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子故事
2012/5/4 11:11:5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箕子是商朝商王帝乙的堂弟,也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殷壽帝辛的叔叔。這個帝辛就是遭到萬年唾罵的商紂王。箕子比帝辛年齡要大上十來歲。因此,帝乙就讓他的這個弟弟給殷壽做伴讀。箕子是一個很見機和聰明的人。相貌也很堂堂。在殷商的王室中算是品貌雙全的人物。
在一次讀書后,還不是天子的殷壽拉著箕子的受說:王叔,我們一起出去郊游如何?你看,現在春光正是明媚的時候,乘著年輕,我們何不逍遙快樂一番去啊。箕子雖然是叔叔,但是卻也是臣下,他又怎么可以拒絕當今太子的要求呢?于是箕子也只好從命而去。
這個殷壽,當時的年齡也就在八九歲上下,可是他要比同齡的孩子發育要早,在這個時候已經出落的很是聰明伶俐了。長相也高大威猛,全不似那些懦弱嬌慣的孩子一樣,他是一個很有見解和主見的人。在他和那些伙伴玩耍的時候,一種與生俱來的霸氣就足以震懾那些也是大貴族的子弟,讓他們在還沒有明白君臣上下之前就先臣服給了殷壽。而這些大貴族的子弟以后就是殷商統治的骨干。他們對殷壽的服從是在幼年就打下了根基的。自然,雖然箕子要比殷壽年齡大上十來歲,但是他也不敢隨便地冒犯這個殷壽。
王子殿下要去郊游,可不比一般的學生外出,帶上一個挎包,里面裝一點干糧和飲用水就成。殷壽殿下要去郊游,他首先要他的總管給他準備一雙象牙的筷子。而箕子正好看見了這個事情。在離開王宮會自己家的路上,箕子唉聲嘆氣,他對他的車夫說,車夫是箕子的親信,也是他的妻弟:
“哎,我們的這個王子,要是當上了大王,商朝的日子夠得受的啊。”
“為什么啊,姐夫,他不是什么也沒有做過嗎?他還沒有當上大王呢,你怎么這樣說呢?”自然,如此見微知著,可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本事的,而我們的箕子是有這樣的本領的。
“他現在還是王子,就知道享樂,就要用牙箸了。當他再大一點,就會要求用玉杯。在他可以用到玉杯以后,就更加會奢想用遠方的珍奇異寶。這樣的欲望是不能滿足的。如此下去,殷商危險了啊。宮室犬馬、聲色美女都會被這個殷壽王子給搜刮干凈的。再接下來,他連神靈也敢于褻瀆,國家的神位就會不保的。不信,你走著瞧吧。”
在回到自己的家后,箕子就瘋了。自然,外界的人不知道箕子為什么會瘋,只有箕子的車夫,在當時叫參乘,也是箕子的小舅子的那個明白。箕子在開始明哲保身了。他不想在這個殷壽即位后自己被殷壽清洗掉。后來,這個殷壽順理成章地當上了商王。他本來智力和武力都在諸王弟之上,而且他還是帝乙的太子。各種條件優越讓他很順利地取到了天子的位置。
就在箕子裝瘋的時候,他是連妻子也被蒙在鼓里,只有他的參乘明白。在夜半人靜的時候,箕子就會在柴房里和他的參乘談論當時的國家新聞。而第二天,出現在人們面前的又是一個瘋子,十足的瘋子。頭發散亂,衣服襤褸、骯臟。
但是,令參乘很是疑惑的是,新登基的紂王,也就是過去的王子殷壽并不像箕子說的那樣貪婪,而是在勵精圖治,商朝在被人稱為帝辛的紂王的治理下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氣象。人民安居樂業、集市商品琳瑯。但是,箕子依然堅持自己的見解,他沒有絲毫地松懈,還是繼續裝瘋賣傻。而他的參乘對他的見識依然是非常地、絕對地信服。他不是一個急躁的人。他要繼續幫助他的姐夫留意朝廷的變化。
紂王在一次大會群臣的時候,如大家所知,商朝的宴飲,文武大臣和諸侯是可以攜帶家眷的。而那些家眷對天子的神威自然是非常好奇的。有一個諸侯,他是掌管冀州的侯爵,姓蘇。他的女兒也糾纏這父親也參加了這次的宴飲。當然,這個蘇家的女兒生得非常的美艷,有如神廟里描金掃銀的女媧娘娘的神像。在這次宴飲后,殷壽就對自己后宮的妃嬪感覺到不是一個味兒了。他開始懷疑他那天見到的美女是女媧娘娘下凡來了。
于是,在宴飲后的第五天。實在是按耐不住的紂王私自跑到女媧娘娘的神廟里去了。他這次可不是抱著敬拜神位的想法去的,他去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女媧娘娘到底有多漂亮。不過,多年來形成的對女媧娘娘的敬畏,紂王就算是色膽包天,他也不敢隨便一進神廟就開始褻瀆神靈的。他好像那個后世的人寫的那個貴州的老虎一樣,小心翼翼地接進和親近女媧的神像。紂王看見女媧一點也某做出反應,他漸漸地膽子大了。他干脆仰起頭,大聲地吟誦了一首即興的艷詞,以表達他對在宴飲時候看見的那個美女的仰慕。其實,他是把女媧當成了那個蘇妲己的化身來傾慕了。
有什么樣的天子就會有什么樣的大臣。紂王的臣下很快就打聽到那天出席宴飲的那個美女是冀州蘇護的女兒。很快,這個蘇護的女兒蘇妲己就成了紂王的妃子。緊接著,這個蘇妲己為了爭奪王后的位置,先后害死了黃貴妃、害死了申王后,還害得紂王的兩個親生兒子有家難歸、有國難投。這個時候,箕子的那個參乘對箕子在十多年前的預見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了。他過去雖然很信服他的這個姐夫,但是心里多少還是有一點心結。現在,他擔心的是商朝的未來了。可是,他一個小人物又有什么法子呢?
比干死了、商容丞相死了、武成王也走了、天下三千諸侯一時間反了一千八百。而那個瘋子箕子卻是一點毫發也沒有傷損到。但是,這個瘋子卻突然失蹤了。其實,在已經經過了十來年后,在朝野是誰也沒有人再在關注這個箕子的存在了,他是失蹤還是到哪里去吃狗屎去了,誰也不關心。這個箕子是到哪里去了呢?他是到現在陜西,到了西周。西周是商朝的一個大諸侯國,封地遼闊。在這個因為紂王的無道,早已經在暗中招兵買馬、積蓄力量,隨時要公開反抗殷商了。而箕子的那個參乘,也就是駕駛人員,他是跑遍天下,所以他知道這個事情。也早早地和西周的人聯絡上了。箕子就在西周的朝廷里擔任幕賓。當然,這個時候的箕子又是一派風度了。和那個瘋子是一點瓜葛都沒有了。
武王的軍隊很快就攻擊到朝歌,紂王,不論他是如何的英明神勇也是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腳步的。他在這個時候才有了悔悟的心意,可是已經晚了。他派出去的三十萬大軍不是說不是西周三千虎賁的對手,而是根本沒有做任何抵抗,他們就在前沿把軍官或殺或脅迫,紂王的三十萬大軍臨陣倒戈了。
陪同武王一起進入朝歌,箕子的心很是復雜。他畢竟是殷商的王室,現在卻在幫助外人進攻自己的天下。但是,他要不這樣做,又是在助紂為虐。他明白一家一姓不是天下,天子不能是天下的絕對的主人的。要是那樣的話,他們殷商也不能從大夏的手中取得天下了。現在,他還要把他知道的道理講解給剛剛獲勝的武王聽,他要武王不要演變成第二個商紂王。不要讓西周成為第二個商朝。箕子的話被人記錄下來,就成了后代治理國家的五行綱常的政紀的雛形。
西周成立,武王要論功行賞了。箕子被武王分封在朝鮮,成了朝鮮的國王。而且武王和箕子擊掌宣誓到:周不負朝鮮,朝鮮也不能負周,兩下永遠交好。而且朝鮮名義上雖然是周的屬國,但是不必對周稱臣納貢。不過,朝鮮國王要在每三年進京朝見周天子一次。在封賞完畢后,深知伴君如伴虎的箕子就及時地功成身退了。他趕緊攜帶好自己的家眷到了自己的封土朝鮮,他要把這三千里河山打造得和商朝繁榮時候一樣繁榮昌盛。
又是三年過去了,輪到箕子朝見周天子的時候了。在從朝鮮到周京的路上是會路過商朝的故都朝歌的。這個時候朝歌早已經風物不再,神采無存了。在故去高聳的宮殿上,現在已經宮殿倒塌,一片片麥苗已經覆蓋了城垣和宮池。箕子看見這些,心中有無邊的感嘆,于是他寫下了《麥秀》的詩篇。殷商的遺民看見了或是聽見了都會在半夜里驚得坐了起來。他們想念他們的故國了。在見到周天子的時候,箕子把自己的見聞給武王萬歲說了一遍。武王也潸然淚下。他馬上決定,要恢復殷商的祭祀,他要把殷商的后代分封到宋這個地方。于是,繁衍了四百多年的殷商又開始了自己的諸侯的歷史,這就是宋國的來歷和宋國為什么在戰國的寓言里老師被人嘲笑的原因。周人自然是瞧不上商人的。這誰也不能脫俗。
回到朝鮮,箕子繼續開始了他的朝鮮治理活動。朝鮮,后來就成為了周朝最強大的一個外邦諸侯。這是后話,按下不提。【原標題:史記故事100人黃帝箕子】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