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盧氏縣獅子坪鄉柳樹灣村的王海剛對他和當地26戶農民進行人工繁育出60尾剛孵化出的大鯢妙就像對待寶貝似地精心呵護著。
大鯢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貴的兩棲動物。一起爪子很像小孩兒的手,人們叫它“娃娃魚”。是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和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
地處豫西伏牛山區的盧氏縣是大鯢自然保護區。在上世紀80年以前,盧氏縣南部山區的淇河野生的大鯢幾乎就像螃蟹那樣多,10多公斤以上大鯢也經常見到;如今,這里的大鯢卻越來越少,幾乎絕跡。2005年,盧氏縣獅子坪鄉柳樹灣村青年農民王海剛聯合聯合當地26戶群眾集資50多萬元成立了大鯢繁育專業合作社,專門進行大鯢人工繁育試驗。剛開始,由于沒有經驗,先投資數萬元開挖池塘飼養大鯢,結果收集來的種鯢非但不生長,還容易生病,不長時間就死了好幾條。后來,他們從電視上看到有個湖南張家界的人開鑿巖洞養殖大鯢成功的消息,他們就跑到那里取經,回來后就照著打了幾百米深的巖洞進行飼養;雖然成活率有了保證但就是不會繁殖;集資的錢也花得所剩無幾,不少人還強烈要求退出。最后,他們認真總結了幾年來失敗的原因,大膽采取模擬自然河的方式進行仿野化飼養。在野外飼養,看護就成了頭等大事。2007年夏季的一天晚上突然發了洪水,在養殖場值班看管的馮長生為了從洪水中搶出大鯢,被洪水沖了幾十米才抓出一條樹枝爬到岸邊幸免遇難。
去年8月份,他們驚奇地發現雌鯢開始產卵了。今年夏季到來,他們在給種鯢投灑餌料時,又見水底有不少“小蝌蚪”在游弋,撈起一尾捧在手里仔細一看令他們大喜過望:“娃娃魚產仔了!”成功的喜悅令他們此后的幾天還興奮不已。為了不讓小鯢在河里被其他魚類吃掉,他們就像大海撈針一樣把水里的小鯢一尾一尾地撈出來進行特別飼養。他們說,等長到一定的大小時重放回河里。
前幾天,有位外地的客人要以一尾500元的價格購買他們的幼鯢,他們果斷地說:這是我們這些人幾年來的心血換來的,就是你出1000元一尾也不賣。(盧氏縣委宣傳部 程專藝 文/圖)(原標題:盧氏縣試驗人工繁育大鯢獲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