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姜或許穆夫人:誰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詩人?
2012/5/4 9:21:54 點擊數(shù):
【字體:大 中 小】
如果說,《紅樓夢》是關(guān)于中國封建社會厚黑學的世故之作,因而說它又厚又黑,應(yīng)該是切實的;而《詩經(jīng)》便是中國古代文學的少年啟蒙之作,青春而輕狂,也留下不少未解的謎語。詩經(jīng)三百首,抒寫五百年春秋,能真正完全讀懂的人,古今幾乎沒有,包括編纂者孔夫子,也不能自夸其口。
而《詩經(jīng)》中透出的歷史和人文信息,還有很多不被我們真正領(lǐng)會。因此,就有了關(guān)于到底誰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爭論。自古以來,文學史研究者大都認為,中國第一位女詩人是許穆夫人,根據(jù)在于《毛詩》之序;但也有不同看法,宋朝朱熹就認為,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桂冠,應(yīng)該屬于早于許穆夫人的莊姜,但至今仍無定論。
而且,我認為,這不但是關(guān)于中國第一女詩人的爭議,其實也關(guān)系到,誰是中國第一位詩人的問題。因為文學史上公認屈原作為中國第一位詩人,但如果考證出,誰是詩經(jīng)的第一,理所當然也是中國詩人之最,而屈原也可能就只能屈居第二,或者伯仲之后的老昆了。故而,這種爭論不但關(guān)系到研究者的聲譽,也關(guān)系到詩人的聲譽,甚而還可能涉及詩人故地之爭,所以,意義非同小可。
認為許穆夫人是中國第一女詩人,似乎言之鑿鑿,有憑有據(jù)。許穆夫人原是衛(wèi)國公主,嫁于許國穆公。《毛詩》稱,《載馳》為許穆夫人作也。憫其宗國顛覆,自傷不能救也,衛(wèi)懿公為狄人所滅,國人分散。露于漕邑,許穆夫人憫衛(wèi)之亡,傷許小之,力不能救,故賦是詩也。另據(jù)《左傳》記載:衛(wèi)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益之以共、滕之民為五千人,立戴公,以廬于曹,許穆夫人賦《載馳》。
載馳載驅(qū),歸唁衛(wèi)候;驅(qū)馬悠悠,言玉于漕。《載馳》以沉郁悲憤的筆調(diào),抒發(fā)了許穆夫人急切歸國,以及終于沖破阻力,回到祖國以后的心情,表達了她為拯救祖國不顧個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決心。字里行間,充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就是今天,我們吟詠起來,仍震撼心扉,不忍釋手。不愧為中國文學史上愛國詩第一篇,屈原《離騷》的源頭。
此外,能夠考證為許穆夫人作品的還有,收錄在《詩經(jīng)》中的《竹竿》《泉水》等篇章。《竹竿》描寫了許穆夫人少女時代的生活,和她身在異國,時常懷念父母之邦的思鄉(xiāng)之作。詩曰:籊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儺;淇水悠悠,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看來,許穆夫人和后代的李清照,頗有相似之處,既有憂國情懷,又有小女子的幽怨,是為女流之中的大風范。
至此,許穆夫人坐穩(wěn)中國女詩人第一把交椅,應(yīng)該沒有問題。但是,到了宋代,大學者朱熹又考證出《邶風》中開篇五首為莊姜所作。莊姜何許人也?《左傳》記載,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而衛(wèi)人眼中的絕色美人如何?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lǐng)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但說莊姜之美,就可以流芳千古。有評語曰: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其右。甚至有人認為,千古頌美人者,無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二語。寥寥數(shù)語,便把莊姜傾城傾國的音容笑貌,勾畫得出神入化,至真至美。由此,我想起希臘神話里的海倫,不著一筆美艷之詞,但從旁觀者的議論,為了這個女人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值得。在這里,任何美麗的語言,已經(jīng)顯得多余。
而這個絕代美女嫁給了衛(wèi)莊公,正是應(yīng)了紅顏薄命的古訓。《毛詩》曰:莊公惑于嬖妾,使驕上僭,莊姜賢而不答,終以無子,國人憫而憂之。因為莊姜無子,所以受到冷落,故以詩釋懷,聊以寄托,倒也很符合其生活形狀。于是,便寫下了《燕燕》等名篇,其詩曰: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不及,泣涕如雨。被后代詩家推為萬古離別之始作。
《柏舟》里的莊姜,雖然身為絕代美妃,卻備受冷落,隱憂難解,因此有如此感嘆:我心匪鑒,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以轉(zhuǎn);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綠衣》里的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心憂矣,曷維其已;《日月》中的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于不我;《終風》里的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無一不是表露怨婦之心聲,獨守空閣的悲情。
雖然朱熹的說法僅是一家之言,與之呼應(yīng)的古今學者不多。而且,《毛詩》和《左傳》都沒有莊姜賦詩的記載。倒是在宋代《列女傳之母儀傳》中,有衛(wèi)姑定姜做詩的記載,曰:衛(wèi)姑定姜者,衛(wèi)定公之夫人,公子之母也。公子既娶而死,其婦無子,畢三年之喪,定姜歸其婦,自送之,至于野。恩愛哀思,悲心感慟,立而望之,揮泣垂涕,乃賦詩《燕燕》。不過,對于這種說法,尤為不可信。
但我以為,朱熹的考證確有幾分道理。詩經(jīng)《邶風》中開篇五首,起碼有三首是怨婦之作,這一點沒有人異議。而據(jù)朱熹考證,當時最有可能感懷于此的就是莊姜了。那么,我們不妨信其有,反正莊姜是個絕代美女,這也是不可置疑的,其坎坷命運正與《燕燕》等怨詩相符合,這有什么不可呢?總比那些為了吸引眼球,而惡意杜撰出來的奇談怪論強多了。
如果,我們認為朱熹的考證是正確的,從時間來看,莊姜的作品比許穆夫人早了約六十年,那么,中國第一位女詩人,或者說中國第一位詩人,理所當然是莊姜了。為了各得其所,我們不妨增加一個位子,讓許穆夫人作為中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或者第一位愛國詩人,這樣就可以達到皆大歡喜的目的。而且,是否也可以結(jié)束這場曠世未了的爭論呢?也未可知。【原標題:莊姜或許穆夫人:誰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詩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淇縣旅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