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箕子:“正蒙難,法授圣,化及民”

2012/5/3 11:12:14 點擊數: 【字體:

 
    箕子是商紂王的叔父。他為人正直且有才能,官至太師,輔佐朝政。佐政之時,他見到商紂王進餐時用象牙筷子,就感到商朝的前景不妙。他慨嘆:“用了象牙筷子就會想用玉做的餐具,用了玉碗,里面就不能放粗茶淡飯,一定會想吃山珍海味,吃了山珍海味,出行的馬、居住的宮室也必然跟著升級。奢侈腐化的風氣一蔓延,國勢就很難振興了。”

    箕子的推斷一點都沒錯,商紂王越來越奢靡,他旦夕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商紂王的哥哥微子是一個賢人,他勸諫商紂王,商紂王不聽,他就辭官離開了朝廷。箕子繼續勸諫商紂王,商紂王依然不聽。有人勸箕子也離去,箕子說:“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君之惡而自悅于民,吾不忍也。”于是箕子便披發佯狂為奴,隨后隱居,經常鼓琴以抒發自己的悲涼之情。商紂王見此,以為箕子真瘋了,就將他囚禁起來。

    后來,周武王滅商建周,下令釋放箕子,并向箕子請教治國之道。箕子向周武王詳細地闡述了明君治理國家的原則、方法。因為箕子曾是商朝的貴族,不愿做周的臣民,“武王乃封箕子與朝鮮,而不臣也。”

    就這樣,箕子帶著一批商朝遺老東渡到朝鮮,創立了箕子王朝,教化那里的百姓,朝鮮半島的文明歷史由此開始。直到今天,朝鮮平壤尚存箕子陵。據說今天的朝鮮人喜愛白色的風俗,即是商代尚白之遺韻。

    到了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為箕子廟撰寫碑文,用“正蒙難,法授圣,化及民”高度評價箕子。他說:“偉大人物立身處世之道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堅持正義,為此即便承受危難也在所不惜;二是建立法度,將治理天下的正確理念傳授給圣明的君主;三是推行仁德,教化百姓。殷朝賢人箕子就具備這三方面的德行。”

    接下來,柳宗元就圍繞著“正蒙難,法授圣,化及民”這三條展開文章,評述箕子。他說,在商紂王統治之時,大道背棄,政治混亂,正直人士的言論完全不被采用,像比干那樣拼死進諫,確實是一種“仁”了。但是,這種做法對自己和國家都沒好處,因此箕子不這樣做。箕子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適應混亂的世道;隱藏自己的見解和主張,在囚犯奴隸中受屈辱;貌似糊涂卻不去做邪惡之事,形同柔弱而卻自強不息。這便是箕子堅持正義、敢于蒙受危難的品行啊。等到周朝建立,天命更改了,人民得到了安定的生活,箕子便向周武王獻出治國的正確理念,他由此成為圣人周武王的老師,周朝的人們因此能夠順應天地的常理以建立倫理道德。等他到了封地朝鮮,就又在那里推行道義,教化百姓。一般的圣賢,具備三條中的一條就夠了,而箕子竟然把所有這些崇高的品德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多么難得!

    箕子有“中華文化第一子”之譽,原因就是他的思想上承大禹,下啟周公,是后來儒家文化的前驅。正因如此,柳宗元才用“正蒙難,法授圣,化及民”的這樣的三條圣賢標準來贊譽箕子。可惜的是,今人對箕子竟然有些陌生了。【原標題:箕子:“正蒙難,法授圣,化及民”】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搜狐新聞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