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確山,各種風味小吃還是不少的,其中最為特別的就是豌豆涼粉。在外的游子每次回到確山,都要到小吃市場吃上一碗地地道道的豌豆涼粉,深切感受家鄉的地方風味。
豌豆涼粉作為一種地方特色小吃,在確山延續了上千年。據清康熙年間的鄉土志記載:“豫中驛城之南,有一地盛產豌豆之涼粉,色若琥珀,口感爽滑,彈性適中,食之有清熱、驅火、涼血之功效。”由于其獨特的制作工藝,絕佳的風味,一直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如今,已經成為享譽豫南的地方名吃了。
為什么確山豌豆涼粉能讓游子余味繞腸?關鍵在于它的純正,它的原料不能兌假,必須是用地方產的純豌豆制作。假如經營者一味為了賺錢,兌上少量的紅薯粉,口感就變了;佐料稍有不真,味道就跑了。多少年來,確山涼粉的經營者都在以一份真誠,小心翼翼地呵護著自己的品牌,所以說到確山來品嘗涼粉的食客,品嘗的也是確山人的那份“真”,那份責任。
確山豌豆涼粉用料特別考究,一般的豌豆是不用的,只用地方產的鐵豌豆,俗名藥豌豆。這藥豌豆,種植不易、產量又低,所以格外得金貴。其豆形如綠豆大小,色澤黝黑,質地堅硬,內質堅如鐵,硬若石。存放起來老鼠不咬,蟲子不叮。
做涼粉也稱打涼粉。首先,要將豌豆淘洗干凈,其中不能有任何雜質。然后要用清水浸泡兩天,其間還要換一次水。等豌豆泡軟后,用石磨將其磨成豆漿。將豆漿上面的虛沫撇走扔掉,留下好漿進行發酵。一晝夜后,置一鐵鍋于灶上,內倒適量清水,下面用麥秸火燒。等鍋內水開后,將發酵好的豆漿緩緩倒入鍋內,用一木勺進行不停地順時針攪拌。等鍋里的粉漿燒開了,灶內的燒火立即變小,只需少許麥秸燃燒,使灶內只有微火存在,讓鍋內的粉漿一直處于輕微滾動的保溫狀態。估計一個小時后,粉漿已經熟透,把麥秸火熄掉。用木勺將粉漿舀出倒入提前洗干凈的瓦盆中。倒滿一盆后,用一白布覆蓋放到一邊等其放涼。12小時后,掀開白布,盆內涼粉已成。將其盆倒扣于案板或鍋蓋之上,晶瑩如玉的涼粉就呈現在你的面前。
打涼粉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就說燒火一事,只能用麥秸火,其他木材絕對不可用,否則涼粉未熟,鍋底已經糊了。如果用其他柴火,即使涼粉不糊,你也熬不出那特有的小麥融合豌豆的清香之味。一般的涼粉,只要鍋里豆漿一滾熟就可以出鍋,而這確山豌豆涼粉則不行,必須用小火慢慢地熬上一個小時,才能熬出其特有的滋味。
食用時,用特制的“刮子”把做好的涼粉刮成細細的長條,置于碗中,澆上佐料,輕輕一拌即成了。佐料也是確山涼粉的一大特色,主要有香油、鹽水、蒜泥、辣椒油、醋、味精、芝麻醬等。它即不辣,也不麻,味道鮮美。尤其是芝麻醬的香味,一聞到那沁人心脾的味道就由不得你不吃,再加上琥珀般的顏色,真是色、香、味俱全,誘的食者總想做回頭客。 (羅平均)(原標題:確山涼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