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重用張釋之
2012/4/20 16:52:56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重用諂媚者是用人大忌。就好象吃飯誰都愛吃順口的一樣,聽話誰都愛聽順耳的。可是順耳的話往往會把你引入難以自拔的誤區(qū)。作為領(lǐng)導(dǎo)者,你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不可能都是正確的,諂媚者正是抓住這一點,對于你的言行不管對也好錯也好,從來都說好。如果你的言行是正確的還則罷了,如果是錯誤的,就會把你帶“溝”里去。最后受損失的是你的聲譽和國家單位的利益,而從中漁利的是諂媚者本人。鑒別諂媚者的方法,一是看他的話對誰有利。二是多聽聽大家的意見,一般的情況下還是大家的意見是正確的。因此,你要做一名好的領(lǐng)導(dǎo)者,請你堅持任人唯賢,遠離諂媚者。歷史上漢文帝三提張釋之的故事就是從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
張釋之是漢文帝時期的一名重要大臣,以工作務(wù)實,執(zhí)法公正,不畏權(quán)貴聞名于世。他由于三次公正直言,秉公執(zhí)法,受到了漢文帝的重用,被漢文帝劉恒連提了三級。
第一次,當時他還是侍奉皇帝的一個小官,叫偈者仆射。有一次,他隨皇帝外出,到一個專門為皇家放養(yǎng)禽獸的地方游玩。文帝問負責放養(yǎng)禽獸的小官這有多少禽獸,還問了一些其他的問題。這個小官回答不上來,弄得瞠目結(jié)舌。這時他旁邊的一個人上前替他回答了文帝提出的問題,并夸夸其談,顯示出很健談的樣子。文帝聽了,很贊賞他,要下旨提拔這個人。張釋之看這個人說話有點言過其實,就上前阻止說:“您認為絳侯周勃和東陽侯張相如這兩個人怎么樣?”文帝說:“他們兩個人都是忠厚長者。”張釋之說:“您既然知道這兩個人都是忠厚長者,為什么還要提拔這個人呢?周勃和張相如平時說話雖然有點口吃,不能很好地表達他們的意思,但他們的人品為人稱道,當官一樣很稱職。難道您要讓大家學這個夸夸其談、嘴尖舌巧的人嗎?您還記得秦始皇的故事嗎?”文帝問:“秦始皇怎么了?”張釋之說:“秦始皇專門任用夸夸其談華爾不實的人,不重用實干的人,造成在官吏中崇尚空談,不務(wù)實際的風氣,最后致使秦王朝土崩瓦解。今天您以這個人能說善辯,就要升他的官,我怕今后在官吏中形成崇尚空談,不務(wù)實際的風氣。”文帝聽后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就沒有提拔這個人。回宮后倒把張釋之提拔為負責皇宮警衛(wèi)的公車令。
第二次,有一天皇上的兩個兒子乘車入朝,他倆到了皇宮的大門口還不下車,直闖入宮。張釋之是負責皇宮警衛(wèi)工作的,飛奔上前攔阻,不準他倆進宮,并且向皇上彈劾他倆不敬之罪。事情鬧到了太后那里,文帝脫下帽子請罪說:“是我沒有教導(dǎo)好兒子。”太后讓人拿了寬赦兩個皇子的詔書送到張釋之那里,張釋之才準許兩位皇子進宮。從這件事上,文帝感到了張釋之剛直不阿的可貴精神,提升他為中大夫,不久又提拔他為中郎將。
第三次,張釋之隨文帝去霸陵,文帝登上北山,對隨行人員說:“如果用北山上堅硬的石頭做棺木的外槨,再用萱麻、絲棉調(diào)上漆,塞在棺木的外槨之間,還有誰能撬開它呢?”隨從大臣好多人都說對。這時張釋之走上前說:“如果用很多的金銀珠寶進行厚葬,就會使人產(chǎn)生欲念去盜墓。那么,即使用鐵水把棺木包起來,也會有空隙讓人盜。如果不用金銀珠寶而薄葬,就不會引起他人盜墓的欲念,即使不用堅石做棺木,又有什么可擔心的呢?”文帝稱贊他說的對,說的好,又提拔他擔任了廷尉。廷尉是當時國家最高的司法機構(gòu)的負責人。
張釋之當上了廷尉之后,不畏權(quán)貴,秉公執(zhí)法,剛直不阿,一切依法辦事,受到了皇帝和百姓的好評。【原標題:文帝重用張釋之】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價值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