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麒麟崗上麒麟子" 漢畫像石驚現" 百里奚認妻"

2012/4/20 15:43:49 點擊數: 【字體:


    河南報業網訊 :漢畫像石再現認妻場面

    巧的是,記者采訪期間,薛霆告訴記者一個驚人的發現:他們在南陽漢畫館里所存的2000多塊漢代畫像石中,發現了一塊極其珍貴的畫像石。畫像石的畫面內容竟然是“百里奚認妻”!
  
    獲此消息,記者急忙趕到了南陽漢畫館,找到了這張來自漢代的“照片”。記者看到,畫面的左邊,雕刻的是一個仆人打扮的老婦在彈琴,而所對著的一個丞相裝扮的老者則身體后仰,雙手抬起作驚訝狀。畫面中一貴夫人打扮的人,不僅無意聽琴,且有些醋意。而另一仆人打扮的人則臉向貴夫人作勸解狀,同時用手勢示意彈琴的老婦“暫停”。畫面中還畫有茶具。薛霆告訴記者,經過南陽百里奚研究會同志的考證,此畫面就是“百里奚認妻”圖,它形象地再現了《樂府詩集》里記載的百里奚認妻場面。

    南陽漢畫館館長韓玉祥告訴記者,這塊“百里奚認妻”漢畫像石,發掘于1988年,發掘地點是在麒麟崗上。麒麟崗是古人心目中的風水寶地!南陽的文物發掘者對此最有發言權。他們說,20世紀80年代,南陽川光廠和中原電梯廠從外地搬遷到麒麟崗上,考古人員對此地進行保護性發掘。在不到兩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竟然發掘出規模宏大的春秋墓、漢代墓300多座。侯爵以上墓主人就有許多,另外還出土了許多珍貴的器物。
  
    發現“百里奚認妻”漢畫像石的墓葬規模很大,其中出土的漢畫像石就有154塊,是南陽市發掘的漢畫像石墓葬中規模最大也是出土漢畫像石最多的一個墓葬。墓主人的身份不詳,但據考證是侯爵以上身份。韓玉祥還說,在這里出土的漢畫像石工藝精湛、藝術性高,不是南陽的工匠所能為,估計出自宮廷工匠的手筆。至于該墓葬與百里奚是否有關聯,有待于文物部門的進一步考證。但此漢畫像石經考證,其畫面內容確屬“百里奚認妻”圖。說明至少在東漢時期,“百里奚認妻”的故事就已經廣為流傳了。
  
    如此看來,民間流傳2000多年的百里奚認妻的感人故事,就有很多可信的成分了。門閂煮雞送夫求仕
  
    百里奚飽讀詩書,才學過人,可是家境貧困,再加上楚國宗法制度森嚴,平民沒有希望出仕為官。心懷壯志的百里奚時常長吁短嘆,慨嘆自己沒有施展平生抱負的機會。
  
    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個很有見識的女子,深知自己的丈夫是曠世奇才,于是就鼓勵百里奚出游列國求仕。她勸百里奚:“大丈夫志在四方,你年富力強,正當有所作為之時,何不出去闖闖?”
  
    百里奚望著妻子懷中的幼兒和堂前白發蒼蒼的老母親,更皺緊了眉頭,道:“我早就想去周游列國尋找一個識才的明主呢,怎奈上有老下有小,不忍心離去呀!”杜氏道:“郎君放心地走吧!我可以上奉老母、下撫幼兒,你不要有什么牽掛!”
  
    妻子的話說到了百里奚的心坎上,他見妻子這樣支持,就決定第二天啟程。臨行前,杜氏覺得雖說家里很窮,也該給百里奚餞行。她從瓦罐里倒出了家中僅剩的兩升粟米,煮成干飯,然后又要動手殺那只生蛋的母雞。百里奚捉住妻子拿刀的手道:“家中無有粒米,只有這只母雞,留著它下蛋,日后也好換些谷米。”
  
    杜氏道:“郎君此去遠游,不知何日得見,為妻宰雞以示心意。”她說罷,不顧百里奚的阻攔,將家中唯一的這只母雞宰殺了。柴草不夠,她又把門閂卸下來燒掉,煨出一瓦罐金黃的雞湯,讓百里奚飽飽地吃了一頓飯。分別的時候,杜氏抱著幼子,拉著百里奚的衣襟,灑著熱淚道:“郎君日后富貴了,可別忘了今日的門閂煮雞啊!”
  
    流著感激的熱淚,百里奚走下了麒麟崗,離開了南陽。他歷經坎坷,卻始終不能得志。他從晉國的陪嫁隊伍中逃脫,就曾風塵仆仆趕到南陽麒麟崗。但破屋還在,妻兒老母卻不知哪里去了。麒麟崗的村民告訴百里奚:“你走以后,你的妻子窮得沒法生活,又遇上荒年,在掩埋餓死的老母后,帶著兒子逃荒去了。如今是死是活,我們也說不清。”百里奚望著破屋,想起臨別的時候妻子劈門閂、燉母雞的情景,不禁潸然淚下。萬般無奈,百里奚只得收拾破屋住了下來,靠給別人養牛為生,直到秦穆公派人拿五張公羊皮將他換到了秦國。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百里奚認妻”的故事以多種藝術形式廣為流傳。記者在網絡上搜索“百里奚認妻”,桌面上刷地冒出了許多與此有關的標題。其中很讓人眼熟的是大河網中的《大河梨園》網頁。網頁中赫然寫著廣東漢劇院現任院長李仙花曾因演出《百里奚認妻》而獲得了梅花獎。據介紹,1957年廣東漢劇院赴北京中南海懷仁堂演出了《百里奚認妻》,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趕來觀看,并予以高度評價。
  
    2600多年后,這個故事還如此為人們喜愛,并成為經典的劇目,很大的原因是由于這個故事有一個大團圓式的喜劇性結局。
 
    百里奚聽歌認妻
  
    百里奚成了秦國丞相之后,更加思念自己的妻子。
  
    有一天,百里奚在宰相府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前來為他祝壽的客人。席間,華堂里觥籌交錯,歌舞翩翩,絲管悠揚,頌聲盈耳。忽然,百里奚長嘆一聲,臉上出現了寂容。眾賓客暗自納悶,忍不住問道:“今日華誕,老大人為何突覺不樂?”百里奚又是一聲嘆息:“有道是飲水思源,老夫有今日富貴,實虧了一人之力。今日面對榮華,卻不能與其共享,止不住惆悵萬分。”眾賓客問:“相爺,不知此人是誰?”百里奚長嘆一聲,灑下熱淚。眾賓客不便探問,整個壽堂一派寂靜。
  
    驀然,一陣琴聲傳進壽堂。眾賓客側耳傾聽。百里奚覺得有點兒耳熟,喚過總管問道:“何人在此彈琴?”總管道:“回相爺,是新進府的洗衣婦。”百里奚十分驚訝,想了想就對總管說:“她既有如此琴技,為何不喚來演奏?”總管說:“相爺,她乃府中一個賤役……”
  
    百里奚忙止住總管的話道:“人有貴賤,琴曲也有貴賤嗎?快請進來!”總管急忙請進彈琴人。眾賓客聞琴聲,原以為是個絕色佳人,待彈琴人走近前,卻是個干癟的老婦。
  
    百里奚端坐壽堂,疑惑地問:“剛才是你在彈奏嗎?”老婦低頭答道:“適才見相府賀壽,緬懷往事,隨意奏曲,不料驚擾了眾位大人,萬望原諒!”百里奚笑道:“適才聞你彈琴奏出鄉音,老夫不僅不怪罪你,還要請你在筵前演奏,為老夫賀壽呢!”于是老婦于堂中舉手撫琴,彈出了流泉般的清韻。隨著悅耳的琴聲,老婦作歌道:
  
    “百里奚,五羖皮。憶別時,烹伏雌,炊扊扅(意即為門閂)。今日富貴忘我為?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溪;墳以瓦,覆為柴。舂黃齏,扼伏雞。西入秦,五羖皮。今日富貴捐我為?”
  
    這段歌的意思是說,百里奚是用五張羊皮換來的,想到當年我與他分別時,我為他燒門閂,煮母雞,為他餞行,十分凄涼。莫非今日他富貴了,就忘記了我。
  
    百里奚一聽,愣住了,覺得這位老婦所唱,句句都在責怪自己,那內容說的全都是自己年輕時的家事。他越看越覺得眼前的這個老婦人熟識:她不是自己已失散了幾十年的結發妻子嗎?他急忙走下堂來仔細辨認,這位老婦人正是妻子杜氏!兩位老人緊握雙手,禁不住老淚縱橫。
  
    原來,杜氏自百里奚走后,靠自己織麻過日子,轉年碰上災荒,無法糊口,只好帶著兒子逃荒,四處打探百里奚的消息。她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在秦國打聽到秦國的宰相叫百里奚,可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丈夫,就求人說情,進相府當了洗衣的女仆,希望找機會當面認親。碰巧遇上樂工彈琴賀壽,就借琴責夫一試,想不到幾十年的思念一下子變成了現實。
  
    眾賓客見一對老夫婦經過大半生的坎坷,終于團圓了,紛紛舉杯祝賀。百里奚止住熱淚,連忙舉杯對杜氏說:“為夫親自為你捧酒謝罪!”杜氏流落半生,今日一塊石頭落地,接過百里奚捧來的酒,一飲而盡。
  
    秦穆公聽說百里奚夫妻團圓,特別賞賜給他們很多東西。從此,百里奚和杜氏百年相守,這個彈琴責夫獲團圓的故事便流傳后世。
  
    記者采訪時發現,百里奚妻子杜氏自己創作、自己演唱的這首如泣如訴的《扊扅歌》已經被收入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南陽文化叢書——南陽文學》一書。書中說:“百里奚杜氏可以算是南陽較早的女詩人!”
  
    一個傳奇,數千年來以傳說和戲劇形式,在民間世代流傳,可見貧賤夫妻生死般的愛情或者說親情,有著穿越時空的力量。【原標題:"麒麟崗上麒麟子" 漢畫像石驚現" 百里奚認妻"】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報業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