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要置大將魏延于死地
2012/4/20 10:47:2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在《三國》里,諸葛亮是個神話般的人物。然而他也有自己的私心,單從魏延的冤枉就可以看出他的私心有多重。
魏延自投蜀后戰(zhàn)功卓著,也深得劉備喜愛,每每委以重任。對魏延這樣一個能征慣戰(zhàn)的大將,諸葛亮幾次卻要置他于死地,由于劉備的愛才,諸葛亮才未能得逞。然而,等劉備死后,諸葛亮還是設計殺死了魏延。究其原因,諸葛亮對魏延的厭惡有這樣幾個原因。
一是始于魏延降蜀之初有一種傲氣。取下長沙時,魏延殺主韓玄獻城,這對于蜀軍本是大功一件,而諸葛亮卻評價他“食其祿卻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后有反骨,爾后必反”。為此,諸葛亮欲斬魏延,幸劉備制止,才免了一場悲劇的發(fā)生。單憑著自己的直覺,就要斬一個立了新功的大將,這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腳。
二是諸葛亮曾經許下了有“反骨”的魏延“久后必反”的愿,像他這樣的神人,其口愿是不能落空的。如果當時諸葛亮斬魏延是為了殺其驕氣的話,那么,諸葛亮后來痛下決心殺魏,一來因為魏延桀驁不馴的性格,二來就是諸葛亮曾經發(fā)過的口愿。
三是抗上。劉備做了漢中王,魏延有勇有謀,而五虎上將中卻沒魏延的份,論功勞論能力論資歷,魏延應在黃忠、馬超之上,沒有“評”上“五虎將”,魏延并沒有因此而發(fā)牢騷,而仍是兢兢業(yè)業(yè)地拼殺于戰(zhàn)場,這便顯示了其大將的風度。諸葛亮要殺他的主要原因,其實就是他敢于對抗領導。當時,諸葛亮的領導地位已經確立,諸葛亮說魏延傲慢、目中無人。而魏延的傲慢正是他智謀的體現。隨著劉備許多親信去世,蜀中已無人,諸葛亮自恃功高蓋世,對相反的意見相當厭惡。對處于絕對領導地位的諸葛亮來說,魏延自然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剌了。
劉備故去,諸葛亮更是大權獨攬、有恃無恐,他已經聽不進反面意見,在抗魏的戰(zhàn)略上獨斷專行而引出的失敗可見一斑。對于有獨到見解敢于直言的魏延,諸葛亮更是厭惡至極,其殺心更甚。最為典型的就是魏延詐敗引司馬懿進葫蘆谷,諸葛亮火燒木柵寨除了想燒死司馬氏,再就是魏延了。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大雨救了司馬氏和魏延的性命。后來魏延責問諸葛亮,被諸葛亮拿馬岱當了替罪羊搪塞過去。魏延遭受如此冤枉都沒有“反”,仍是做到了一個部屬的本分,可見他是忠誠的。
諸葛亮死后,他把兵權交給了跟魏延有矛盾的部將楊儀,利用楊儀與魏延的矛盾去逼有“反骨”的魏延,最終除掉了魏延,使其“口愿”得逞。魏延一生英雄,終于沒有逃過諸葛亮的“陷阱”,做了刀下鬼。【原標題:諸葛亮為何要置大將魏延于死地】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