,于是天下群雄起而響應。時有項梁起兵會稽,劉邦起兵于沛,起義風暴席卷全國。陳勝、項梁等起義軍路過高陽,皆為酈生鄙視,認為都是些鼠目寸光之輩,不能聽大度之言的人。惟獨沛公劉邦,“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所愿從游”!于是,他自薦于沛公。
后來劉邦接受酈食其的建議,決定先攻占陳地,并派遣酈食其為內應。酈食其來到縣城,見陳留縣令說陳秦之將,漢王將興之理,希望他能投降劉邦。但縣令懼怕秦法的苛重,不敢冒然從事,予以謝絕。就在當日夜半殺死縣令,并將縣令人頭懸于城頭,報之于沛公。劉邦見大事已成,引兵攻打縣城,叫人用竹竿挑著縣令人頭,大聲疾呼:“你們趕快投降,你們的縣令已被砍頭了!如若不然的話,后下城的也要斬頭的!”城上守軍見縣令已死,無意再守,遂開城投降。劉邦進城得“其庫兵食積粟留出入三月,從兵以萬數,遂入破秦。”此皆高陽酒徒之功也。
從此以后,劉邦不僅封酈食其為廣野君,并且重用其弟酈商為將,率兵數千人,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酈食其為劉邦所器重,酒徒竟然成為劉邦創業初期的重要謀士之一。后來他為劉邦游說四方,瓦解諸侯也樹立不少功勛。
公元前204年楚漢相爭時,他建議劉邦曰:“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不決,百姓騷動,海內搖蕩,農夫釋耒,工女下機,天下之心未有定也。愿足下急復進兵,收取滎陽,據敖倉之粟,塞成皋之險,杜大行之道,距斐狐之口,守白馬之津,以示諸侯劾實形之勢,則天下之所歸矣。”并愿意去說服當時尚有兵眾將廣、割據一方的齊王田廣。高陽酒徒這一建議,后成為劉邦取天下的戰略思想。
后來劉邦消滅了秦朝,立刻又聽從酈食其的進諫,向關中父老取消了秦朝之一切暴政,還向軍民人等宣布了約法三章:一、 殺人者償命!二、傷人者處罰!三、搶劫者判刑!這當然就是劉邦的施政綱領,這綱領來自于他聽從酈食其勸諫的言詞。
劉邦派他去游說田廣,曉之天下利害,“田廣以為然,乃聽酈生,罷歷下兵守備戰,與酈生日縱酒。”這時由于韓信乘機功齊,為田廣所誤解,認為這是酈食其出賣了他,遂將酈食其烹殺。臨死前,田廣對其曰:“汝能止漢軍,我活汝。”酈生對曰:“舉大事,不細謹;盛德不辭,而公不為若更言。”慨然就義。
酈食其死后,當劉邦稱帝評獎列侯功臣時,封酈食其之子酈疥為高粱侯,以示不忘前功。隨著時間的推移,酈食其的名字,在人們中間逐漸消逝了,然而“高陽酒徒”竟成了它的代名詞了。【原標題:高陽酒徒青史留美名】
來源:議政網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