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爐了——”隨著做餅師傅一聲抑揚頓挫的吆喝,由十幾人組成的隊列開始騷動起來,排在前頭的人滿臉喜悅,排在后面的人個個伸長了脖子,一臉的迫不及待。
只見師傅左手拿夾,右手拿鏟,從一個一人高的爐子里像變戲法兒似的托出幾個巴掌大的餅子來,往旁邊的筐子里一撂,頓時餅香四溢,令人舌底生津。這就是聞名遐邇的鄢陵“吊爐燒餅”。新出爐的燒餅“兩面黃焦”——醬黃色的面兒,淺黃色的底兒,中間薄而邊緣稍厚,薄的地方乃是整張餅的精華所在,兒時的我經常把中間部分摳掉,然后拿到一邊如獲至寶地慢慢品嘗。
“烤用泥爐夾用鐵,片時便見蟹黃色。正是民食大于天,一口咬出半邊月。”烤餅用的吊爐,其實是一個倒扣的大鍋,上面以磚、泥砌壘,呈半球狀。爐膛寬大,爐口漸小,內燒黑炭。制作出來的餅就倒貼在這口大鍋內烘烤。案板就安置在爐子的旁邊,和爐子一塊兒支在一輛小拉車上,這樣的小車遍布鄢陵縣城的每個角落。
看師傅做餅是一種享受。只見他熟練地從發酵好的團面上揪下來一小塊兒,用小搟杖搟成厚餅,然后左手豎起做擋板狀,右手開始有節奏地攤揉,等揉到大小適中時刷上一層糖稀,抹上一層拌有花椒粉、味精等各種作料的香油,最后再撒上一層芝麻,用手掂起,轉上一個花兒,一下子送進爐膛里,貼在爐頂。兩分鐘后,就會聽到芝麻輕微的爆裂之聲,稍等片刻,一股誘人的香味便從爐口里飄出來,引得諸位看客瞪大雙眼,垂涎欲滴。這時,師傅就會拿出帶有長柄的鐵夾、鐵鏟從里面把烤好的燒餅一個個鏟下來,隨手扔進旁邊的筐子里,幾粒不安分的芝麻便濺到案板上,幻化成無數小饞蟲鉆進人們的鼻孔……
“吊爐燒餅”要趁熱吃,外酥里嫩,香脆可口,也可以夾上羊肉串或鹵豆腐片,那便是山珍海味也不肯換了!不信你也去嘗嘗?(作者:李保磊)(原標題:鄢陵“吊爐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