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魏武帝——曹操

2012/4/25 14:43:54 點擊數: 【字體: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在政治方面,曹操消滅了北方的眾多割據勢力,恢復了中國北方的統一,并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文化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
  
    戎馬一生
  
    曹操自幼機警,有膽識。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舉為郎,任洛陽北部尉,入仕途即與祖輩所從屬的宦官集團針鋒相對。中平元年(184),出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起義。繼任濟南相。四年,辭官還鄉。次年,受詔為典軍校尉,復得軍權,奔赴洛陽。時東漢王朝在黃巾起義沖擊下搖搖欲墜。六年,董卓入朝專權,曹操拒其拉攏,聚兵5000,與各地豪強一樣擁兵割據。次年,參加討董聯軍,任奮武將軍,擁袁紹為盟主。十余萬聯軍觀望不前,曹操孤軍奮進,戰敗而還,遂決意獨立發展。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出兵鎮壓黑山軍白繞部,占據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三年,被濟北相鮑信等擁為兗州牧。繼軟硬兼施,收降青州黃巾軍30余萬,選其精銳,編為青州兵,成為后來征戰的重要力量。曹操立足兗州后,盤踞南陽的袁術向北擴張,勾結割據幽州的公孫瓚,對其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曹操審時度勢,表面仍從袁紹,以爭取支援,先擊潰公孫瓚,繼迫袁術敗走淮北。
  
    初平四年秋,曹操以報殺父之仇為名,貿然進攻徐州,縱軍屠殺數萬人,因糧盡,于次年春退回兗州。夏,再次出兵徐州,而兗州大部被呂布等乘虛奪占,經艱苦奮戰,方收回失地。納荀或“深根固本以制天下”(《三國志•荀彧傳》)之策,吸取教訓,鞏固兗、豫二州根據地。建安元年(196),率軍至洛陽,靠近漢獻帝,受封建德將軍、鎮東將軍,任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參與朝政。不久,迫漢獻帝遷都許(今河南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自任大將軍,總攬軍政。在許縣及交通沿線實行屯田,足食強兵,減輕民賦。此后三年,運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之策,相繼擊敗張繡,擒殺呂布,遂與兵多地廣的袁紹抗衡。
  
    建安四年,曹操為抗擊袁紹南進,預作周密部署,爭取戰略主動。次年,乘袁紹遲疑不決、劉備新據下邳而兵力分散之機,率軍擊敗劉備,將其趕出徐州,避免了兩面受敵。當袁紹統兵10萬進屯黎陽(今河南浚縣境)時,曹操鑒于敵眾己寡,先以聲東擊西戰法解白馬之圍,繼退至延津南擊敗追兵,大挫袁軍銳氣,再回師官渡(今中牟縣境),待機破敵。后采納部屬建議,堅意拒守,并相機先后襲燒袁軍故市糧車和屯于烏巢的糧草,乘勢發起攻擊,殲袁軍7萬余,致袁紹此后一蹶不振(見官渡之戰)。繼而乘勝北上,吞并冀、青、并州,進擊幽州。十二年,曹軍受阻渤海濱,曹操佯稱緩進,率軍暗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至冷口一帶),攀崎嶇小道直指柳城(今遼寧朝陽西南),擊敗袁氏殘余勢力及與之勾結的烏桓王蹋頓(見曹操攻烏桓之戰),統一了中國北方。次年,揮師南下,輕取荊州。又率精騎晝夜兼程追擊,大敗劉備于長坂(今湖北當陽境),直下江陵,以圖進占江東。由于驕傲輕敵,加之軍中流行時疫,且不習水戰,以致被孫權劉備聯軍大敗于赤壁(見赤壁之戰),被迫退回中原。接著,戰勝朝廷內逼讓兵權的政敵,致力于鞏固北方,同時大治水軍。十六年,成功地進行了渭南之戰,全據關中。又轉向東與孫權爭奪江淮之地。至二十年,取得合肥之戰的勝利,遏制了孫權攻勢。從此,曹魏在淮南的優勢逐漸形成。二十四年,赴漢中,拔曹軍出困境,集中兵力于荊州,并著手離間孫劉聯盟,欲各個擊滅。繼唆使孫權襲殺蜀漢名將關羽,使曹軍在荊州戰場轉危為安,迅速形成優勢。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220),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死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這年十月,曹丕代漢稱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
  
    曹操戎馬倥傯一生。用兵靈活,長于選將用將,治軍嚴整。嚴格訓練,賞罰分明,坐騎驚入麥田,當場割發代首以肅軍紀。體恤將士,贏得軍心。曹操好兵法,自著兵書十萬余言。又集錄諸家兵法為《接要》。所著《孫子略解》(即《孫子注》),開創整理注釋《孫子》十三篇的先河,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古代軍事理論。其“兵以義動”的戰爭觀,因事設奇、因勢制勝的“詭詐論”,注重后勤保障和加強水軍建設的遠見,頗受后世推重。他的軍事著述大部亡佚,中華書局輯校的《曹操集》,匯集有曹操存世的用兵文書。
  
    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
  
    曹操歷來是一個很有爭議的歷史人物。他在一般人的眼里,是一個壞人、奸人的形象,其實,用真正的歷史評價,曹操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一、政治家:曹操年輕時即已文武雙全。“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三國志》對他的評價,可算是魏蜀吳三國君主之中最高者,他對東漢末年中國北方的統一,經濟生產的恢復和社會秩序的穩定有著重大貢獻。在內政方面,曹操創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減輕了東漢末年戰時的糧食問題。
  
    二、軍事家:曹操唯才是用。關羽被他抓住時,他很希望關羽降服于他,因為他知道關羽是一個又忠心又驍勇善戰的人,但關羽始終都不答應,還惡語相加。最后,寧愿放關羽回去,也舍不得殺了他。可見他是一個很惜才的人。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性格多疑的人,有一次,他想除掉董卓,卻被董卓發現,就派人追殺曹操。正是危急時刻,他父親的好朋友呂伯奢救下了他。為了給他壓驚,呂伯奢就磨刀殺豬招待他,可沒想到曹操卻認為是要暗殺他,就先下手,把呂伯奢一家全部殺掉。曹操問為什么要殺他,朋友說是殺豬,曹操雖然明白了事情的真相,還是把他殺了,還說了一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可見曹操的狠毒、殘忍。還有一次,有個士兵晚上給他蓋被子,他卻裝成是做夢把士兵給殺了,過后又給士兵舉行盛大的葬禮。他這樣的做法感動了士兵們的心,而他厚葬士兵的目的也在于此。
  
    他還是一個很有辦法的人,“望梅止渴”這個成語相信大家都知道。
  
    三、文學家:曹操詩的內容大致有三種:
  
    1.反映漢末動亂的。
  
    2.現實統一天下的理想和頑強的進取精神。
  
    3.抒發憂思難忘的消極情緒。
  
    他的《龜雖壽》之“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言己雖至晚年仍不棄雄心壯志。 毛澤東寫詞贊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古今眾人評曹操
  
    魯迅說:曹操至少是一個英雄。
  
    唐玄宗常自比“阿瞞”。
  
    唐太宗說曹操是:臨危制變,料敵設奇,一將之智有余,萬乘之才不足。
  
   《曹瞞傳》評價曹操:太祖為人佻易無威重,好音樂。
  
    裴松之寫過:“歷觀古今書籍所載,貪殘虐烈無道之臣,于操為甚。”——《三國志(注)》
  
    周瑜評價曹操:“操雖托名漢相,實為漢賊。”
  
    劉備評價曹操:“董卓首難,蕩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天津網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