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城遺址被毀無人擔責
2012/4/25 17:32:0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未經文物勘探高速公路取土破壞古城———
去年年末新鄉市延津縣修筑濟(源)東(明)高速公路時的一場取土“戰役”中,吳起城遺址遭受劫難,文物裸露從而引發尋寶熱潮。取土時為何沒有經過文物勘探?幾天來,記者對此進行調查。
警方沒收贓款卻追不回文物
“我們3個人親手從吳起城遺址挖出了文物,這個瓷盆經過黏合后非常完整,賣了2.1萬元,可是在案發后,刑警大隊只沒收了贓款,卻沒有追回文物。”4月2日,延津縣的李秀峰、宋歧軍反映,去年10月份,該縣開始修高速公路,沒有進行文物勘探,就在吳起城遺址上取土,給遺址造成很大破壞,大量文物被文物販子買走。群眾舉報后,有關部門制止了這嘲尋寶”行動。
延津縣公安局刑警大隊副大隊長穆隊長說:吳起城被破壞后,確實有眾多的盜挖者,但像李、宋幾人挖出的瓷盆,很有可能成為延津縣的第一起文物案子。在延津沒有辦理文物案件的經驗,現在雖然將李、宋二人的贓款沒收了,然而購買者拒不交出這件瓷盆,無法認定這件瓷盆的價值,也就無法進行立案。而對于吳起城遺址,穆隊長則毫不含糊地說,遺址被破壞絕對不應該,是違法行為。
古城遺址被挖瓷器碎片遍地
“吳起城位于黃河故道,距延津縣城25公里,在榆林鄉沙門村與胙城鄉十八里莊之間,是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吳起扼守黃河渡口的屯兵處。吳起城南北長約3000米,東西寬約800米,整個地形南窄北寬。現在遺址上瓦礫遍地,既有磚瓦也有陶瓷碎片。前些年,大風刮過,人們還爭相去撿過銅錢。”在去吳起城之前,記者聽到當地人如此介紹。
4月2日中午,記者沿新(鄉)長(垣)北線到達榆林鄉沙門村附近,看到在道路的北邊,延津縣人民政府在去年的12月10日豎起的文物保護通告。由此向北500米,記者看到一大片沙地,這里到處是坑,地上瓦礫遍地,一些精美的碎瓷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據當地人說,當時來挖寶的人很多,各地的文物販子也紛紛來收購文物。
古城遺跡損失價值究竟幾何?
吳起城遺址是該縣的文物保護單位,遺址旁邊的政府公告上明確說明:遺址于1989年由縣人民政府公布了保護范圍,根據《文物法》的有關規定,不經縣有關部門批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遺址內進行私自挖掘。既然如此,為何又取土呢?遺跡的價值究竟如何?
4月3日,記者找到了該縣文物保護管理所的張家峰所長。他說,關于吳起城城址,雖然縣政府曾公布過保護范圍,但目前在資料上無法印證,也沒有進行前期勘探過。張家峰認為從吳起城見到的出土物和地層來看,該遺址為一處宋金時期廢棄的聚落遺址。張家峰也聽說有人在那里挖出了精美的瓷盆,但他們卻不知道瓷盆的下落。
記者在最近的一份關于吳起城遺址保護的情況報告上得知,該縣文化教育體育局目前正向省市有關部門打報告,請求對該處遺址進行考古調查和考古發掘,以弄清文物遺存的性質、地層關系及文物價值。“當初高速公路進行取土時,并沒有對這片地方進行前期的勘探,遺跡遭到破壞,這是比較遺憾的。”張家峰說。
遺址破壞嚴重誰該為此負責?
榆林鄉的書記仁吉安說,當時在這里取土是由縣里決定的,并且經過國土局的同意。而記者采訪延津縣國土資源局的局長李明厚時,李說修高速公路的取土政策,是由高速公路指揮部和縣委、縣政府協調決定的,他們當時只是參與協調,由指揮部統一進行調配。
隨后,記者找到了濟東高速公路延津縣協調建設指揮部,該指揮部的汪明印書記說,當時的高速公路建設取土由縣里進行協調,當時縣里的政策是能夠用沙土的盡量不用耕地,實行就近取土。縣委辦公室的周主任則說,高速公路的取土是由指揮部和土地部門決定的。【原標題:吳起城遺址被毀無人擔責】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2006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