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周武王的封神榜

2012/5/2 15:21:26 點擊數: 【字體:


    滅亡商朝以后,西周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它的領土從陜西延伸到山東,從北京延展到了漢水。這個規模比起同期的亞述帝國,可能還有所不如,但已經相當可觀了。袁騰飛在《歷史是什么玩意》里說:周朝面積有150萬平方公里,“是西方人無法想象的超級大國”。這個話就過分了。周朝人少地多,很多地方荒無人煙,大家也沒有明確的疆域概念,150萬平方公里云云,壓根兒就是個糊涂賬。而且袁先生舉的西方人的例子是雅典、斯巴達。這兩個城邦的對頭是波斯帝國。波斯帝國的疆域、人口肯定超過周朝。所以周朝雖大,西方人也不會“無法想象”。人家沒有袁先生想的那么土鱉。

    但是周朝還是太大了。大也就罷了,它還有一個要命的問題:人口太稀了。

    跟同期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比起來,西周的人口密度低得驚人。埃及和巴比倫的城鎮鄉村早已密不透風,西周的城市外頭卻有大片的荒地,榛榛莽莽,如同野生公園一般。我們經常說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這話不錯。但是在四大文明古國里,中國是最晚的一個。印度河文明夭折了,姑且不提。說起埃及和蘇美爾文明,它們比中國要早至少一千年以上。跟這兩個文明比起來,西周屬于第三世界的后起之秀。整體來說,西周的農業、商業、工業都大大落后于中東。但是它的政治結構卻一馬當先,急吼吼地建立了一個大帝國。

    在一個脆弱的物質基礎上,怎么運轉一個大帝國?這就是西周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它的政治文化創新,都是圍繞著這個問題運作的。不理解西周面臨的這個難題,也就無法理解它的行為方式。

    西周的身子很大,腦子很小,血流量很少,神經傳導很慢,但它還是一門心思要活下去——于是它只能選擇封建制。這里說的封建制,不是教科書上說的“農民種地、地主收租”那一套,而是一種政治架構:封國土、建諸侯。說到這里,我想說句題外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這個五階段論根本不適合中國歷史,而且也不是馬克思的理論。馬克思壓根兒不承認中國有什么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他說中國只有“亞細亞生產方式”。但是斯大林認為,全人類應該只有一種進步模式,哪能分成東方西方?都應該是五個階段才對。聽到蘇聯傳來的消息后,郭沫若先生拍案而起,悍然把商周劃成奴隸社會,把秦漢以后劃為封建時代。不過現代主流史學界對此已經不太承認了。

    書歸正傳。西周實行了一套封建制,將國土分給諸侯。諸侯世襲,獨立治理領地,但承認周王的宗主權。根據《荀子•儒效篇》記載,周武王和兒子周成王時代,共分封了71個諸侯,其中55個是同姓親戚,16個則是外族。此后陸陸續續又封了不少,到了春秋時期,可考的諸侯國有140多個。

    這就相當于周王在鎬京、洛陽(當時稱為成周)開了總店,然后在全國各地開了140多個加盟店。這些加盟店獨立經營,但要承認總店的領袖地位,接受總店的企業文化、偶爾向總店匯報工作、上繳一定利潤。用這種辦法,西周讓加盟店各地開花,控制了廣大市場。

    這些加盟店是怎么建立的呢?有一些是被兼并過來的。比如商朝滅亡以后,有些商朝的屬國就改換門庭,接受周朝的這套游戲規則。還有很多則是新建的。很多讀者可能玩過一個叫《文明》的游戲。游戲里頭玩家要帶著拓荒者、武士,跑到荒地上建立城市,然后慢慢開荒修路,建成一個國家。西周的分封新諸侯就有點像現實版《文明》。周王封諸侯的時候賜予的不僅是土地,往往還會分給他一批人民。比如周分給魯國“殷民六宗”,唐國“懷姓九宗”等等。這些人就是武裝殖民人員。新諸侯帶著他們到封地里建立城市。城市就是他們的武裝據點。殖民者住在城內,被稱為“國人”,土著民在城外,被稱為“野人”。(“國人”和“野人”的含義,歷史學家多有聚訟,我這里說的是一種主流說法。)當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就會分出去開辟新城市。

    這是不是西周要擴張的唯一出路?我確實看不出還有更好的辦法。有人會問:為什么西周不建立中央集權,派政府官員管理直營店,反要把它們分封給這些世襲諸侯?這不是敗家嗎?

    回答這個問題,就要先轉到另外一個話題:這些分店能向總店上繳多少利潤?

    答案是:非常少。在當時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糧食。埃及有尼羅河,美索不達米亞有兩河,政府用這些河道可以從各地運來不少糧食。當然西周也有黃河,但黃河并不利于運輸。再說西周國都在上游,分店都在下游,情形就更糟了。而且西周作為第三世界國家,陸路交通也非常壞。所以分店就算有余糧,也無法大量上繳。

    不然也可以繳錢?可惜西周商品經濟很不發達,沒有活躍的市場。1000年前美索不達米亞人就用銀子做貨幣了,西周還大量使用貝幣。想想看,哪個像樣的商業社會會使用貝幣?!在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時代,要求分店上繳大量貨幣,這個實在強人所難。

    既然利潤這么少,西周總店有什么動力建立龐大的公司(且不說技術上能不能建立)去管理直營店?建立后又如何做到收支平衡?賬經不起算啊。

    因此西周的解決方案只能是這樣:最簡單的管理,最稀少的利潤,圖的是廣種薄收。西周總店向加盟店索取的最主要貢獻,是軍事支持。一旦發起戰爭,周王有權要求臨近諸侯出兵協助。經濟上,周王主要靠王室領地糊口,并不很指望加盟店上繳的利潤。

    西周既想建立一個大帝國,又無法改變物質基礎,就只能做此迫不得已的選擇。這個選擇在初期非常成功,帝國快速膨脹,文明傳播到了以往的蠻夷之地。幾百萬人認可同一種文化模式、同一種政治制度。這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封建制的成功本身就蘊藏著衰敗的種子。帝國有無法解決的深層矛盾,請看下節——《驪山一笑》【原標題:周武王的封神榜】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