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第二屆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研討會”會議側記

2012/5/3 15:32:32 點擊數: 【字體:

 
    由黃河文化研究會和內黃縣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研究會主辦、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和內黃縣旅游局承辦的“第二屆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研討會”,2008年4月21日至23日在河南內黃縣召開。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林憲齋、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保佑等領導和來自北京、天津、河北、湖南、湖北、安徽及本省近50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

    4月22日上午9點,會議在內黃縣錦龍酒店隆重舉行。開幕式由內黃縣副縣長張玉民主持。內黃縣常務副縣長張俊英代表內黃縣縣委、縣政府、縣人大、縣政協及全縣72萬人民向出席會議的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表示熱烈的歡迎。黃河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馬世之先生和內黃縣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張懷恩先生分別致辭。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趙保佑先生代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作了重要講話。開幕式結束后,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合影留念。

    學術研討會由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所長張新斌研究員主持。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河北師大教授沈長云先生,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袁義達先生,河南歷史學會副會長、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程有為先生,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光岳先生,河南大學教授陳昌遠先生等30多位專家學者都先后作了專題發言。發言及研討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顓頊、帝嚳二帝文化與華夏文明。這一內容是本次研討會研討的主題,有一半以上的論文集中在這個方面。顓頊、帝嚳是“五帝”中的二帝,顓頊、帝嚳的活動中心均在濮陽、內黃一帶,這里不僅有顓頊故都“帝丘”,還保存著顓頊帝嚳的陵墓“二帝陵”。上述論文都一致認為二帝文化不僅是內黃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遺產,而且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流。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程有為研究員的《論顓頊帝嚳時代》從歷史文獻學入手,整理總結了顓頊帝嚳時代社會發展狀況。他認為,從顓頊、帝嚳時代出現的社會分工、天文歷法、音樂舞蹈和宗教改革等不難看出二帝時代創造了上承炎黃、下啟堯舜的華夏文明,在中華文明的形成中具有重要歷史地位。鄭州大學戴龐海教授也認為,顓頊、帝嚳時代在文字的發明和使用、金屬的冶煉與工具制造、都城制度的初步形成以及天文歷法的制定等方面都有重大發展,說明顓頊、帝嚳所處的時代已經進入了人類文明的早期階段。河南科技大學薛瑞澤教授《試論顓頊帝嚳時期黃河文明的發展》,認為顓頊、帝嚳時代是黃河文明初步形成的重要時期,正是顓頊、帝嚳二帝開啟了黃河文明發展的先河。鄭州師專中原文化研究所教授從星象觀察的角度探討了顓頊帝嚳時代在天文歷法方面創造的遠古文明。河南大學陳昌遠教授、鄭州大學陳龍文博士則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對中西兩個文明起源圈進行了對比分析。他們認為,在顓頊、帝嚳活動的濮陽、內黃一帶形成了一個古代文明中心,即東方文明起源圈。正是東西兩大文明圈的相互碰撞和融合才產生了輝煌燦爛的古代華夏文明。

    2、顓頊、帝嚳與“五帝”傳說。包括顓頊、帝嚳在內的“五帝”是人還是神這個問題,從古到今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但絕大多數與會專家學者都認為傳說中的“五帝”首先是人,然后才是神。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河北師大沈長云教授認為,顓頊是上古時期中原農業部族的首領,也是這個部族最大的巫師。顓頊復蘇神話是人們通過巫術將農作物的復蘇與人類追求不死的愿望結合起來的產物。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所副所長穆朝慶副研究員在《神話的帝王與帝王的神話——關于上古傳說中“五帝”的人性判定問題》的發言中說,在綿延幾千年的中國祭祀文化中,只有為人修陵筑冢,而對超自然的神靈往往只是修寺廟立宮觀。雖然“三皇五帝”的神話色彩非常濃重,但是“三皇五帝”都有陵墓存在,有的甚至還不止一處。他認為,據此可以判定,顓頊、帝嚳在內的“三皇五帝”都是“人”,至少說是“神化了的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所唐金培助理研究員在對以黃帝為首的五帝序列說和以少昊為首的五帝序列說這兩大主流派別的源流進行分析的基礎上,考察了兩種五帝說差異的實質:前者重在帝德、次為帝序,而后者重在帝序,次為帝德。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馬世之研究員在發言中說,顓頊生于若水,即今河南境內的北汝河。顓頊繼黃帝成為中原盟主后,在帝丘建立了富麗堂皇的玄宮,死后葬在鮒鰅山。他認為,顓頊不僅是人而且還是一位頗有作為的古帝。商丘師范學院李可亭教授認為,顓頊、帝嚳等傳說人物的事跡雖然有一個逐步放大和神化的過程,但我們不能因此否認傳說時代及傳說人物的歷史真實性。河南省文物考古所蔡全法研究員從考古學視域對顓頊的生地、世系傳承、與其他氏族的聯盟、婚姻關系、故都所在及其與周邊氏族關系等一一分析后,得出廟底溝二期文化是顓頊族的主體文化,顓頊帝嚳時代并非虛構,而是歷史之真實。

     3、顓頊、帝嚳與中華姓氏。中國科學院袁義達研究員在他所做的《顓頊帝嚳后裔姓氏分布初探》發言中說,顓頊后裔有祝融、舜和禹三個重要族群,在當今300大姓中約有陳、胡、羅、董、葉等73姓,約占當今全國人口總數的17%;帝嚳后裔有堯、契和后稷三個重要族群,在當今300大姓中約有王、劉、楊、周、吳等131姓,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43%。在當今300大姓中,顓頊、帝嚳兩大族群后裔的姓氏數就有204種,約占全國人口總數的60%。這些姓氏都是黃帝的嫡系后裔,構成了中華民族姓氏的主干。湖南省社會科學院何光岳研究員則從顓頊、帝嚳的來源和遷徙這一視角探討了顓頊、帝嚳與中華姓氏分布的內在聯系。他說,顓頊是夏禹之祖,也是朱榮八姓及楚國之祖,于越、匈奴、虞舜、秦、趙陳都認其為祖先,顓頊的后裔遍布中國及東亞、北亞、中亞和東南亞以至南北美洲和大洋洲一帶。帝嚳是殷、周兩個東夷和西羌大族的祖先。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劉紀興研究員、賈海燕助理研究員認為,顓頊、帝嚳與楚族先民均有莫大的淵源,因為楚人的先祖祝融重黎與顓頊高陽和帝嚳高辛關系非常密切。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所陳建魁副研究員還從商姓各支的源流探討了商姓的起源與帝嚳的關系以及商姓的播遷。

    4、顓頊、帝嚳二帝的歷史功績。河南省社會科學院任崇岳研究員《論顓頊、帝嚳的歷史功績》,認為顓頊“絕地天通”,統一了意識形態;因事置官,維護了社會安定;改革歷法,促進了生產發展;打敗共工,平定了中原水患。帝嚳五官分職,完善官制;命人作歌,完備禮樂;次序三辰,改革歷法;激勵后昆,倕作百巧。顓頊、帝嚳二帝為中華民族的繁榮發展都做出了杰出貢獻,是永遠值得紀念的歷史人物。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陳立柱研究員《古帝顓頊初識》認為古代文獻中關于顓頊功績的記載有的地方甚至超過了黃帝,他既是東方部落的首領也是東方族群的始祖,可稱之為“東方之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楊肇清研究員則運用大量考古實證材料,說明在顓頊、帝嚳生活的龍山文化中早期,已經開始了初期的文字記事,形成了規模的祭祀活動,出現了城市和專門化的手工業。認為顓頊、帝嚳都是我國原始文明的主要締造者。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所副所長李立新博士根據所掌握的有關歷史文獻,對顓頊、帝嚳的創制與事功分別進行了比較詳細的歸納分析。他認為,顓頊、帝嚳無論在創制發明還是文治武功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人文始祖。他們在中原播撒了燦爛的華夏文明,推進了中國古代文明的歷史進程。

    5、顓頊、帝嚳陵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內黃古跡眾多,名人薈萃,物產豐富。天津地方志徐勇研究員說,雖然爭顓頊、帝嚳生地和墓址的地方不少,但是把顓頊、帝嚳真正放在一起研究的只有內黃。如果把顓頊、帝嚳二帝陵這一中華民族尋根圣地進一步擴大宣傳,打造成旅游線路品牌,如果那些到安陽、濮陽等地的游客有一半能順道到內黃旅游觀光,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將非常可觀。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張新斌研究員《內黃顓頊帝嚳二帝陵的文化定位及其思考》將二帝陵定位為古代公祭三皇五帝的體驗地、炎黃子孫祭拜血緣祖先的追思地、黃河母親河的認知地。他認為,從血緣認同的角度看,顓頊、帝嚳是以黃帝為血緣始祖姓氏群體中的兩大主干。他建議,內黃要加強與世界各地以顓頊、帝嚳為血緣祖先的姓氏宗親組織的聯系,并把姓氏尋根與二帝祭祖活動結合起來,發起成立以二帝為祖先的姓氏大聯盟。河南財經學院張金嶺教授也認為,二帝陵是內黃縣不可多得的人文旅游資源,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河南省地方志辦公室徐玉清處長建議,內黃縣要以顓頊帝嚳二帝陵文化資源研究和開發為龍頭,整合綠色資源、紅棗資源、紅色旅游資源、民間藝術資源、歷史名人資源、古跡資源、姓氏資源等,發揮地方文化資源特色和優勢,努力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下午5點30分,專家學者發言完畢,研討會告一段落。

    5點40舉行的會議閉幕式由內黃縣旅游局局長張順朝主持。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立新博士就本屆研討會作了全面扼要的總結。他說,這次研討會準備時間雖然只有短短一個月時間,但我們不僅請來了國內相關研究的著名專家,而且收到了28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經過一天緊張熱烈的研討,在歷史學、考古學、歷史地理學、宗教學、文獻學、姓氏學等諸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他還從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顓頊帝嚳與中華姓氏、內黃文化資源整合與開發等幾個層面歸納總結了與會專家學者闡述的主要學術觀點。接著,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歷史與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穆朝慶副研究員宣讀了《第二屆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研討會會議紀要》,會議在以下幾個方面達成共識。一是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是我們學術研究的永恒主題。二是以顓頊、帝嚳為代表的傳說人物首先是具體的人,然后才是神。三是顓頊、帝嚳為中國上古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永遠值得華夏兒女紀念。四是顓頊、帝嚳與中華姓氏的聯系非常密切,我國現階段60%的姓氏都是顓頊、帝嚳的后裔。五是以顓頊、帝嚳陵為代表的內黃地方文化資源是歷史賦予我們內黃的寶貴財富,充分利用好內黃豐富的文化資源,打造內黃文化圣城,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對內黃經濟社會發展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會議建議,內黃縣應進一步加大對顓頊、帝嚳研究和開發的力度,積極采取相關有效措施,進一步構建好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會議紀要得到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的一致同意并舉手通過。最后,由內黃縣副縣長張玉民致閉幕詞,宣布“第二屆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研討會”圓滿結束。

     4月23日上午,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參加了在顓頊帝嚳陵舉行的“戊子年公祭顓頊帝嚳二帝大典”,并觀看了民間文藝匯演,游覽了二帝陵園。4月23日下午,與會領導和專家學者一行還參觀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大遺址保護項目、2005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內黃三楊莊漢代遺址發掘現場。【原標題:第二屆顓頊帝嚳與華夏文明研討會”會議側記】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社會科學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