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2012/4/20 15:47:16 點擊數: 【字體:

 
    百里奚(約公元前700年~公元前621年),姓百里,字子明,春秋時期楚國宛邑(今河南南陽)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秦統一天下的奠基丞相。
  
    百里奚早年家境貧困,在妻子杜氏支持下出游列國求仕,歷經宋國、齊國等諸侯國。后在其好友蹇叔的舉薦下,做了虞國的大夫。公元前655年,晉國(獻公)滅掉虞國。百里奚拒絕在晉國做官,被充作媵人(奴隸),后逃回楚國牧牛。秦穆公聞奚賢,后派人以五張黑公羊皮將百里奚換回,拜為上大夫,故世人稱之為“五(公羊)大夫”。在主持秦國國政期間,百里奚“謀無不當,舉必有功”,輔佐秦穆公倡導文明教化,實行“重施于民”的政策,讓人民得到更多的好處,并內修國政,外圖霸業,開地千里,稱霸西戎,統一了今甘肅、寧夏等地,開始了秦國的崛起。這一時期,秦孝公稱之為“甚光美”的時代。史載百里奚“三置晉國之君”,“救荊州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使秦國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為秦國最終統一中國奠定了牢固基礎。
  
    百里奚身為秦國大夫,勤理政務,平易近人,生活簡樸。“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于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深受百姓愛戴,“及卒,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
  
    百里奚故宅及墓冢在今南陽市中心城區西百里奚村一帶。《水經注》記載:“梅溪水出(宛)縣北紫山,南經百里奚故宅。”《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在百里奚村東,高約七米,稱百里大夫墓。墓前擺放七塊巨石,俗呼七星冢。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鄭璉書五大夫碣銘,后佚。”墓左側有碑,碑陰刻唐韓賞詩。我國著名秦史學家馬非百先生所著《秦集史》否定“虞國說”,對百里奚為南陽人進行了詳盡的考證。
 
    心與牛一
  
    □陳明遠
  
    楚成王至死也不會清楚,自己比秦穆公更早地聆聽了百里奚的治國之道而全然不覺。那次盡展百里奚才智與韜略的談話不能被愚鈍淺薄的楚成王所理解,卻為楚成王落下了一則笑柄。
  
    直到2600年后的今天,我們仍然能夠記得二人當時在宛地一段對話。那是楚成王聽說宛地的百里奚擅長養牛,便問:“飼牛有道乎?”百里奚答:“時其食,恤其力,心與牛而為一。”楚王道:“善哉,子之言!非獨牛也,可通于馬。”于是百里奚做了楚成王的馬夫。
  
    自以為是的楚成王就這樣錯過了賢才百里奚,而后來的百里奚在秦國正是用“心與牛而為一”這條飼牛之道使秦穆公稱伯于西戎。
  
    自百里奚始,“心與牛一”就是歷代統治藝術的一條基本追求而被廣泛接受,即以己度人、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同情體諒,并以此構建融洽和諧的理想社會。后來孔子的“仁者愛人”以及今天我們的“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等都是這種觀念的發展與演化,這是一種體恤關愛的教化,而不是討價還價的談判,更不是爾虞我詐的“博弈”,而是一種“心與民一”、“其樂融融”的和諧場景。
  
    從后來百里奚在秦國的作為來看,他的確實踐了這種政治主張。他給秦國帶去的不是殘酷的征戰殺伐,不是苛刻的政治高壓,而是“心與牛一”的仁厚寬容的治國之道。在他的輔佐下,秦穆公三立晉君、稱霸諸侯,并征服西戎、拓地千里,為后來秦國一統天下奠定了基礎。【原標題:春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百里奚】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南陽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