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精彩推薦
專題推薦
    沒有記錄!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后裔隱居資興之謎

2012/5/2 9:38:05 點擊數: 【字體:

  
    天京淪陷,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失敗。英王陳玉成結發妻子蔣桂娘攜3歲幼兒避禍資興,得到了資興父老的真情相助,一代英王血脈得以延續。這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史實,這是一個動人的百年辛酸的故事。本文在作了多方查證、核實后,首次將這段鮮為人知的史實公之于眾!

    天京淪陷,英王妻兒避禍資興

    陳玉成是廣西藤縣大黎里西岸村人,于1837 年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父母早喪,牧牛為生。陳玉成身材高大,魁偉健壯,兩眼旁各有一痣,太平天國興起時,他經常到一個叫上帝坪的地方參加集會,接受反清教育。1851 年,14 歲的陳玉成參加太平軍,由于英勇善戰,屢立戰功,于1859 年被洪秀全封為“英王”,是太平軍中最年輕的將領。

    陳玉成的結發妻子蔣桂娘,是湖北省麻城縣人,生于1845 年。她從小跟做拳師的父親習武,練就一手飛刀絕技,人稱“雙刀神女”。因為她文武雙全,在當地很有名氣。那時,陳玉成正好在湖北、安徽一帶指揮作戰。蔣桂娘隨父從軍分在女軍。陳玉成得知女軍中的蔣桂娘有武功特技時,就召其相見,通過交談,并切磋武藝 ,兩人相見恨晚,很快建立了感情。1860 年,蔣桂娘與英王陳玉成喜結連理。婚后第二年,蔣桂娘在天京生下一男孩。這是英王的第一個兒子,也是唯一的一個。當時,有人把消息飛報給軍中的英王。英王十分高興,給兒子取名“陳天寶”,意即為太平天國之寶。

    陳玉成打仗驍勇,平常生活卻很節儉。在天京時,有一次他將一件有洞的衣服丟給妻子補,妻子笑著說:“你當了太平天國的‘英王’,還穿補釘衣服,不怕別人笑話?”陳玉成聽了,很 不高興,批評妻子:“為國出力,也要艱苦樸素,你懂得‘一粒一粟,一絲一縷來之不易’這句話的道理嗎?”蔣桂娘聽了很感動,慚愧之余,趕緊把衣服補好,并鄭重其事地給丈夫披上。陳玉成轉怒為喜,連聲說:“好,好,好!”

    1862年6月,蔣桂娘在天京聽到了陳玉成遇難的消息:在進軍壽州時,英王陳玉成不幸中了叛徒苗沛霖的奸計,被誘捕,后在河南延津就義。蔣桂娘頓覺失去了心靈支柱,心如刀絞。她咬緊牙關,發誓要把兒子帶大,將來好為英王報仇。

    后來,天京形勢越來越危急。機敏過人的蔣桂娘預感到天京可能陷落,于是,便偷偷地作了出逃準備。1864 年7月,天京陷落前夕,蔣桂娘背著3 歲的陳天寶,經過化裝,混進逃難的人群,匆忙逃離天京。原計劃投奔廣西藤縣英王的老家,一路上風餐露宿,受盡折磨?柿耍湟慌鯖鏊饪;饑了,在山林中摘些野果填肚。天黑沒有地方住,母子倆就睡在破廟里、戲臺上,或大樹下的草堆里。時間一長母子倆已身無分文,只得沿路乞討。輾轉流落到湖南衡陽,打聽到回廣西已很不安全,當時清軍正在廣西大肆捕殺太平天國的人,凡參加了太平天國的人,都要株連九族。

    廣西不能去了,蔣桂娘便到處打聽哪里有比較偏僻又安全的地方。就這樣,母子倆從衡陽到了耒陽,又從耒陽到了永興。在永興縣打聽到,從永興上去40 余公里,盡是山路和羊腸小道,在那山溝溝里,有一個偏僻的小縣叫興寧(現為湖南省資興市)。蔣桂娘決定到那里避難,不久便背著年幼的陳天寶投奔興寧。    那天,蔣桂娘一路跋涉,走到興寧縣管轄的七里桃源關的橋頭江,見有一座涼亭,旁邊正好有幾間客棧,饑餓疲乏至極,就停下休息。當時,年幼的陳天寶因肚子饑餓,大哭起來。這時,從下邊村子里走來一位面目慈祥,名叫方如日的老先生。他見蔣桂娘母子一副落難樣兒,便主動過來問情況。蔣桂娘不敢貿然吐露真情,只得含糊其辭地告訴他,因為家鄉遭了水災出外逃生,路經此地,要到興寧縣城去。方老先生勸慰蔣桂娘:“今天你母子二人走不到興寧縣城了,不如到我家住一夜,明天再走也不遲。”在方家,方老夫婦非常熱情,招呼吃住,跟親戚一般。蔣桂娘非常感激。

    第二天清早,蔣桂娘吃了早飯,便背著陳天寶,拜別方老夫婦,爬山越嶺,又走了一天山路,終于到達了興寧縣城。至此,英王妻兒從逃離天京到抵達興寧,已歷時一年多。這一年多的顛沛流離生活,落難時節的艱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初到興寧,人地生疏,舉目無親,茫然之際,蔣桂娘走出縣城南門外,看見不遠處有座小山(即現在的云蓋仙山),山上綠樹成蔭,有亭樓廟宇,廟宇下面有間小空房。她喜出望外,走過去觀察了一番,想借此空房落腳。廟里的和尚答應了蔣桂娘的要求。

    至此,母子倆總算找到了一個暫時的安身之地。為了維持母子二人的生活,蔣桂娘上山打柴、下地干活,什么都干,有時也替有錢人家當傭人。每每路過鐵匠鋪,聽著鐵錘砸擊聲,猶如戰場刀槍撞擊的聲響,蔣桂娘心中就格外難受。以后上街串巷,蔣桂娘干脆繞道而行,以免觸景生情。
                 
    百姓大義,母子苦度艱難歲月

    云霧繚繞的云蓋仙山,隔河對面有一個小村莊,叫周家井。周家井有一農民叫周志成,夫妻倆看到蔣桂娘母子無親無故非常同情,經常過河來熱情相幫,慷慨解囊接濟。后來,兩家人世代相好,陳天寶的曾孫子陳建國和周志成的曾孫女周國香喜結良緣。

    蔣桂娘母子還得到當地名中醫樊鐘岳老先生的幫助。陳天寶7歲那年,得了重病,母親抱著他到興寧迎春堂中藥店請樊老看病,樊老說:“唉,孩子病成這樣,怎么現在才來看。”蔣桂娘為難地說:“家里很困難,沒有錢呀……”樊老忙安慰她:“不要緊,我開幾副藥拿回去,給他熬了吃,吃了有效再來抓。”樊老先生醫術高明,對癥下藥,藥到病除。陳天寶病好后,母親帶他到迎春堂藥店感謝樊老。樊老體恤這對苦難母子,讓天寶第二年到他那里去讀書。后來,蔣桂娘真的送天寶到樊老那里讀書學醫。陳天寶自幼誠實,不貪玩,喜歡勞動,讀書休息時,就幫藥店洗藥、切藥、曬藥和掃地,樊老先生因此非常喜愛他。1870年,陳天寶10歲了, 由于家境貧寒,懂事的他體貼家里的困難,決定不再讀書,專心學醫。三年學徒期滿出師后,他仍在藥店服務,以報答樊老先生的關懷和養育之情。這以后,蔣桂娘母子的生活也安定些了。
   
    陳天寶長大成年后,娶當地武秀才何海山之女何曹仙嬌為妻,兩口子感情甚篤,但一直沒有生育。1896年,為了讓英王后繼有人,再娶孔玉嬌?子駤梢彩峭獾厝,隨父母流浪到興寧,被賣給曹家曹泮林為婢女。陳天寶與孔玉嬌結婚后,于1901年11月16日生下大兒子陳慎初。后來又生下二兒子陳富初,但只幾歲就夭折了。蔣桂娘眼見三代同堂,真有說不出的高興。她經常抱著孫子玩。可是,天有不測風云。陳慎初剛剛5 歲的時候,父親陳天寶得吐血病死了,死時才45 歲。又過了兩年,陳慎初的大媽何曹仙嬌也過世了。陳天寶和何曹仙嬌過世以后,都安葬在離興寧縣城不遠的橫胎蔡家山上。
   
    時間捱到1909 年,蔣桂娘送陳慎初到資興縣(興寧縣已更名為資興縣)城廂初小讀書。1916 年,陳慎初已長大成人,祖母又為他的婚姻大事操勞。經人介紹,陳慎初與資興三都鎮流華灣袁純南的滿女袁瑞釵結了婚。這時,蔣桂娘便將希望寄予獨孫身上,她諄諄教導他:“在社會上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要忠誠老實,勤儉持家。”她還特別要陳慎初“學一門手藝,刻苦耐勞,學一行愛一行”。陳慎初始終牢記祖母的教導,做人謙虛謹慎,干事扎實。蔣桂娘又親自帶陳鎮初到袁純南家,請他介紹陳鎮初到蓼江市瑞昌福糖糕商店投劉增先師傅門下當學徒。隨后,蔣桂娘又和袁純南商量陳慎初出師后做生意的場所。他們觀察蓼江市圩場,交通便利,商業發達,覺得這里比資興縣城還好,在此地做生意一定不錯。當時,蓼江鎮圩場恰好有位曹易生老人因年紀大了不能營業,急待將店鋪出賣。袁純南知道消息后,馬上通知蔣桂娘,經與賣主當面議價,以鋪價88 塊銀元成交。這樣,陳慎初和妻子從此就在蓼江市圩場開鋪做糕餅生意謀生。

    蔣桂娘后來還去感謝過方如日老先生,感謝他當年慷慨資助,言談間,蔣桂娘深感方如日老人言行可信,就第一次向老人表白了自己的身世,說自己本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夫人……

    1925年,蔣桂娘81歲高齡時,陳慎初愛人生了一個男孩,她很高興,給孫子取名陳榮貴。3 個月后,蔣桂娘提出照一張全家福照片。老人家安坐其中,袁瑞釵抱著孩子站在蔣桂娘右邊,陳慎初站在左邊,這是蔣桂娘在世時留下的唯一照片,后來這張照片于1979年7月由陳慎初次子陳久年送交中國歷史搏物館珍藏。

    1926年7月3日,蔣桂娘患病臥床不起,水米難進,函催孫兒陳慎初速回。那時,陳慎初正在蓼江市加工中秋月餅,接函后,即放下手中活兒,星夜趕回興寧家中照料祖母,并拿出親手做的糖果給祖母吃。蔣桂娘見孫兒速歸,噙著淚說:“看到你回來了,我好高興,我的病又好了幾分……”陳慎初問祖母還有什么事要交代?一番思前想后,蔣桂娘又提出英王之事,她動情地說,你祖父陳玉成是太平天國的英王,他為太平天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我為了保存你祖父后代,從天京背著你當時還年幼的父親,經過千辛萬苦來到湖南資興。你祖父是廣西藤縣人,你們今后千萬不要忘記返回廣西藤縣祖籍老家去居住,以求英王后繼有人。老人家還提到,那張全家合影的照片,千萬慎重保存,留作紀念。還有資興有那么多的恩人救助過我們,以后不要忘記他們。

    陳慎初認真聽著祖母的教誨,表示一定遵照辦理。夫妻倆請來名醫調治,日夜陪侍于祖母身邊。終因蔣桂娘年事已高,服藥無效,病情惡化,于1926 年農歷7 月7 日逝世,享年82歲。陳慎初夫婦悲痛萬分,將祖母安葬于興寧鎮郊古塘,并立了墓碑。

    蔣桂娘去世后,陳慎初就把家從興寧遷到了蓼江市,以做糖食糕餅生意來維持家庭生活。

    葉落歸根,英王后代返故里

    解放后,在湖南南岳中學當老師的方成(方如日老先生的孫子),把蔣桂娘流浪漂泊并隱居資興的情況,寫成文章寄給湖南省作家協會。1963 年5月26日,湖南省作家協會派周健民同志到三都鎮供銷社飲食店找陳慎初了解情況。此時,陳慎初已是資興礦務局采購員。周健明見到陳慎初后,很熱情地說:“我是專門來采訪你祖父及你祖母蔣桂娘的那段歷史的……”隨后,兩人談了很久很久。

    1963年5月中旬,陳慎初接到老家廣西藤縣縣委副書記覃紅同志的來信,邀請他們到老家探親訪問。終于找到了百年前的老家了,一家人十分高興。9 月上旬,陳慎初和老伴率次子陳久年從資興三都鎮乘坐火車前往廣西到達老家。9 月12 日,到藤縣大黎里西岸村、古盤村等地探親,受到大黎區黨委和老家堂弟的熱情接待。區黨委副書記鐘建新和陸武昌同志陪同他們參觀了英王陳玉成的舊居遺址。當年房屋已被清兵燒毀,蕩然無存,見后無比痛心。第二天,陳慎初一家還參觀了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侍賢、親王陸勝德等的舊居遺址,都是房屋被毀,頹敗不堪。

    9月20日,陳慎初夫婦前往蒙山福利鄉拜見叔叔陳菊,陳菊身體矯健,已是82 歲高齡了,老人和陳慎初談起英王當年的往事,老淚縱橫。9月21日,陳慎初一行到達藤縣,受到熱情接待,并參觀了“四王亭”。9月23日,陳慎初一行告別藤縣領導和父老鄉親,再取道廣州回到湖南。

    1980年12月上旬,在廣西藤縣縣委主要負責人和有關部門的關懷下,陳慎初夫婦到祖籍藤縣定居并參加工作。12 月15日,陳慎初的次子陳久年、兒媳曹瑞月、孫子陳建國、孫媳周國香、孫女陳桂香一并定居藤縣,受到當地縣委、縣政府的熱烈歡迎。

    回藤縣不久,陳慎初當選為藤縣第一屆政協委員,次子陳久年被安排到藤縣文物管理所工作,孫子陳建國調縣外貿公司接收轉運站工作。1986年5月25日,在紀念太平天國金田起義135 周年大會上,陳慎初孫女陳桂香賦詩一首: 
                 
    祖父天國著功勛,血染長江灑延津。
                 
    昔日宏圖雖未竟,今朝大地已翻新。
                 
    承先何止恢先業,啟后常將勉后人。
                 
    跟黨新征當礪劍,揚鞭躍馬步青云。

    1990年4月,英王陳玉成的后裔陳久年、陳泉清、彭成林(陳久年之女婿)前往河南省延津縣為英王陳玉成掃墓,當地舉行了隆重的祭奠儀式。如今,在英王陳玉成就義之地,豎起了一塊高2.03米,寬0.405米的墓碑,并經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這樣,從1851年英王陳玉成參加太平天國革命離開老家藤縣,到1980年英王的第三、第四、第五代后裔回藤縣老家定居,已經過129年的漫長歲月。

    附: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后裔近況

    陳慎初系資興礦務局采購員,于1994 年2月23日在資興鯉魚江棉織廠工作的女兒陳泉清家病故,有2 子1 女。長子陳立新,大學文化,高級工程師,在廣西第6 地質隊工作,于1991年退休。次子陳久年,在廣西藤縣文物管理所工作,l994年退休后到資興市新區居住。女兒陳泉清,資興市棉織廠工人,已退休。其長子焦志勇,大學文化,醫生,在海南三亞工作。次子焦紅劍,高中文化,是資興市農業銀行保衛員!驹瓨祟}: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的后裔隱居資興之謎】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五十新聞 作者:蔣任南 黎先漢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