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戀西施。《史記•貨殖列傳》記載:范蠡在滅吳之后,不留戀功名。急流勇退,離開越國,“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變名異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乘扁舟浮于江湖”,很可能先去尋找西施的葬身之處,憑吊這位美麗的姑娘。
范蠡改名鴟夷子皮,最耐人尋味。鴟夷子皮,就是大皮囊,據說西施就是被裝入大皮囊沉入湖中的,這樣的結局讓范蠡感嘆不已。很可能他在江湖中尋覓,并沒有找到西施的葬身之處,他非常難過,這么美麗純潔的女子,忍辱負重,默默無聞,為越國獻身,還遭迫害,實在令人同情。范蠡離開越國到齊國時,一定輾轉反側,浮想聯翩,怎樣記住西施這位好姑娘呢?于是改名叫鴟夷子皮,雖然名字怪怪的,但有意義,范蠡一想到大皮囊,就想到西施,見到大皮囊就如同見到西施,這種癡情只有范蠡會有,因為他熱愛美麗,有同情心,有愛心。
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是隨著時代的演進與人們對他們的同情和敬仰而不斷豐富的。其發展趨勢是離真實的歷史越來越遠,卻和人們的愿望越來越近。西施與范蠡的故事傳說色彩越來越濃,但人們寧愿信其有而不愿信其無。為什么?人們同情、熱愛善良美麗的西施;敬仰足智多謀,功成身退的范蠡。也許人們現實生活中的苦難太多,不如意的事太多,人們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很強烈,于是寧愿把范蠡、西施塑造成有完滿人生結局的俊男靚女,而不愿看到西施的不幸,范蠡的不圓滿,這是善良的人們的真誠愿望。在范蠡和西施的故事中,人們不斷把完美加在西施和范蠡身上,以求得到心靈的慰藉和平衡。正如有的學者所說:民間傳說比史實更動人。
總之,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有其原型存在的。盡管后來關于她和范蠡的故事有虛構的成分,但她對越國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人們對她寄予了深深的熱愛和同情。人們不愿意看到這么好的女子被推到湖中淹死,于是傳出了她和范蠡泛舟同游江湖的美麗故事。【原標題:歷史上的真實西施:范蠡和西施究竟是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