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相關(guān)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guān)信息

比干系列之一亙古忠臣第一人

2012/5/2 9:47:21 點擊數(shù): 【字體:


    拜謁比干廟,心情難免沉重,恰逢陰雨天氣,更增加了悲劇的氣氛。正是因為“比干剖心”那慘烈的一幕,潛意識里感覺整個商王朝都是陰沉沉的,即便是青銅器炫目的光輝,也難驅(qū)散那無邊的陰霾。
  
    其實,近600年的商王朝不乏陽光燦爛的日子,從開國的成湯到中興的盤庚以及鼎盛時期的武丁,都是強大昌盛的代表。聽聽《詩經(jīng)》里唱的就知道了:“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那時,商王朝的勢力范圍已經(jīng)北達今天的內(nèi)蒙,南到長江流域,西抵青海湖,東至渤海遼東半島。然而商王朝歷經(jīng)17世31王,誰的知名度也比不上帝辛(即紂王),“比干剖心”的事跡把他永遠地釘在了恥辱柱上,3000多年來,“商紂”幾乎成了荒淫暴虐的代名詞,而比干則成了中國歷史上以死諫言的亙古忠臣。

    立嫡
  
    出衛(wèi)輝市向北,15分鐘車程就到了位于頓坊店鄉(xiāng)的比干廟。記者趕得巧,幾天前,這里才換了新“廟主”,“比干林園開發(fā)建設(shè)公司”剛剛掛牌成立。因為非典的影響,沒多少游客,“廟主”鄭秀博陪著記者邊看邊聊起了這座古廟的沿革。
  
    武王滅商建立周王朝后,封比干墓于此,到了北魏,孝文帝因墓建比干廟,后來唐太宗、宋仁宗、元仁宗3個皇帝都曾下詔對比干廟進行維修。如今我們看到的比干廟是明朝弘治年間重建的,占地130余畝,是一個坐北朝南的長方形院落。影壁、山門、二門、三門依次排列,主要建筑石坊、碑廊、拜殿、大殿保存完整,都分布在南北中軸線上,院中古柏蓊郁成林,建筑古樸壯觀,果真是千古名廟的儀態(tài)!
  
    山門顯然是新建的,“比干廟”3字是我國著名的古建專家羅哲文先生所書;二門門楣上書寫著“諫臣極則”4字,原為晉代書法家崔承灝所題,意思是說比干是歷代諫臣學(xué)習(xí)的榜樣。從廟里諸多的碑文題刻能看出,比干的言行對后世歷代官吏有著深刻影響。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里,把比干和夏朝的關(guān)龍逢、戰(zhàn)國的屈原、三國的諸葛亮和唐朝的魏徵同列為敢言直諫、要求君主改善政治的愛國者。比干的事跡,在中國已經(jīng)流傳了3000多年。
  
    比干是殷商時期沫邑(今河南淇縣)人,是商朝第16代王帝乙的弟弟,按照商朝的繼承法,長子繼位,次子分封。比干既是封王,又是當時商朝最高的政務(wù)官“少師”。帝乙在位很短,臨終時,他與兩個弟弟比干和箕子商量王位繼承人的事,箕子建議立賢能善良的大兒子微子,比干則主張讓小兒子帝辛繼承王位。比干說,微子雖是長子,但不是帝乙的正妻所生,帝辛雖小,卻是嫡子。最終帝乙采納了比干的意見,讓帝辛繼承了王位。其實比干力爭帝辛繼承王位,并非完全為了維護商朝的繼承法,更重要的是他偏愛這個侄子。據(jù)太史公的記載,帝辛“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無論是頭腦還是四肢,都很發(fā)達。有一次王宮的一根頂梁柱壞了,工匠要搭一個架子,把梁頂住,再換上新柱子。帝辛說,你們別麻煩了,我用手托著房梁,你們換吧!
  
    紂王即位之初的表現(xiàn),能稱得上英明君主,他親率大軍東征徐夷(今徐州一帶),在戰(zhàn)場上往來沖殺、驍勇無比,嚇得徐夷酋長反綁著雙手、口銜國寶玉璧,穿著孝服、拉著棺材向紂王投降。紂王率領(lǐng)軍隊一直打到長江下游地區(qū),東夷部落紛紛臣服。當紂王凱旋時,比干帶著文武大臣,步行幾十里前往迎接,當時的民謠甚至唱道:紂王江山,鐵桶一般……

    剖心
  
    但很快紂王就“腐化墮落”了,他大興土木,強迫奴隸為他修建宮殿,還建造了一座高高的摘星樓,整天在上面與美女、美酒相伴,朝朝笙歌,夜夜曼舞,從此商朝的國都就改名為朝歌(今淇縣)了。
  
    史書上記載紂王的種種劣跡完全能讓讀者忘記他曾經(jīng)的功勞,而且每一樁都少不了壞女人妲己。紂王有次正和妲己飲酒,遠遠望見一老一少正在渡河,小的走在前面,已經(jīng)過河而去,老的落在后面猶豫不前。紂王說:小孩骨髓旺,不怕冷;老人骨髓空,怕冷。妲己不信,紂王就命士兵把兩人抓來,用斧子砸開他們的腿骨讓妲己看。這條河從此被叫做“折脛河”。
  
    比干看到紂王的所作所為,就坦率地直諫,并帶著他去太廟祭祀祖宗,給他講歷代先王的故事:商湯創(chuàng)業(yè)時的艱難,盤庚用茅草蓋屋,武丁和奴隸一起砍柴鋤地,祖甲約束自己,喝酒從來不過3杯,唯恐過量誤國……紂王表面點頭稱是,但并不真正改過,而且愈加荒淫暴虐。他不但在王宮里“流酒為池,懸肉為林”,而且還表演“真人秀”,“令男女裸而相逐其間,是為醉樂”。
  
    紂王的愛妃妲己喜歡看人受虐的情景,有一種叫做炮烙的刑具,就是她發(fā)明的:用銅做成空心的柱子,行刑的時候,把犯人脫光衣服綁在柱子上,再把燒紅的炭火放進銅柱子……
  
    妲己說她有辨認腹中胎兒是男是女的本領(lǐng),紂王就抓來100個孕婦試驗。妲己讓她們先坐下再站起來,然后對紂王說:先抬左腿者是男,先抬右腿者是女。紂王不信妲己就命人當場剖腹檢驗……
  
    比干看到紂王和妲己害人取樂的場面,氣得渾身發(fā)抖,一邊自言自語“我是皇伯,強諫于王”,一邊疾步走到紂王面前,直言他的錯誤,并且請求將妲己斬首,全門賜死!紂王憤憤地坐在那里,一句話也不說。比干繼續(xù)說:當年湯王時,天下大災(zāi),餓殍塞途,湯王下車撫尸而哭,自責無德。又立即開倉濟貧,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天下稱頌。你今天的作為與先王的仁政背道而馳,若不改悔,天下就危險啦!紂王聽完氣得拂袖而去。
  
    比干回到家中,請來箕子和微子商議,讓他們向紂王進諫。第二天,箕子去勸紂王,紂王卻將箕子的頭發(fā)剪掉,把他囚禁起來,微子進諫,紂王依然不聽,微子只好抱著祖先的祭器遠走他鄉(xiāng)。大臣辛甲進諫了75次,紂王絲毫不改,于是投奔了周文王;許多大臣看到紂王已經(jīng)無可救藥了紛紛棄商投周。紂王已經(jīng)落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而此時,周武王率軍東征已經(jīng)打到了孟津,大小諸侯背叛殷商來和周會盟的有800多個,商王朝已是風(fēng)中殘燭了。
  
    比干覺得為人臣子不能像微子那樣說走就走,就是殺頭挖心也得據(jù)理力爭。“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諫不從且死,忠之至也。”他冒著滅族的危險,連續(xù)3天進宮抨擊紂王的過錯。
  
    紂王被比干批評得無言以對,惱羞成怒地喝問:你為什么這樣堅持?比干說:“君有諍臣,父有諍子,士有諍友,下官身為大臣,進退自有尚盡之大義!”紂王又問:何為大義?比干答:夏桀不行仁政,失了天下,我王也學(xué)此無道之君,難道不怕丟失了天下嗎?我今日進諫,正是大義所在!紂王聽到這里勃然大怒,于是說:“吾聞圣人之心有七竅,信有諸?”說罷,命人剖胸取心,比干毫無懼色,慷慨就戮……己讓?    今天,當我們在太史公的幫助下回到當年的歷史現(xiàn)場,仍能嗅到濃濃的血腥,3000多年前那慘烈的一幕幾乎抹去了整個商王朝的亮色,而比干舍生取義的浩然正氣卻長留世間,引領(lǐng)著歷代諫臣前仆后繼,赴湯蹈火。
  
    在中國幾千年的官僚歷史上,忠臣勸諫可謂一道獨特的風(fēng)景,為人臣者因直諫而遭難甚至付出生命代價的幾乎歷朝歷代都有,文學(xué)作品中類似的情節(jié)更是比比皆是,其中無疑有比干的“模范”作用。3000多年前,比干就為后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難以逾越的“死忠”標準,正如后人評價的“自古拒諫之君莫甚于紂,自古死忠之臣莫甚于比干”……
  
    另一方面,“比干剖心”的故事之所以在民間婦孺皆知、長盛不衰地流傳,也是因為它恰好符合國人傳統(tǒng)文化的心理,首先是“報恩”的情結(jié),紂王能繼承王位,比干起了關(guān)鍵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比干有恩于紂王,但紂王恩將仇報,立刻引起人們的巨大憤慨;比干忠心為國,更易激起老百姓的同情。其次,紂王做的種種壞事似乎都是妲己唆使的,這就更迎合了“女人是禍水”的傳統(tǒng)文化心理。那個和紂王差不多壞的夏桀身邊不也有一個末喜嗎?【原標題:比干系列之一亙古忠臣第一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大河報
0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