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王勤勉治歧
2012/5/3 9:13:1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季歷死后,其子姬昌繼位為西伯,即著名的周文王。文王一方面繼承后稷、公劉的治理方針,大力發展農業;一方面按照古公亶父、季歷的辦法,努力把周國治理強大,以報商王朝的殺父之仇。在治理朝政時,牢記古公亶父的遺訓,廣為招納賢才,對有真才實學的人備加敬重,甚至中午飯都來不及吃好也要招待“賢才”。據《史記》記載,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
當時,不少著名的能人聽到周文王廣求“賢才”的消息,都紛紛跑到周國歸屬于他。就連商王朝的著名大臣,也有跑到周國的。紂王荒淫無道,他的大臣辛甲曾多次進諫。無奈忠言逆耳,昏庸暴虐的紂王根本聽不進去,甚至還要派人殺掉辛甲。辛甲見勢不妙,為躲避殺身之禍,棄商投周。周文王親自迎接辛甲,奉若神明,拜為公卿。鬻子同辛甲一樣,也是殷商臣子。據說,他曾經七十五次向紂王進諫忠言,而紂王根本不作理會。于是,鬻子也來到周,受到周文王重用。此外,曾以打獵為業的太顛,也是當世賢德之人。周文王聽說之后,不以其出身低賤,主動去請他到朝中做官。
如此一來,當時杰出的人才如閎夭、散宜生、膠鬲等紛紛投奔周文王。周文王從善如流,對他們分別考察,量才任用。《詩經?大雅?文王之什》說:“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周國很快出現了人才濟濟的盛況。周文王在這些賢士的輔佐之下,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國家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周國土地本來就肥沃,適宜農耕,加上周人又善于種植,于是農業空前發展。周文王以維護百姓利益為出發點,以德治民,采取了諸多發展生產的富民政策,比如允許百姓在山林中打獵、在河流沼澤中捕撈等。周族的實力日益強大,不斷地擴張著領地【原標題:周文王勤勉治歧】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摘自網易讀書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