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吳起:毀譽參半的軍事家和變法者

2012/4/25 17:28:19 點擊數: 【字體:


    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個性鮮明的吳起都經歷過。也正是因為吳起的個性與經歷,給后人留下了諸多品評與爭議的話題。

    早期的坎坷

    吳起(約公元前440年~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山東定陶西)人,與出身衛國庶族的商鞅算得上老鄉。吳起出生在一個“家累千金”的富有之家,很早就習文練武,試圖在大巨變的年代一展抱負。成人后,他四處游歷,期望能得到統治者的重用,以成就一番事業,獲取功名。然而仕途不順,連連碰壁,他不但沒有實現夢想,反而耗盡了家中錢財,還遭到村里鄰居嘲笑。一怒之下,吳起竟殺死三十多人,這也是他為后人所詬病的一個原因。
  
    殺人后,吳起與母親訣別,咬破自己的手臂說:“我不出人頭地,貴為卿相,誓不回衛國。”然后他逃到魯國,求學于曾子門下。曾子,戰國時期魯國儒家的代表人物,以重視孝道而著名(對于曾子為何收吳起為徒,史書沒有記載,有可能是以仁者愛人之心包容了吳起,更可能是不知道吳起殺過人)。不久,傳來母親去世的消息,但吳起想起發下的誓言,沒有回家奔喪。于是,極重孝道的曾子大怒,將吳起逐出了師門。
  
    吳起再次奔走,來到魯國首都,潛心鉆研兵法。大約也在這個時候,吳起娶齊國一女子成家。爾后,因熟諳兵法得以侍奉魯穆公,并顯露出非凡的軍事才能。一次,東邊勁敵齊國攻打魯國,吳起主動請纓,但穆公猶豫不定,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他怕吳起有二心。吳起知道后,毅然殺死妻子,以獲取信任。最后,吳起領兵二萬,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敗齊國十萬大軍。“殺妻求將”,牛刀小試,等待吳起的卻不是加功進爵,而是排擠。一些奸臣對穆公說:“我們魯國國小勢弱,現在打了勝戰,勢必引起諸侯強國的注意而圍攻。這些都與吳起有關。”于是魯穆公辭去吳起。
       
    得志與失意

    離開魯國,吳起到魏文侯門下求職。魏文侯向魏相即法家鼻祖李悝詢問吳起的情況,李悝公正地評價道:“吳起貪名好利,但用兵如神,比齊國著名軍事家司馬穰苴有過之而無不及。”于是,瑕不掩瑜,文侯重用吳起,讓他協助李悝,治軍理事。
  
    吳起不負眾望,在魏國戰績輝煌,“擊秦,拔五城”(《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旋即又被派往鎮守西河。西河位于秦、韓、魏交界處,三國歷來對它爭奪不休。吳起到西河,很快將西河穩定下來,并且同樣戰功赫赫,“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武備志•戰略考》)。因此后人將其與大軍事家孫武并稱為“孫吳”,其不朽兵書《吳子》也主要是這個時期的軍事總結。那么,為什么吳起在西河如此成績卓著呢?除他精通兵法外,有三點很重要。其一,建立了一支個人素質過硬的軍隊——“魏武卒”。他要求士兵身強體壯,臂力過人,擅長射術,能長途作戰。一段時間里,“魏武卒”成了魏國強盛時期的一個代名詞。其二,取信于民。《韓非子•內儲說上》記載了如下一則故事:為獲得百姓的信任,一天吳起在空地上放了一架車轅,下令說誰把它搬到城外,就賜給誰田宅。大家不相信會有這樣唾手可得的事,最后,有一個人抱著試探的心態去做了,果然獲賞。自此人們深知吳起的為人。后來攻打秦國一小軍亭,吳起命令一下,人人爭先恐后,死不旋踵,一個早上就攻了下來。其三,也是最重要的,吳起愛兵如子,深得軍心,人稱其部下為“父子之兵”。《資治通鑒•周紀一》也記載了一則很感人的故事:“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果羸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西河幾年,也許是吳起一生中最愜意的時光,雖然官位沒有后來在楚國時那么高。
  
    魏文侯去世,武侯繼立。此時,魏相空缺,爭名好利的吳起極想獲得這一職位,但最后卻為資格更老的田文所得,接著,吳起又遭到大臣王錯等人的排擠。吳起遂有去意,終于南下仕楚。在地理方位上,吳起從東而西再南下,轉了一個大彎,聯系歷史事件來看,他本人的身份也從軍事家轉為變法者。
       
    頂點和結束

    吳起來到楚國,投奔楚悼王。楚國曾是春秋戰國疆域最廣的諸侯國,有過輝煌的歷史。春秋時期,楚莊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引兵北上,問鼎中原,隨后成為繼齊桓公、晉文公之后春秋五霸中的又一霸主。現在,楚國勢不如前,楚悼王力爭復興。因此,早已名聲在外的吳起的到來,讓悼王大喜過望。悼王詢問治國之道,吳起對答如流。悼王于是讓吳起擔任與西河類似的軍事要地南陽的苑守,不到一年旋即提升為令尹(楚國宰相)。現在,吳起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終于實現了早年發下的誓言。
  
    不久,吳起在楚國開始變法。早在魏國,吳起就精辟地談到過楚國的情況,指出楚國衰弱的原因主要是大臣太重,官僚機構臃腫,民心渙散。基于此,吳起變法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廢除貴族的特權,規定與王室疏遠的貴族世襲只能傳三代。其次,精簡機構,裁汰不必要的官吏,“捐不急之官”,甚至要他們到人煙稀少的地方去墾荒。第三,任用賢人,獎勵耕戰,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在楚悼王的大力支持下,變法得以推行,并取得初步效果:國力日漸強盛,對外戰爭屢傳捷報,“南攻揚越,北并陳、蔡”(《戰國策•秦策三》),還曾經伐魏救趙,打到老東家內腹,飲馬黃河。
  
    吳起暴風驟雨式的變法,順應了大巨變的歷史潮流,沉重打擊了舊勢力,因此它是一場封建性質的改革運動。這也使得舊貴族對吳起恨之入骨,但礙于悼王,只好伺機報復。果然,公元前381年,悼王去世,喪事未畢,舊貴族就迫不及待地群起圍攻吳起,亂箭射向正料理喪事的吳起。最后關頭,吳起仍未忘與舊勢力作斗爭,他急中生智,撲向悼王靈床。吳起中箭身亡,亂箭也射到悼王的尸體上(一說吳起拔起一支箭插在悼王身上)。因這件事,楚肅王繼位后,夷平了參與圍攻的宗族七十余家。
  
    吳起變法就這樣可惜地中斷了,吳起的一生也畫上了一個句號。但留在吳起身后的爭論一直存在著,歷代評者褒貶不一。貶之者視其為名利狂人,大不孝之人,因為吳起曾母喪不歸、殺妻求將,最后被逐出師門,連司馬遷也說:“起以刻暴少恩亡其軀。”然而,吳起又的確愛兵如子,戰績輝煌,順應潮流,改革變法,在歷史上寫下了燦爛的一頁。正因為此,郭沫若在《青銅時代•述吳起》中盛贊:“吳起在中國歷史上是不會磨滅的歷史人物。”

    吳起爭相
      
    廉頗與藺相如爭奪名位的故事,由于成語和戲曲的傳誦,早已家喻戶曉。但在他們之前,戰國初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吳起也有過類似的經歷。不同的是,他的訴求不僅僅是排名站班時的名次,而是直接指向丞相的寶座。
  
    吳起鎮守西河,時間長,功勞大,聲譽高。出將入相的輝煌,想必他從來都不曾忘記,所以他一直苦等著丞相的職位。后來魏國選相,很多人都看好吳起,吳起也自信滿滿,可是結果卻讓他大跌眼鏡:貴戚田文大獲支持,名將吳起遭到排擠。遭此打擊,吳起心里很是不忿,就單刀直入,直接跟田文攤牌。他找到田文并對他說:“咱們兩個比一比怎么樣?”田文說:“可以。”吳起便說:“統率三軍,使士兵視死如歸,敵國不敢正視,咱們兩個誰做得好?”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又問:“整治百官,親善百姓,使倉庫充實,咱們兩個誰做得好?”田文說:“我不如你。”吳起再問:“鎮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俯首聽命,你比我吳起如何?”田文還是說:“我不如你。”吳起質問道:“這三條你都在我之下,而職位卻在我之上,這是什么道理?”田文回答:“如今國君年幼,國家多難,大臣們不能齊心歸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這個時候,是我做相好呢,還是你做相好呢?”吳起默默不語想了一會兒,說:“還是你做比較好!”
  
    吳起總結了自己的三個功績,或者叫能力,應該屬實,除了帶點情緒,并沒有多少虛夸。可是,他想不到還有所謂的“主少國疑”,所謂的功高震主。【原標題:吳起:毀譽參半的軍事家和變法者】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語文報大學版2010年6月 作者:楚漢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