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萬事皆出理——酒祭儒學大師程顥

2012/5/11 9:20:16 點擊數: 【字體:

  

    7月9日,是程顥先生的忌辰。919年前,即公元1085年7月9日(宋神宗元豐八年六月丁丑),北宋著名理學家、政治家程顥卒,年僅五十四歲。
  
    程顥(公元1032—1085年),字伯淳,后人尊稱為明道先生。他不僅是一個坐而論道的理學家,更是一個勇于身體力行的社會改革家。程顥有一首詩,我們可以視為他自己用詩的形式、詩的語言對他的道德哲學的經典概括: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這既是詩歌,又是哲學。從這首詩中,我們似乎可以悟到程顥的偉岸氣象。程顥在其短暫的生命里程中,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是以捍衛孔子創立的正統儒學為己任,以便實現他“使圣人之道渙然復名于世” 的宏愿。在程顥的從政生涯中,不論是在那一個層次上,也不論是在那一個崗位上;不論是受尊崇被重用而升遷,抑或是被冷落而遭貶謫,他都能始終如一地按照他所理解的孔子與孟子的有關教導,去選擇并堅持走自己的道路,表現出他:“德性寬宏,規模闊廣,以光風霽月為懷” 的宏闊、清新氣象。
  
    程顥說:誠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他清楚從政管理的對象是“民”,是“人”,他十分看重孔子的“仁者,愛人”、尊“民”、重“民”與孟子的“民為貴”等為政的思想。程顥在其從政的全部活動中,似乎始終都謹慎地堅持一個“敬”字,“敬事”、“愛人”。而對于不可一世的上層高官他表現出的蔑視與反抗精神,與他“救民獲罪,所不辭也”的精神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儒家所堅持的“大丈夫”精神。對于程顥心中裝著老百姓,敢于對官場上的腐敗邪惡勢力進行毫不妥協的斗爭、竟置自己頭上的烏紗帽于不顧的無畏精神,時至今日也令我們肅然起敬。
    
    作為一名理學家,程顥在晉城的執政興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他的為政興學都緊緊圍繞改良人的本性展開,充分實踐他的理學探索和研究,從社會學來說,是一種改良主義的偉大實踐,就其結果而言,他的理論取得了偉大的成功。但與此同時,另一位偉大的改革家王安石,正在全國推行激進的全面革命,程顥先生的成功實踐被其鋒芒所掩,程顥的政治生涯也被改革派所排擠。
    
    從政治上退隱以后,程顥卻在洛陽講學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一時間“程門立雪”傳為求學名師的佳話。他系統研究并發展了由唐代韓愈提出的道學,進而演變為理學,致力于探索人間萬象所共同遵循的“理”,成為我國古代客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之一。而王安石激進的變革也最終失敗,說明程顥先生所推行的社會改良是符合宋代的歷史環境的。
  
    程顥的道德哲學內容十分豐富,他的治學是“為己”,不是“為人”,學“求諸己”,學為己用。這是鑄成程顥道德哲學的重要主觀原因。他把自己的道德哲學和生命哲學自覺又牢固地建立在“存心于愛物”、“于人必有所濟”的基礎之上,認為活著就是要“存心于愛物”、“與人必有所濟”!這就是程顥做人與做事的力量和勇氣的根基。
  
    史書記載,程顥從政期間,將“視民如傷”作為座右銘,并且常常對照檢查,自嘆“顥常愧對此四字”。他還常說:“一命之士,茍存心于愛物,于人必有所濟。”正因為程顥能夠自覺堅持這種嚴于律己的良好學風,所以他的學問有個性,他的人品、官品也都有鮮明的個性與特點。
      
    記得程顥曾寫過“水心云影閑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九百多年后,當我們再次感懷之際,他的深邃思想和光輝業績靜靜點滴出來,給我們留下了足夠的思考空間。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我以我酒祭程顥。【原標題:萬事皆出理——酒祭程顥】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天涯社區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