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山縣四棵樹鄉平溝村文殊寺,有5棵2000多年的銀杏樹,威風凜凜,直插云霄,遮蓋寺院。日前,記者專門到文殊寺進行了采訪。
5棵銀杏樹,三雌二雄,樹高分別為25米、29米、27米、21米、20米,胸圍分別為6.9米、5.4米、5.2米、4.9米、4.2米。據文殊寺碑文記載,元代初這里已是“銀杏封宇,綠竹映階”。這5棵銀杏樹,南邊的3棵并成一排,樹冠連為一體,似孔雀開屏。最東邊的也是最粗的、6個人才能合抱的那棵是雄樹,而緊鄰它的,是一棵婀娜多姿的雌樹,人稱“夫妻樹”。還有一棵雌樹,因無雄樹相伴,缺恩少愛,孤立一邊,十分委屈。北邊的一對夫妻樹,在大殿西側,“丈夫”東倒,“妻子”西歪,缺乏和諧,這是十幾年前修復文殊寺時挖坑粉石灰毀壞根系所致。據文殊寺住持釋源果介紹,相傳,當時建登封中岳廟時,要用文殊寺的銀杏樹做個大匾額,百姓不忍伐樹,就把這事告訴了墨子。墨子把這事轉告了好友魯班。魯班為民排憂,來到文殊寺轉了3天,終于想出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在一個皓月當空的晚上,魯班亮出絕技,在最大的一棵銀杏樹正中取了一塊兒中心板。這個傳說可信度如何,記者不敢妄斷,但至今這棵樹中間還留下一道7米多長、一指來寬的鋸縫倒是真的。目前,文殊寺西殿供奉的就是魯班。
平溝村黨支部書記蔡留敏告訴記者,在“大躍進”年代,5棵銀杏樹險遭不測:當地某機械廠來人要砍最大的銀杏樹,遭到平溝村民的共同抗拒。后經“談判”,以寺院周圍的數棵大栗樹為代價,才換下了銀杏樹。一位老村民對記者說,村上人對銀杏樹看管可嚴了,大人小孩都沒人上去砍干柴。
歷經數千年,5棵銀杏樹依然枝繁葉茂,生長旺盛。3棵雌樹年年碩果累累,去年村上賣銀杏果收入12000多元。現在,5棵銀杏樹成了魯山縣一個著名旅游景點。(本報記者 段孝和 文/圖)(魯山銀杏群 樹冠遮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