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龍肉,地下驢肉。
沁陽的鬧湯驢肉是河南焦作地區著名的傳統特產小吃之一,已經有三百余年的歷史傳承,其肉質鮮嫩松軟,口感細膩,咸香,久傳不衰,堪稱一絕。
所謂鬧湯,就是取多年熬制的高湯加入驢蛋白、椒鹽、香辛料和少許淀粉,順著一個方向不停地攪拌之后變成一碗香濃的汁料,食用時取薄片驢肉蘸之,入口芳香四溢,唇齒留香。
歷史上,沁陽人就有養驢、販驢、殺驢、吃驢肉的傳統。在這種歷史傳承中,不知不覺,肉驢產業已經成為拉動當地農產品經濟的一架大車,也造就了一大批深加工企業的出現。
在去采訪的路上,沁陽市委宣傳部賈海濤告訴記者,“老師傅”就是該行業的典型代表。
記者了解到,河南省老師傅食品發展有限公司是沁陽最大的驢肉加工企業,產業鏈涉及肉驢養殖、加工、生產、銷售各個環節。年出欄肉驢達到七八千頭,深加工品種達到60多個,銷售收入2000多萬元,也是省內驢肉加工的龍頭企業。
延展產業鏈
與記者在當地采訪的其他特產企業不同,“老師傅”的商業頭腦異常清晰。
2003年,其董事長曹紅旗從果汁加工轉型進入特產行業,并將目光瞄準當地歷史悠久的鬧湯驢肉,開始進行深耕。
2007年,“老師傅”開始走“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驢肉加工行業之余,延展產業鏈條,進入養殖領域。
曹紅旗告訴記者,公司下一步會進入產業上游,從種植牧草開始做起。“這樣一是可以提高公司利潤,二是可以從食品源頭保證綠色,為我們的綠色食品稱號再上一道保險,也讓消費者放心。”曹紅旗稱。
雖然已經成為焦作市旅游商品和紀念品定點生產企業,也擁有諸如“河南老字號”、“河南省著名商標”、“2012全國農產品深加工優秀產品獎”等榮譽,“老師傅”也沒有放棄對商業領域的深耕。
與其他土特產只是固守在旅游紀念、特產禮品等領域相比,“老師傅”在生產規模趨于成熟之際,就著手開始拓展市場。
曹紅旗表示:“旅游禮品是我們的老市場,客戶和利潤都十分穩定,這一點我們絕對不會放松。此外,我們在當時開設有餐飲企業,通過餐飲這個直接的窗口,讓消費者可以領略全驢宴的美味,帶動我們的品牌知名度。此外,我們還與各大商超進行合作,像大潤發、家樂福、丹尼斯和大商等河南各大商超中,我們的產品都有進駐。這是我們迅速打開市場的一個窗口,也是我們下一步重點轉型的方向。”
在產品包裝與推廣上,“老師傅”也并沒有固守特產食品一貫“大禮盒”的模式,而是通過多系列的模式,搶占不同消費市場。
“禮盒裝比較適合景區旅游銷售,但這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有些陌生,不容易走近他們的日常餐桌。而且禮盒裝一般塊頭較大,不容易一次吃完,所以會減弱消費者購買力度。后來,我們調整策略,進軍休閑食品,除了禮盒裝之外推出諸如‘驢布丁’、‘一口香’等小包裝。這樣既可以提高銷量,也能被主流的青年消費群體所接受,還能夠提高產品利潤,一舉多得。”其市場總監張二成表示。
挖掘深加工價值
一頭肉驢從出生到養成,需要至少三年的時間。
一頭成年肉驢的市場售價,在4000~5500元之間。
最初進入特產行業之際,“老師傅”的深加工尚不完善,僅僅是對驢肉進行生產加工,像驢皮、驢蹄、驢耳朵、驢肝、驢尾巴和毛發,不是低價出售給飯店,就是當作廢棄物銷毀。對一頭驢的利用率實際不到60%,造成了很大的浪費。
實際上,驢肉渾身都是寶。驢皮可以熬制阿膠,驢骨可以提煉骨粉,驢奶價值也很高。資料顯示,驢奶與人奶極為相近,營養成分比例幾乎占人奶所含成分的99%,是人奶的最佳替代品;且驢奶具有滋潤皮膚,改善面部環境的作用。就連驢尾巴,也可以用來制作刷子等生活用品。
后來,“老師傅”開始在深加工領域“大做文章”。曹紅旗告訴記者,目前經過綜合利用后,一頭驢的經濟價值能達到8000元以上,比起以前一頭驢的價值能直接提高2000多元。
然而,曹紅旗坦言,目前公司尚未達到像“華英鴨”那樣對產品的細分程度,他表示,如果能夠在行業深加工領域持續深挖,未來價值潛力不可估量。
“老師傅”也在不斷行動著。
曹紅旗表示,今年4月份,公司將會推出新產品系列,用更豐富的產品、更多種的口味進入市場,搶占青少年消費群體。
“雖然我們在行業內做到了絕對領先的位置。但是與牛肉加工行業相比,我們仍有很大的可擴展和改進空間。就拿牛肉休閑食品來說,品種多樣,口味多樣。僅四川地區就有‘燈影牛肉’、‘牛肉棒’、‘牛肉粒’等多種產品,口味也豐富多樣。下一步我們將會借鑒他們的行業經驗,將驢肉的營養和價值推出去,讓它真正地走到全國各地的餐桌上和零食袋子里。”曹紅旗表示。(孫雅瓊)(原標題:鬧湯驢肉:市場“錢”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