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曄不幸之亂談
2012/4/20 16:00:0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范曄,南朝劉宋時期的大史學家,出身士族。《南史》記載他少好學,善文章,長于隸書,通曉音律,可謂才華橫溢。宋文帝初時出仕秘書承、新蔡太守、尚書吏部郎等職。后被彭城王劉義康看中,充其幕僚。因劉義康母死,其縱夜酣飲,以聽挽歌為樂,被貶為宣州太守。貶官后的范曄,郁悶寡歡,逐留心史學,編著《后漢書》,九十篇。宋文帝憐惜其才,遷任左衛將軍,太子參事。掌管禁旅,參與機要。不久被廣州刺史孔默之的兒子孔熙先拉攏,參與弒文帝,擁立彭城劉義康為帝的密謀。政變未遂,事敗被告發處死。死時,四十八歲,其子范藹,年僅二十,受株連同時遇害。
范曄之死,令人痛惜。一代才子,是被人一步步拉下水后,又稀里糊涂的走上斷頭臺,枉送了性命。范曄之不幸,套用現代一句話來說就是抵擋不住“糖衣炮彈”襲擊,經不住誘惑。見小利而忘大義,被孔熙先之流牽著鼻子走上了“賊船”,實屬咎由自取。
孔熙先,何許人也,其父孔默之在為廣州刺史時因貪贓枉法,案發后受彭城王劉義康庇護而免罪。劉義康總攬朝政,后遭文帝猜忌,被排出京師,貶 為江州刺史,坐鎮豫章。孔熙先為了報答劉義康的救父之恩,加之自己略有文才,便幫助劉義康網絡黨羽,以圖大業。范曄當時名聲顯赫,持才自傲。孔熙先一心想拉攏他,但無人接近,又不好直接向范曄明表心跡。于是他選中了范曄很器重的外甥謝綜。謝綜噬賭,孔熙先就利用這一點,并“故為拙行,以物輸之”。孔熙先與謝綜拉好了關系后,得以引進同范曄相賭,故技重演,“前后輸曄物甚多”。范曄既“利其財寶”又“愛其文藝”,逐成“莫逆之好”。孔熙先進而步步深入,挑撥離間范曄與文帝之間的關系。范曄最終被孔熙先拉入劉義康的政治集團,導致后來的殺身之禍。
孔熙先引誘范曄上“賊船”的手段算是高明的。他不是用大把大把鈔票直接賄賂,而是施以“借賭輸財”的方式來疏通范曄,最終達到了目的。一千五百多年過去了,采用這種變通方式疏通關節的伎倆,在當今社會依然流行。當然,現代社會物質文化豐富的程度是范曄那個時代無法媲美,可提供行孔熙先之流疏通的渠道也是“與時俱進”。從送“三陪”、“二奶”到豪宅名車;從禮品、古玩到電子匯兌資金轉存國外銀行。方法陳出不窮,花樣不斷翻新。那種借賭局而慷慨解囊行賄的“毛毛雨”,時也見于報端披露,可見孔熙先門徒之興矣!
歷史永遠是面鏡子。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達官顯貴,豪杰名流栽倒在一個“貪”字面前。貪權者如此,貪財者亦如此,范曄只不過是其中普通一例罷了。蕭梁時期史學家裴子野在談到范曄過錯時說他:“忸志而貪權,矜才以徇逆,累葉風素,一朝而隕。向之所謂智能,翻為亡身之具矣”。此話很有一番道理,望今之所謂大智大能者,引以為戒。要時刻提防著孔熙先之流的誘惑和企圖,切莫將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為斷送自己前程的工具。【原標題:范曄不幸之亂談]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浪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