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登黃鶴樓題詩:崔顥的偶悟與李白的徹悟

2012/5/8 15:45:44 點擊數: 【字體:

 
 
    元朝《唐才子傳》載:李白登黃鶴樓,豪情滿懷,詩興勃發。正欲即興賦詩,卻見同代詩人崔顥已先于他,將《黃鶴樓》一詩置之于此:“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開元年間考中進士,曾任太仆寺丞、司勛員外郎。青年時詩風輕艷,多寫婦女題材,晚年出入邊塞,寫下了不少優秀的邊塞詩篇,詩風亦轉為剛健雄渾、豪邁壯逸。

    這首詩是吊古懷鄉之佳作。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真是信手拈來,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不禁嘆為觀止: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南宋詩評家嚴羽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當時李白登臨此樓,也是詩興盎然,當他發現崔顥的這首詩后,連稱“絕妙”,于是寫了打油詩:“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便擱筆不寫 ,后有好事之人據此在黃鶴樓東側修建一座李白“擱筆亭”。 現在黃鶴樓公園內有崔顥的題詩壁,對面即是李白擱筆亭。

    李白寫下的詩詞與黃鶴樓有關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從此,江城便成為武漢的美稱。唐代文學家閻伯理在其《黃鶴樓記》中描述“聳構巍峨,上依河漢,下臨江流......”可謂:“ 危乎,高哉!”難怪李白以“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春風三十度,空憶武昌城。送爾難為別,銜杯惜未傾。湖連張樂地,山逐泛舟行。諾謂楚人重,詩傳謝眺清。滄浪吾有曲,寄語棹歌聲。”抒發自己心頭的感慨。黃鶴樓主樓壁畫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這首詩同樣也成了千古絕唱。

    “眼前有景”卻“道不得”,何故?因為“眼前之景”已讓人“先入為主”了,如不作出比崔顥更好的詩,豈不讓人見笑?于是寧可不“道”,也不因為自己是一代詩仙而濫竽充數,李白是很有點自知之明的。后來,李白登南京鳳凰臺,覺得鳳凰臺與黃鶴樓頗為相似,便仿崔顥的原韻作了一篇《登金陵鳳凰臺》,詩云“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猜想一下,李白為啥要來這么一首詩呢?無非是想借“鳳凰臺”這個平臺,試試身手,PK一下。結果如何?我想,這應該是兩種評價,一個是李白自己,他一定認為,像崔顥那樣寫出來不成問題,更不成難題,我若有他那種意境,會強于他的。所以李白的詩在其后的時光中總是以意領先而必勝。外人的評價呢?覺得這李白之仿作實在是不如崔顥的好,當警告后人們,仿寫為一大禁忌。但也總覺得這崔顥除此詩外,其它詩哪能比之于李白呢?后來的詩不如李白,是崔顥傲了呢?還是靈感不常在了?其實,崔顥之詩僅是瞬間一感的“偶悟”,李白之詩則是一生通達坦蕩的“徹悟”,兩人的區別就在于此,正所謂功夫在詩外!

    現代評論家普遍認為:崔詩與李詩,同是登臨懷古之作,在藝術上有如“雙峰對峙,二水分流”,但在思想上卻構成“雙方星座”,后者是前者望塵莫及的。由此可見,“眼前有景道不得”絕非甘心落后、就此罷休的自暴自棄心理,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追求。【原標題:雙峰對峙:崔顥的偶悟PK李白的徹悟】

來源:新華副刊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