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小吃大多都有一個姓氏,姓氏不但是一個家族的標志,還是一個跨越時間帶有多重意義的文化符號。走在古城開封的大街小巷,星羅棋布哦、品種繁多的的夜市攤點,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冠以姓氏的“家”字招牌“記”字招牌多不勝數,走在鼓樓夜市、書店街,華燈之下書有趙錢孫李等姓氏大字招牌,林立在街道兩旁。這似乎也是開封小吃的一大魅力。
有人說,天上的星星有多少,開封的夜市的風味小吃就有多少,最近有看東京夢華錄,“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熱鬧去處通曉不絕。”為了滿足當時首都人民的夜生活需求,長期的夜禁也隨之而然的取消了,就產生了一直流傳至今的夜市。開封夜市小吃的品種有280多個,如何加以區分?很自然的就被經營者打上了自己的姓氏以示區別,比如梁家包子,徐記饅頭等等等。 開封的特色小吃多不勝數,什么小籠包,桶子雞。都是家喻戶曉的東西了,甚至名揚海內。
來到開封,我還是想介紹一下另一個獨特的風味小吃——風干五香兔肉。 兔肉中含有大量的的卵磷脂,有健腦益智的功效,經常食用還能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的形成,增強體質,健美肌肉,并且吃多了也不會變胖吃還能保護皮膚細胞的活性,維護皮膚彈性,是女性朋友美容養顏,保持身材的上好佳品,國外女性把兔肉稱之為“美容肉”。 在開封錯綜復雜的胡同文化里,有著這么一個店鋪,不大的門面,但是有最好吃的五香兔肉。在鄭汴路上的張記風干五香兔肉,也絕對是開封的一到亮麗的風景。好吃又不貴,每每花上十幾塊錢,就可以品嘗到色味俱全的兔腿。相傳,北宋建都開封后,北方以打獵為生的滿人也逐漸南移,定居開封后仍以打獵為生。為了防止冬天無法外出打獵的風雪天氣沒有吃的,他們便把捕獵的野兔剝皮洗凈,掛在棗樹上曬干保存,在冬天備用。他們在冬天用溫水浸泡回鮮,加之八角、花椒等調料煮熟,圍坐在火旁飲酒食用時意外發現,野兔那種煩人的草腥味沒有了,且風干兔肉比鮮兔肉更好吃,味香可口。后來人們就先風干后煮熟吃。經過多年的不斷增加調料,人們發現風干兔肉具有“細嚼慢咽,回味無窮”的特點。后來傳入皇宮,經皇上御廚加入20余味對人體有滋補作用的中草藥一同鹵制,飄出一股沁人肺脾的香味,御廚就給當時因國事而茶飯不香的仁宗皇帝品嘗,仁宗皇帝頓時胃口大開,連稱好味道,后經一段食用,使其慢性胃病得以康復,于是即對開封風干兔肉予以賜封,終使獨具特色的風干兔肉盛行,成為汴梁一絕,延續至今。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嘗。開封有太多太多好吃的東西了,風干兔肉只不過是冰山一角,最好的料理不是用多么昂貴的食材,而是用心、感情做出來的!就這一代一代的相傳,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的洗滌,不斷的積累。蘊含了更多的開封飲食文化。就比如現在的夜市已經成為了開封的一個標志,來開封沒有吃到正宗的開封小吃,那可是最大的遺憾了。身為一個開封人,真為家鄉有這么多好吃的東西而感到自豪。(原標題:開封小吃——風干五香兔肉)作者:尚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