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沿鄢陵境內的紅旗路、鄢望路行進,兩側到處可見成方連片、郁郁蔥蔥的辣椒田。8年前小辣椒種植面積不足1000畝的鄢陵縣望田鎮,如今竟被上市公司隆平高科認定為小辣椒良種繁育種植基地。更讓人想不到的是,該鎮的辣椒加工龍頭企業龍程食品有限公司與韓國CHEMFOOD公司,一下子簽訂了5年的供貨合同,合同總值1億多元。鄢陵縣望田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和洪超說:“僅辣椒種植一項,全鎮農業將增收近億元。”
裂變效應:催紅望田辣椒產業
望田鎮是傳統農業大鎮,多年來由于缺乏優勢產業支撐,致使農業效益低下,農民增收緩慢。從2002年起,該鎮把銷路廣、市場前景廣闊的辣椒種植業確立為重點發展的主導產業,制定建設萬畝優質辣椒基地的發展計劃。他們首先在有較好農業基礎的孫寨村做試點,動員該村黨員干部帶頭種植辣椒500畝,當年干辣椒畝平均產量就達到300公斤,畝均增收2000元,涌現出一批辣椒萬元戶。
示范帶動的成功,激發了當地農民種植辣椒的熱情,使望田鎮辣椒種植面積出現了可喜的“裂變效應”。該鎮小辣椒種植面積由2002年的800畝發展到現在的6萬畝,8年間膨脹了300倍,產量達到2000多萬公斤,椒農年人均收入1.2萬元。望田鎮辣椒種植面積連續4年都穩定在5萬畝以上,涌現出超千畝村10個,辣椒種植大戶1500個,打造了一條全長5000多米,涵蓋新色、堤王、邊王等8個行政村的“辣椒長廊”示范帶。
在以規模、產品和市場為主要環節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上,市場顯得尤為重要。望田鎮無公害小辣椒產業化發展中,就牢牢地把握住了市場這個“牛鼻子”。該鎮組建了一支千名農民銷售隊伍,建起20個小辣椒交易市場,吸引了全國20多個省市的客商。辣椒上市時節,每日客流量達3000多人次,小辣椒年交易量達2500多萬公斤,成交額1億多元。
科技為先:“辣”出來的優勢
辣椒講究個“辣”,可要辣得味正、辣得恰到好處。經權威部門檢測,望田出產的紅干椒色素含量高出其他辣椒產區3個色價以上,因此每年新品上市價格每公斤高出其他地區1元左右。
2006年,該鎮成立了辣椒研究開發中心,負責開展對辣椒產業的科技指導、技術培訓、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等工作。他們與國內農業高等院校、辣椒科研部門合作,就該鎮的氣候、土壤特點,相繼從湖南、北京、山東等地引進新品種20余個,經試驗對比,多嬌、紅早、三櫻椒等近10個品種得到大面積推廣,形成了“色紅、皮厚、味辣、椒油含量高”等望田辣椒的優勢。
為使辣椒產業為群眾接受并得到大面積種植推廣,望田鎮自上而下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以辣椒研究開發中心為依托,先后建立起辣椒專業生產合作社12個,吸收入社農戶2000多戶。近幾年,該鎮先后舉辦技術培訓班60多期,就育苗、定植、田間管理、采摘、分級挑選、新肥新藥使用等各種技術難點為群眾答疑解惑。
為把小辣椒標準化高產高效栽培落腳于標準化生產上,望田鎮成立了小辣椒標準化生產領導小組,以鄉科技人員為主的小辣椒生產技術服務中心,實行技術人員包村、包戶、包地塊負責制。
助農增收:延伸產業化鏈條
7月10日,在鄢陵縣望田鎮野山椒種植基地,說起種小辣椒的收入,該鎮翟劉村農民劉俊杰挺開心:去年他家種了8畝小辣椒,凈收入3.6萬元,他從事小辣椒購銷又掙了6000多元,合計收入已超過4萬多元。劉俊杰說:“以前辣椒不好賣,現在外地客商爭著上門收購,再過3個月,這里的田邊就會停滿收辣椒的貨車。”
積極引進外地客商入駐。該鎮采取舉辦辣椒產業洽談會、鼓勵技術干部和群眾參與營銷等措施,通過網絡發布產品信息,吸引外地客商前來收購鮮椒。“去年我們在這兒收購了2.5萬公斤辣椒,今年打算收購4萬公斤以上。這里的辣椒在長沙很走俏!”湖南省長沙市蔬菜批發市場胡海峰經理興奮地說。據了解,2006年在該鎮收購辣椒的湖南客商就超過100人,2008年達200余人。
為解決辣椒遠距離運輸的保鮮問題,望田鎮還建成了三座日處理能力300噸,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保鮮冷庫,至2009年全鎮通過保鮮處理對外銷售的蔬菜達5000余噸。
更具前瞻性的是,望田鎮還把辣椒產業作為優質資源對外開展招商引資,千方百計與國內外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攀親結緣,依托他們的資金、技術等優勢發展本地辣椒精深加工業。目前,已由龍程食品有限公司投資5000多萬元,在金匯產業集聚區興建了辣椒深加工項目,可以就地收購、冷藏、加工辣椒;河南辣狀元食品有限公司,新增投資1500萬元,上馬了辣椒醬、辣椒粉加工設備,可年加工辣椒1.5萬噸。(鄢陵縣委宣傳部林立李長安)(原標題:望田小尖椒紅及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