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的好處有很多,鍛煉身體,增加收入。”上午,在魯山縣匯源街道王瓜營村,在地里刨山藥的郭金海喜滋滋地說。
71歲的郭金海家住魯山縣城,做了大半輩子木匠。“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俺做木匠的也不得不改行了。”郭金海笑著說,原來誰家娶媳婦或嫁閨女必須做木床和家具,現在不了,想要的東西都可以買到,他因此“失業”了。
郭金海喜歡閑暇時間出去玩,他認為玩中有學,出門最能鍛煉人。“那年我到焦作市溫縣游玩,發現那里很多人都種植山藥。”郭金海說,從那時候起,他對山藥的營養價值才有了新的認識。2006年,郭金海決定試種一次。然而他做夢也沒想到,這一試,讓他一發不可收。
“同樣一畝地,種糧食滿打滿算一年掙不了2000元錢,種山藥頭一年便收入一萬多元。”談起自己的成功,郭金海按捺不住心頭的喜悅。
嘗到甜頭,郭金海的干勁更足了。由于自家地不多,他便到匯源街道王瓜營村租了11畝土地種山藥。為使山藥不耽誤生長,郭金海四處取經學藝,有關山藥種植技術的書籍就買了一大堆。郭金海告訴記者,種地得講技術,種植山藥更是離不開科學。后來隨著年齡增長,郭金海將租賃的土地減少到了現在的5畝。“不過今年收成不是很好,由于天氣干旱,加之用肥不當,估計一畝地能產1000多公斤(山藥)吧。”郭金海說,盡管如此,按每公斤山藥8元錢計算,1000多公斤山藥仍然是近萬元的收入。
“只要身體能行,我就要堅持下去,因為在鍛煉身體的同時,秋收時還能一飽口福。”郭金海樂呵呵地說。(原標題:農民郭金海的“山藥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