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科學家張衡出生于公元78年,河南省南陽人,公元139年去世。他精通天文歷算,創造世界最早用水轉動的渾天儀和測定地震的地動儀,第一次正確解釋了日食形成的原因。在總結當時天文知識的基礎上,認識到宇宙是無限的。
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恒星,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制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哲學、和文學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
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原標題:我國東漢時期科學家張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