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子 墓
2012/4/27 10:21:0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微子,名啟,乃商王帝乙之長子。帝乙生三子:長曰微子啟;次曰微子衍;三曰壽王。啟、衍為庶出,遂立壽王,就是后世所稱商紂王,封微子啟于微(今山東梁山縣西北),微子墓在今天的微山縣微山島西北部的鳳凰頂上。
微子之世,正值商紂王荒淫無道、寵信妲已、殘害忠之時,商王成湯建立的八百年基業眼看就要毀于一旦。微子屢屢勸諫紂王,無奈紂王無道,不納忠言,“邦無道則隱,邦有道則現”,微子憤而辭去官職,從當時的都城朝歌出京,到其封地隱居起來,以獨善其身。箕子、比干不去,發誓忠于君王,結果箕子淪落為奴,比干則被紂王剖取心肝,慘死在紂王之手,《論語》中記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子曰:‘殷有三仁焉。’”現在的微子墓前主碑題有“殷微子墓”4字,頂端橫額“仁參箕比”,其本源即在于此,碑題款“大漢建始元年,歲在□□□□□□□丞相□樂侯匡衡立石”,碑非漢碑,乃后世補立。微子歸隱后,本欲終老山林,不意紂王之貪暴使得商王朝眾叛新離,西部諸侯周文王、周武王乘機聯絡天下諸侯伐商,最終攻占朝歌,紂王自焚,得到十分悲慘的下場,周王朝建立起來。商亡國后,周武王給了紂王之子武庚一塊封地,使商朝歷代先王不絕于祀。后來,周武王病死,周成王即位,成王年幼,周公輔政,武庚趁機聯合周武王之弟管叔、秦叔發動叛亂,企圖恢復商朝的統治,周公親自掛帥東征,征戰三年,最后擊潰了叛軍,武庚伏誅,商紂王之子嗣遂絕。早在周武王滅殷時,微子久聞君王賢明,前往歸附,周武王依舊給他封爵,到周公誅滅武庚后,為不絕商祀,乃命微子代之,將其封在殷商故地,建立了新的諸侯國——宋,微子遂為宋開國之君。
宋之疆域在今山東、河南交界地帶,都城設在睢陽(今河南商丘市南),微子墓卻在山東微山境內,究意是微子眷戀隱居之地而歸葬?或者這只是后世之訛傳?由于墓目前沒有發掘,缺乏相關的證據證明,因此權且將其視為微子墓。其實墓之真實與否并不重要,它寄托著后世人仰慕先賢的崇敬之情,因此,清代時又在墓前立碑3幢,至今憑吊之人仍不絕于途。
“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靜悄悄”,美麗的微山湖因為微子墓這樣的人文景觀而更加美麗,山影波光,暮色中喚醒歸途,風景如畫里,竟能讓人懷想起已逝去的微子時代。“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侯荊扉。雉□麥苗秀,蠶眼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沉溺于現代都市生活的人們,是否愿意與微子相語依依,攜杖回歸山林呢?【原標題:微 子 墓】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山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