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大刀切面條
2013/12/17 17:25:02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據《蘭考縣志》載:齊氏大刀面發源于清朝,創始人乃小宋鄉小宋集齊東魁,他思維敏捷,精通商道,善于經營。清朝時期,小宋集是黃河岸邊商賈云集的碼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齊東魁看到商機,在小宋集開了家面館。他制作的面條口味鮮美,特色獨到,食客絡繹不絕。有民眾曰:“趕集上店,別忘吃碗大刀面”、“不吃大刀面,白來小宋集”。一時間,齊氏大刀面賓客盈門,供不應求。為滿足食客的需求,齊東魁改變操作方法,加快了做面速度,他將小刀切面改為三尺大刀切面,果然快捷許多,生意更加紅火,齊氏大刀面也由此而得名。
齊氏大刀面有絕活,它選用上好的精白面粉、雞蛋清為原料,制成的面皮薄如白紙。別看面皮薄,切出的面條十分筋道,一根面條可長達10米而不斷。這一根面條下鍋煮熟,撈到碗中滿滿一碗,如同玩雜耍般令人驚奇。“一根面條一碗面”的絕技,讓食客贊不絕口,傳揚四方。
傳承至今的齊氏大刀面,堅持用傳統工藝制作。先將面經人工和成面塊,再用長達1.6米的搟面杖八搟、八推、八壓,使面皮猶如白綾,薄至透明顯影,隔面可觀報紙。然后,右手捉刀,左手按面,隨著長3尺寬5寸的大刀起起落落,細如發絲的面條便呈現出來。水開下面,面條浮起即熟,然后澆上汁即可食用。
齊氏大刀面的吃法有冬夏之別。夏季用煎蛋皮、姜末、蒜汁、蔥花、香油涼拌,食之清香爽口、味道鮮美。冬季用雞絲、瘦肉絲或雞蛋為鹵熱吃,醇香可口、味濃宜人。
齊氏大刀面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價值和可貴的傳承價值。省內外專家稱其為“中華面食一絕”。2007年還獲得了河南省第二屆豫菜品牌大賽最高獎——“面點單項技術優秀獎”。
齊氏大刀面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作者:李中華 (原標題:三尺大刀切面條)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開封網 時間:2013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