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新:我這一生就做一件事
2013/9/13 17:50:5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明天15時15分,河南電視臺新聞頻道即將播出的《中原之子》欄目,專訪中國十大杰出青年、全國青聯委員、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文新。
●我覺得責任越來越重
背景:為了全力打造 “文新”牌信陽毛尖,劉文新在優質信陽毛尖主產地浉河港鄉投資3000萬元,與2.5萬多戶茶農簽訂了茶業產業化合同,建起了5萬多畝信陽毛尖生態茶園基地。
劉文新通過文新有限公司構建的“公司+農戶+基地”產業模式,對茶農長年實行統一規劃、統一供種、統一指導、統一收購服務,使兩萬多戶茶農不再為種茶難和賣茶難而苦惱。
記者:有沒有茶農,因為您的這一產業模式,使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劉文新:有個茶農叫高明,以前他的茶園很多,但缺技術,有好茶賣不上高價。跟我們合作后,他所有的茶葉都由我們公司統一收購,茶葉賣上了高價錢,現在樓房蓋起來了,小汽車也買了。
記者:看到自己經營的事業能夠帶動其他人致富,是不是覺得挺幸福?
劉文新:覺得這是一種責任。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我覺得這種責任越來越重。
記者:什么時候開始有這種責任心?
劉文新:不同階段的責任不一樣。我25歲時,公司只有幾十個人,我就有責任把這幾十個人帶好,讓他們能夠過得幸福。現在幾百人,那我身上就有責任把這幾百人帶好,還有責任讓跟我們合作的茶農都能夠幸福起來。
●我覺得茶道就是規矩
背景:文新茶莊實行的是一店一館的營銷模式,一邊是茶葉專賣店,一邊是茶藝館,按照一店一館模式,如今,劉文新已經在全省18個省轄市設立了59家文新茶葉專賣店,并在全國各大城市設立了108家代理經銷商。文新茶葉現在已暢銷全國,遠銷港澳臺地區。
記者:我發現,凡是有文新茶葉專賣店的地方,一定有文新的茶館、茶藝館。
劉文新:1998年,信陽茶葉節期間,很多人到我的店喝茶。當時我就想:這么大一個城市,每年又舉辦一次茶葉節,來這么多人,難道就不能有一個讓別人喝茶、了解信陽茶文化的窗口嗎?有了想法就馬上實施,效果非常好。
記者:茶品如人品,您怎么理解?
劉文新:我覺得茶道就是規矩,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種方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我們就把這一文化內涵傳遞給消費者,我們賣茶時不說特級、一級、二級,而是把它分成四個“道”,即品道、修道、悟道、觀道,其實也就是人生的過程,人生境界的升華。
你可能會問:為什么叫“品道”呢?品道茶就是“文新”的中檔茶,它就像一個人剛剛踏入社會。再高就是“修道”,因為人生是一個不斷修煉的過程。在“修道”上再高一個檔次就是“悟道”,當人有所感悟的時候,就把整個事情弄明白了。
在“悟”上面就是“觀道”,“觀道”就是一個人更高的境界,也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境界。
記者:那大家會不會說,你以這種方式把茶葉分級,是不是太故弄玄虛了?
劉文新:我們是在傳播“文新”茶葉的文化和態度,你不認可我這個品牌,那你肯定不是我的消費者。
●我這一生就做一件事
背景:為了進一步把“文新”牌信陽毛尖做大做強,2009年9月,劉文新投資1.2億元,在信陽羊山新區開工建設“文新茶葉新科技園”,這個項目將成為中國綠茶企業的新樣板,既是信陽毛尖品牌的新窗口,又成為中國北方茶葉最大的冷藏保鮮基地,還是中國現代化茶食品的樣板地。
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將達3.6億元,年實現利稅5200萬元,將帶動20萬茶農增收。
記者:您說過這樣一句話,您這一輩子只做經營茶葉這一件事,您對目前的現狀滿意嗎?
劉文新:比較滿意的,我覺得我沒有浪費時間,沒有做有愧于時代的事,沒有做愧對每一位員工的事。
記者:有沒有上市的考慮?
劉文新:我們已經考慮了,但現在我們還處于練內功的階段。(河南電視臺記者 張艷 董大煒 今報首席記者 梁新慧)(原標題:劉文新:我這一生就做一件事)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東方今報(201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