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名人名家 >> 瀏覽相關信息

百代畫圣吳道子

2012/4/23 15:45:48 點擊數: 【字體:


    吳道子(約公元680——758年),又名道玄,唐代河南洛州陽翟(今禹州市)人。活動于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開元、天寶年間(713——755年)。是輝煌燦爛的唐代繪畫藝術的代表人物,被后人推崇為“畫圣”,民間雕塑、繪畫工匠把他尊為“祖師”,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負盛名的宗師大家。
    
    (一)
    

    吳道子出生在陽翟一個普通的小農之家,自幼父母雙亡,家境十分貧寒。童年的吳道子,只能靠給人幫傭來維持生計。由于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崇尚佛教,東都洛陽廟宇遍地,寺院林立,人們把佛教經典教義及其傳說故事繪在寺廟的墻壁上,來勸喻世人,因此塑工、畫匠成為一種熱門行業。屬于京畿之地的陽翟,自然有許多專門從事雕塑繪畫行業的民間畫師、工匠。年幼家貧、孤苦無依的吳道子,迫于生計,拜在民間工匠畫師手下學藝。由于他天資聰穎,刻苦勤奮,很快便掌握了最基本的繪畫雕塑技藝。
   
    由于吳道子經常跟隨師父在洛陽的寺廟繪畫,偶然結識了為父守孝的朝廷官員韋嗣立。韋嗣立對聰明伶俐、勤奮好學,且有一手嫻熟畫技的少年吳道子甚是憐愛。他將吳道子收留門下,并將他介紹給自己的好友,當時的大詩人賀知章和書法家張旭。吳道子在二人門下學習書法,進步很快。據宋代杞授之所稱:吳道子的字寫得很有賀監(賀知章)之意,為眾工所不及。甚至有人評價他的字“蹤似薛稷”(薛稷與歐陽恂、虞世南、褚遂良是齊名的唐初四大書法家),世人有此贊譽,可見他的書法已相當不俗。但吳道子經過慎重考慮,認為自己在書法上再努力發展,也很難獨樹一幟,于是毅然更弦易轍,放棄書法,專攻繪畫。由于吳道子在書法上曾師承名家且造詣頗深,對他的繪畫藝術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
   
    武則天神功元年(697年),韋嗣立被貶為四川雙流縣令,吳道子也隨其首次入蜀,在雙流縣衙充任一名小吏。他居蜀三年,游遍巴山蜀水,從優美壯觀的自然風光中汲取營養。據史籍記載:他在蜀期間,遍寫蜀道山水,才自成一家,開創了山水畫的創作體例。由于吳道子天賦異稟,學習刻苦,因而“年未弱冠,已窮丹青之妙”,成為天下聞名的畫壇新秀。
     
    (二)
    
    吳道子隨韋嗣立在蜀三年,繪畫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由于韋在雙流期間“政有殊績”,得到武則天的重用,“三遷風閣侍郎,同風閣鸞臺平章事”,位同副丞相。青年吳道子經他舉薦,布衣入仕,出任山東兗州瑕丘縣尉,專管緝拿捕盜之事。唐中宗李顯登基后,朝中朋黨林立,宮廷斗爭十分激烈。韋嗣立阿附韋皇后,升任兵部尚書,封爵逍遙公。后來,韋后毒殺中宗,韋嗣立又參與篡改中宗遺詔,阻止臨淄王李隆基輔政、睿宗復位之事。李隆基起兵誅殺韋后及其同黨后,他又見風使舵,支持李隆基。很快升遷為中書令,擔任丞相之職。不久他阿附韋后之事被人告發,先被貶為岳州別駕,再被貶為許州(今許昌)刺史。吳道子因此有感于宦海沉浮,福禍難測,毅然辭去官職,隱居于許州洞上村(今許昌市魏都區)。不久他就浪跡于東都洛陽,為各大寺院廟宇繪制壁畫,成為一名專職畫工。
    
    當時洛陽、長安二京的寺廟道觀,殿堂廊廡上都繪制有大量的壁畫。吳道子在洛陽期間,接觸到了各種繪畫藝術流派,他博采眾長,融匯貫通,使他的繪畫技藝又得以迅速提高。他在洛陽、長安等地的寺廟中創作了一批杰出的宗教壁畫,受到世人的贊譽。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寶座,他就是唐明皇,也稱唐玄宗。他不僅是一位有作為的政治家,而且還是一位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的風流皇帝。他聽說吳道子在畫壇上享有盛名,就下詔將他召入宮中,先是授予“內廷供奉”之職,后又升為“內教博士”、“寧王友”(友是陪伴親王的官職),專門教習宮廷皇族子弟學畫,并為后妃、功臣、勛將畫像。這些官職,雖然級別不高,但他在宮中的地位卻很顯赫。玄宗后來又下令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他成了一名倍受“恩寵”的宮廷御用畫師。
    
    (三)
    
    吳道子被唐明皇召入宮中,極大地束縛了他藝術才華的充分展現。但這并不能完全遏制這位天才畫家高漲的創作熱情。他除了應詔為唐玄宗及其妃嬪、功臣、勛將繪制大量的人物畫像外,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進行創作。不僅創作了一些宗教題材的壁畫,而且還創作了一批卷軸畫。據宋徽宗趙佶(音Jī)親自主持編纂的《宣和畫譜》記載,到宋徽宗時,宮廷中還收藏有吳道子的卷軸畫93幅。吳道子的代表作有《地獄變相圖》、《嘉陵江三百里旖旎風光圖》、《金橋圖》、《天王送子圖》、《八十七神仙卷》、《孔子行教像》、《菩薩》、《鬼伯》等。盡管吳道子是一位高產的畫家,可惜由于年代久遠,歷經戰火焚掠、自然損毀,如今已很難覓得真跡。 
       
    由于吳道子繪畫作品的藝術造詣極高,在唐代已成為收藏家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據《歷代名畫記》(成書于唐朝大中年間)記載:道子屏風一片值金兩萬,次者可售一萬五千。唐代的收藏家如果沒有收藏顧(愷之)、陸(探徽)、張(僧繇)、吳(道子)的作品,就沒有資格被稱為收藏家。顧、陸、張均為唐朝以前的繪畫名家,只有吳道子是唐代人,可見吳道子的繪畫作品在唐代有著多么重要的地位。
        
    (四)
        
    吳道子的繪畫技藝,不僅僅是嫻熟,而且已經到了臻于神化的境地。據記載:吳道子在開元年間(713——741年),隨玄宗東巡洛陽時,遇到了他的書法老師張旭和以舞劍享譽天下的將軍裴旻。裴旻想以重金請吳道子為自己亡故的雙親在天宮寺繪制佑福的壁畫,吳道子對他說:“我聞裴旻將軍之名久矣,若能為我舞劍助興,足能抵當所贈。”作畫那天,裴旻請張旭陪吳道子飲酒,自己揮劍起舞。吳道子觀畢,酒已半酣,他激動無比,揮毫潑墨,颯然風起,若有神助。事后吳道子自稱“道子平生繪事,得意無出于此。”作陪的張旭觀罷二人舞劍、作畫,不禁興致勃發,乘興書寫一壁狂草,洛陽士人觀看后說:“一日之中,獲觀三絕,真乃人生之幸事。”
       
    吳道子的繪畫藝術風格,屬于一種不同于以往的疏格。這種風格的問世,為中國繪畫開辟了新途徑。吳道子之前的人物畫,像顧愷之、陸探徽等,都注重于筆跡周密。而吳道子則一改前人成規,往往“筆才一二,像已成矣”,這就是一種全新的繪畫藝術風格——疏格。同時他還創造了許多前所未有的繪畫手法。明代周履靖撰寫的《天形道貌》一書中提到了歷代衣褶的繪法有十八種,其中的“柳葉描”、“棗核描”,都是吳道子所創。中國繪畫史上畫家的創造,被尊為“樣”的并不多見。在吳道子之前被稱為“樣”的有張僧繇的“張家樣”和曹仲達的“曹家樣”。吳道子的“吳家樣”吸收了“張家樣”的優點,但由于他能夠寓新于舊,推陳出新,不受“張家樣”的束縛,因而改變了“曹家樣”自北齊以來在中國畫壇的支配地位。吳道子的“吳帶當風”采用自己所創的“柳葉描”、“棗核描”和運動感強烈的“莼菜條”描法,通過線條的粗細和干濕的變化,充分體現事物的質地、明暗和凹凸變化。吳道子的有些作品,甚至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被人們稱為“白畫”。雖然這些作品簡單到以“墨蹤為之”,卻使后人“莫能加彩”。另外,吳道子的設色畫,也不像當時的一般作品那樣絢麗多彩。郭若虛在《圖畫見聞•論吳生設色》中說:“嘗觀所畫墻壁、卷軸,落筆雄勁而敷彩簡淡”,“至今畫家有輕拂丹青者,謂之吳裝”。關于“吳裝”,元代湯垕在《畫鑒》中也有類似的論述,“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也謂之吳裝”。吳道子在設色濃艷的盛唐畫壇,首創敷彩簡淡的繪畫風格,自然顯得格外清新。
       
    吳道子的宗教繪畫,也為中國佛教繪畫藝術創立了示范性的“粉本”,標志著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宗教繪畫完全成熟。在吳道子之后的千余年間,中國的佛教繪畫,便只有墨守“吳家樣”的成法,再沒有出現重大變革和突破。吳道子也因此被民間畫師和塑匠奉為“祖師”。
    
    吳道子還為中國畫壇開創了新的繪畫流派。唐代以前,沒有單純的山水畫,即使出現過一些帶有山水樹石的繪畫作品,但仍然是為人物背景作陪襯的。直到吳道子居蜀三年,寫遍蜀中山水,才一改前人積習。據史書記載:天寶初年(742年),唐玄宗忽動思慕巴山蜀水之念,就派吳道子二度入蜀,前往嘉陵江臨摹寫生。故地重游的吳道子在蜀中逗留了很久,再次飽覽了巴山蜀水雄、奇、秀、美的自然風光。回長安后,玄宗詢問他留下了多少景物寫生粉本時,他說:“臣無粉本,并記在心”,玄宗對此頗為懷疑,當即命他在大同殿作畫。他揮毫撥墨,立筆橫掃,狀若飛旋,不到半日,一幅絕妙的《嘉陵江旖旎三百里風光圖》就躍然再現于大同殿墻壁上。吳道子筆下的山水,具有一種豪爽疏朗的體貌,以氣勢見長。它的山水之體,也是一種筆簡意遠的“疏體”,與李思訓(唐代另一大畫家,也曾在大同殿上作嘉陵江山水風光圖)用筆工細、金壁輝煌、富于裝飾的山水畫相比,無異是一種新的創意,因而史稱“山水之變始于吳”。
       
    吳道子的繪畫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造詣,而且還有較強的現實性和針對性。《頤和畫論》指出:吳道子畫“天龍八部”、“地獄變相”,皆有警世深心,不徒作玩好娛目之用。鄭績也在《夢幻居畫學簡明》中提到:吳道子作畫,并非以描摹悅世為能事,實借筆墨以寫胸中懷抱耳!由于吳道子出身于社會底層,久經風雨滄桑,深知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把全部的情感都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因此他在繪《地獄變相圖》時,才敢于將那些“今世做孽”的高官顯貴帶上腳鐐手銬,讓小鬼判官將他們拉入地獄,接受審訊。令那些有惡跡的官宦們看過之后,腋汗毛聳,不寒而栗。對那些有功于國家的功臣將相及封建帝王,則把他們描繪成天王、金剛和菩薩,永受世人崇拜和敬仰。

    吳道子的一生,以犀利的畫筆,為世人留下了許多藝術杰作。但他的晚年卻十分凄涼。“安史之亂”爆發后,叛軍攻打長安,玄宗倉皇入川。吳道子也逃離皇宮,流落民間。這時他年事已高,在兵荒馬亂的中原地區謀生艱難,又不愿投身叛軍,他拖著多病的身軀,歷盡艱辛三度入蜀,追隨玄宗。他剛到蜀中,唐軍就收復了長安,玄宗車駕返回長安。這時,吳道子的身體極度虛弱,他再也無力翻越巴山蜀水返回中原,只得滯留于川中。至德三年(758年),貧病交加的吳道子度過了凄慘的晚年生活,客死于川中。在他去世百年之后,后人將他的遺骨葬于今四川資陽縣城北15華里的李家溝村,當地人將他的墓叫做“真人墓”。【原標題:百代畫圣吳道子】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新華網河南頻道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