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寶雞人破譯張衡發(fā)明原理 地動儀有望全型復原

2012/4/20 17:02:15 點擊數(shù): 【字體:

寶雞人破譯張衡發(fā)明原理 地動儀有望全型復原
 

    4月4日,中國歷史地震研究會會長、中國地震預測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前所長郭增建研究員指出:候風地動儀是我國東漢時期的杰出科學家張衡的偉大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實現(xiàn)了成功驗震,這一古代偉大科技成果后因戰(zhàn)亂失傳,國內外雖經(jīng)多次模仿復原,但都未能逼近歷史真實。寶雞的文物科技青年于安君等在精心考證各種典籍史料,分析研究諸多復原實踐和進行比對研究過程中實踐解讀張衡候風地動儀,內部結構科學符合史載文字,具有很好的方向測震演示功能,顯示了許多可能逼近歷史真實的獨到之處,很接近歷史文獻有關張衡候風地動儀的描述。 
       
    由此,失傳近一千多年,更加符合張衡設計理論的東漢候風地動儀原理結構在寶雞破譯,并有望全型復原重現(xiàn)人間! 
       
    2009年1月,寶雞防災專家組組長周可興工程師交給岐山縣新王朝文物復制廠一份馮銳的張衡地動儀課題組研究報告,請他們依照此報告中的模型結構為其籌建的大型地震主題公園制造一尊原大近3米的張衡地動儀。當時于安君認為課題組研制的模型外形切實但原理結構有地方不符合歷史文獻中關于張衡候風地動儀的描述,花那么多錢要做就應該做一尊真正的張衡版的符合漢代史載的地動儀。周可興認為此成果是國家9單位眾多專家6年攻關成果并已驗收通過,不容輕易更改,需慎重推敲考證并實驗。事情過了1月,周可興告訴于安君,他也感覺課題組的地動儀模型有的地方與史載不相符合,加之制造費用暫未到位,既然其對課題組的原理結構有進一步的見解,那就繼續(xù)考證模擬實驗,爭取將地動儀的真實面貌研究出來,鼓勵他不要迷信權威,科學探討,為寶雞在全國文物科技方面樹一新標尺。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fā)生大地震,悲慘的場面使于安君陷入不解和憂慮之中,精于考證和文物修復制的于安君對于地動儀更多了許多興趣和關注。于安君說,東漢科學家張衡于公元132年制造成功的地動儀,成為人類第一次利用慣性成功測震的儀器,是現(xiàn)代地震學的奠基石,后失傳于東漢末年。而今公眾看到的地動儀既非原物又非出土文物,而是后人根據(jù)史料記載所設計的復原模型,都不具備測震功能和演示功能。  
       
    自從于安君著手張衡地動儀原理研究后,有幾位前輩學者很是關注,但他們認為這臺已被學者探討了1000多年的儀器,要想突破課題組的成果,簡直是自不量力。他們婉言相勸他做外形及附設裝飾復原的研究,不要涉及核心研究,否則白費人力物力后悔莫及。但住在廠里的父母和家人很支持,在鄉(xiāng)鎮(zhèn)工作畢業(yè)于歷史系的妻子楊學琴利用業(yè)余時間與于安君一起研究琢磨。在縣文化局工作的弟弟于冠軍利用工余則主要負責原理模型的焊接制作以及數(shù)據(jù)測量。作為一個靠復制文物生活的待業(yè)人員,于安君不計效益將復制廠的其他事宜暫由父親代管,同心協(xié)力研究模擬地動儀。 
       
    復原地動儀涉及歷史考古、地震、物理、機械制造技術、古典雕塑、工藝美術、數(shù)學等多個學科,他們目前只對核心原理結構做研究,真正的外形及附設裝飾復原需要大量專家和經(jīng)費。于安君他們通過反復研讀袁宏的《后漢紀》和范曄所著的《后漢書張衡傳》關于張衡候風地動儀描述的196個漢字以及楊學琴從母校帶回的大量古今資料。認真研究了我國的王振鐸、李志超、王前,馮銳等學者復原并制造的張衡候風地動儀模型,以及英國地震學家米爾恩、日本學者服部一三研制的地動儀模型。他們先后模擬并淘汰了五種原理結構,并且還研制出了一種利用現(xiàn)代簡易機械就可驗證震動方向的室內地動儀,目前正在著手知識產(chǎn)權保護。
       
    于安君說,“學習借鑒前輩的成果,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此基礎上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我最大的感受。”三人研究后認為,不論中國學者,還是國外學者,他們所研制的地動儀模型,或外觀或內部結構,多有地方不符合歷史文獻中關于張衡候風地動儀的描述。他們認為,王振鐸根據(jù)“直立桿原理”研制的地動儀模型,外形和結構不符漢代酒尊,其中的“都柱”過于簡單,唐山大地震時也未動作。馮銳和課題組利用懸垂擺原理研制的地動儀模型,并不是史書中記載的施關發(fā)機而是施丸發(fā)丸。通過研究考證發(fā)現(xiàn),張衡候風地動儀是利用一只類似門關的銅關自鎖住都柱的慣性方向,與此同時引發(fā)龍頭弩機的銅丸。銅丸掉入蟾蜍口內從而使人警覺。 
        
    今年2月,最接近于仿古張衡候風地動儀原理結構模型終于研制出來,彰顯了觀天、驗震和報警三大功能。為了進一步確定該地動儀的科學性,原寶雞減災辦周可興主任向中國科學院蘭州地球物理研究所有關專家請求對其研制出的地動儀進行評審。 
       
    于安君告訴記者:“科技發(fā)達的今天,我們去復原地動儀的目的,已經(jīng)不是讓它去測震,而是讓世人通過演示了解張衡地動儀的測震原理,讓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的測震功能,信服張衡的地動儀是科學的,但同時也有時代局限性,這可以從很大程度上催化激勵我們的科學思維。【原標題:寶雞人破譯張衡發(fā)明原理 地動儀有望全型復原】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華網(wǎng)陜西頻道 2010年5月5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