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遣鐘會、鄧艾為大將,率軍取西川,只幾個月時間,便直抵西川門戶劍閣。姜維丟下涼州軍務,率軍緊急回撤劍閣。劍閣地勢險阻,易守難攻,雙方進入對峙階段。姜維想憑此險要將戰事拖延下去,遠道而來的司馬軍必將潰敗。但鄧艾卻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率領他的部隊繞過劍閣(如同二戰時盟軍繞過馬其諾防線)沿著山路強行軍,神奇般的出現在成都平原,一下子搞定了整個西川。就在人們認為鐘會、鄧艾兩人憑借軍功都將衣錦還鄉之時,卻傳來兩人先后因叛變而被殺的消息。鐘會叛變被殺,確有確鑿證據,這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將領,居然在滅蜀后,聽信姜維的慫恿,要稱霸西南,司馬昭不殺他才怪。而鄧艾就比較冤了。他雖然在官場上馳騁多年,卻還是性格耿直,脾氣火暴。他這次奇襲,沒有經過總司令鐘會的批準,豈不搶了首長的大功,而且入川后經常做些越俎代庖的事,雖然他的出發點全是為了國家利益,沒有一點私心。司馬昭勸他適可而止,他卻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昏話,不是找死嗎?何況司馬昭度量之小、疑心之重更是大名遠揚,鄧艾真是沒頭腦。被搶了軍功的鐘會借此機會展開報復,一連數十道揭發其謀逆的密信直抵長安。司馬昭知道鄧艾這個人是不會反的,但一想到有這樣一個什么都敢說、什么都敢做的將領存在,對自己奪取政權的威脅真是太大了,于是就此定了他的罪,并斬了這個老實的將領。殺鄧艾,不過是司馬昭篡位過程中除掉異己的一個步驟而已。鄧艾反賊的這一帽子,直到西晉建立后第十個年頭,才獲得平反。但在《三國演義》中,他的“謀逆”罪名注定要和魏延一起領受下去了……【原標題:揭秘三國:鄧艾——司馬奪權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