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韜武略彭雪楓
2012/4/20 16:34:40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核心提示)彭雪楓1907年出生于鎮(zhèn)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8年春調赴河南確山竹溝,任中共河南省委軍事部部長,組織訓練抗日武裝。1944年9月11日在河南夏邑八里莊犧牲,時年37歲。他是中國工農紅軍和新四軍杰出的指揮員、軍事家。投身革命20年,出生入死,智勇雙全,戰(zhàn)功卓著。被毛澤東、朱德譽為“共產黨人的好榜樣”。
【親人部下 共話當年】
“‘大哥’不僅是我們兄弟姊妹對彭雪楓的尊稱,也是他的部下對他的尊稱。‘大哥’是抗戰(zhàn)中犧牲的新四軍最高將領。”彭修朝和彭德蘭說起“大哥”,顯得很光榮。
“彭師長是一位民族英雄,又是模范共產黨員。在干部和群眾心目中,彭師長是一位文武雙全、智勇兼?zhèn)涞恼渭液蛙娛录摇K歉呱械钠返隆⒓儩嵉狞h性、嚴謹?shù)淖黠L,感染了一個時代的人。”劉學田說。
劉學田今年75歲,退休前任鎮(zhèn)平縣縣志辦主任。他說,彭師長作戰(zhàn)英勇,每次戰(zhàn)斗都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彭師長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戰(zhàn)死在沙場。
彭雪楓紀念館副館長魏曉瑞告訴記者,新中國成立后,在彭雪楓的家鄉(xiāng)河南南陽鎮(zhèn)平縣,專門修建了彭雪楓紀念館。1994年在諾曼底登陸50周年之際,英國女皇批準將“威爾克圣寶劍”轉贈給彭雪楓陵園,以紀念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為民族解放作出的卓越貢獻。1988年中央軍委確定彭雪楓為共和國33位軍事家之一。
【少小貧苦 歷經磨礪】
彭雪楓出生于鎮(zhèn)平縣一個貧苦農民家里。家庭的貧困和當時中國“散兵土匪交會之所,貪污土劣競勝之場”的悲慘境地,造就了他強烈的愛國思想,磨煉了他不畏強暴、勇于反抗的優(yōu)秀品質。1918年,開始在鎮(zhèn)平縣高等小學讀書,因經濟困窘,1922年秋小學畢業(yè)即被迫失學。他背井離鄉(xiāng),投奔遠在天津教書的伯父彭延慶,開始在南開中學讀書。1923年,幸獲當時在馮玉祥部任職的族叔彭禹廷的鐘愛,每月供給他三元五角錢的飯費,才得以離津赴京,就讀于陸軍第十六混成旅軍官子弟學校。他一面放哨,一面偷偷讀書。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9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央紅軍進行的歷次戰(zhàn)斗中,他無役不從,每次都披堅執(zhí)銳,身先士卒,且多次擔任先鋒部隊的指揮員。1936年秋被派往太原等地,做團結各界愛國人士、聯(lián)合閻錫山抗日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
【出師敵后 豫東告捷】
1938年6月,彭雪楓同志受黨中央之命,于年初由山西臨汾來到了河南確山縣的竹溝鎮(zhèn),從各方面積極地展開建立抗日武裝和挺進豫東敵后的準備工作。
彭雪楓同志到達竹溝后,在當時駐武漢的周恩來副主席和河南省委的直接領導下,參加籌劃中原敵后的抗日工作。他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就把軍事工作和統(tǒng)戰(zhàn)工作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遵照中央指示,彭雪楓同志將竹溝八團留守處重新進行編組。9月30日,新四軍游擊支隊在彭雪楓同志的率領下,踏上了向敵后進軍的征途。進抵竇樓時,駐淮陽東北戴集的日軍騎兵突然發(fā)動進攻。彭雪楓鎮(zhèn)定自若地指揮部隊分三路向敵人迂回包圍,敵見勢不妙,乘馬拖尸狼狽逃竄,指揮官林津少尉被擊斃。
11月24日,游擊支隊一夜行軍百余里,突然進入杞縣,到達板木集,出敵意料地接連突襲杞縣邢口、姜樓、大魏店、祁樓等據(jù)點,消滅敵人一部,繳獲長短槍數(shù)百支。同時,又揮師襲擊了盤踞在睢縣西陵寺的偽軍馬培善部,并在睢縣西北于廂鋪地區(qū)全殲第一區(qū)偽軍300余人。
【揮師東進 艱難創(chuàng)業(yè)】
1939年元旦,日軍突然占領了鹿邑城,另一部敵人數(shù)千人向亳縣進犯,并把觸角伸到了亳縣以北的蘆家廟。彭雪楓當機立斷,命令滕海清同志率二大隊三個連,主動出擊,一舉攻克蘆家廟,將敵先頭部隊偽豫東“剿共”軍第一支隊崔華山部五百余人全部消滅,迫使進犯鹿邑之敵倉皇撤回商丘。張愛萍同志帶領一部分干部,也在這里加強原西北軍退伍軍官、國民黨鹿邑縣縣長魏鳳樓的工作,建立了十分融洽的統(tǒng)戰(zhàn)關系。
1941年1月6日,國民黨制造了皖南事變。14日中央電令:“蘇北、山東迅即準備,待命殲滅韓德勤、沈宏烈,華北各部須遵前令,提前準備機動部隊,準備對付最嚴重的事變。”
1941年1月20日,中央軍委宣布新四軍領導干部的任務,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彭雪楓同志任師長兼政委。從1938年10月到1941年4月,在兩年半時間里,彭雪楓同其他領導同志一起,經過艱苦努力和無數(shù)次的戰(zhàn)斗,在豫東皖北的敵人后方,拯救了人民,收復了失地,創(chuàng)建了豫皖蘇邊區(qū)抗日民主根據(jù)地。
【赤膽忠心 英勇殉國】
彭雪楓決定成立一個騎兵團。他率先把自己的駿馬送去,并號召各級干部,把自己的坐騎也送去。騎兵團終于成立了。
1941年11月中旬,日軍在“掃蕩”山東根據(jù)地后,又將矛頭轉向我淮北抗日根據(jù)地。為了粉碎頑固派東西對進、合擊我軍之計劃,經軍部批準,由彭雪楓師長和鄧子恢政委統(tǒng)一指揮四師及二師、三師各一部,于3月17日發(fā)起對山子頭的攻擊,經一夜激戰(zhàn),于18日上午結束戰(zhàn)斗。此役全殲頑軍韓德勤總指揮部及獨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縱隊全部,生俘韓德勤以下官兵千余人,擊斃專員王光夏、旅長李仲寰以下數(shù)百人,嚇得已經越過津浦路妄圖夾擊我軍的王仲廉會同八十九軍倉皇竄回路西。
1944年春,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河南。夏邑和永城之間的八里莊,為土頑二十八支隊李光明部所駐守。李匪早就勾結敵偽,作惡多端,為根據(jù)地人民所切齒痛恨。我軍西進以來,他為了阻止我軍前進,重新修筑了圍寨和碉堡,加固了防御設施。為了消滅該敵,拔除這個毒瘤,打好這關鍵性一仗,彭雪楓同志在戰(zhàn)前作了周密部署,并親自作了動員。9月10日夜,主攻部隊二十五團將八里莊包圍,在炮火和機槍火力掩護下,迅速突入圩寨,將大圩子全部占領,殘敵竄入小圩頑抗。拂曉時守敵突圍,被我預伏之騎兵團將敵全部消滅在八里莊和小樓子之間的開闊地帶內。司令李光明被俘虜。此時,彭師長站在圍寨上觀察與指揮戰(zhàn)斗,突然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
1945年2月,延安舉行彭雪楓追悼大會,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彭德懷等參加了追悼會。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挽聯(lián)是:
為民族,為群眾,二十年奮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國;
打日本,打漢奸,千百萬同胞自由平等,澤被長淮。
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彭德懷、陳毅共挽的挽聯(lián)是:
二十年艱難事業(yè),即將徹底完成,忍看功績輝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貞,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千萬里破碎河山,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斯人斯事 彭雪楓的“三寶”
有一首歌謠唱的是:“彭師長有‘三寶’,拂曉劇團、騎兵團,還有一張《拂曉報》。”
先說騎兵團。1941年,彭雪楓率部在肖縣、永城一帶抗敵。他的部隊遇到日軍在商丘的一個騎兵團,損失不小。于是彭雪楓決定在新四軍中建立騎兵團。他本人首先獻出自己的坐騎——“白青馬”,成為騎兵團的第一匹戰(zhàn)馬,此后又到各地征集戰(zhàn)馬。經過四個月的組建,一支威武的騎兵隊伍在洪澤縣成立了。一次攻打日偽軍據(jù)點,睡夢中的偽軍聽到騎兵的沖鋒號聲,連褲子都來不及穿便忙于逃命。
第二件“寶”是《拂曉報》。從1938年創(chuàng)刊到1945年抗戰(zhàn)勝利,這張報紙與新四軍一起經歷了血的洗禮。彭雪楓在發(fā)刊詞中寫道:“為什么要取名為《拂曉報》呢,因為拂曉代表朝氣、希望、革命、勇進、有為。軍人們要在拂曉出發(fā),志士們拂曉奮起,要聞雞起舞了。”毛澤東在一次給新四軍軍部的復信中說:“《拂曉報》看了幾期,報紙辦得好。祝同志們繼續(xù)努力、作出更好的成績。”
拂曉劇團也是彭雪楓鐘愛的一“寶”,是當年淮北抗日前線的一枝花,它名揚新四軍內外。劇團經常宣傳抗日軍民的英雄事跡。1939年劉少奇和徐海東來淮北,拂曉劇團突擊排演了一出“徐大將軍粉碎日寇掃蕩”的京劇。扮演徐海東的小演員,一身八路軍打扮,戰(zhàn)刀拖地,三蹦兩蹦,高揚童聲,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念白道:“我乃徐海東是也,湖北人氏,窯工出身……”惹得臺下笑聲一片,徐海東自己也笑得前俯后仰。【原標題:文韜武略彭雪楓】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報業(yè)網(wǎng)-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