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養殖戶白新國有三盼
2013/12/20 10:17:3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本報訊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已經成為鄭州市民一日三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帶動了中牟養殖奶牛業的發展,據記者了解,中牟全縣約有1萬頭奶牛,牛奶日產量100噸左右。近日,本報記者沿黃河大堤一路向東,趕至萬畝黃河灘上一個占地400余畝的奶牛養殖區——萬灘鎮標準化奶牛示范養殖場,這里就是與鄭州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花花牛公司最大的奶源供應地。采訪中,記者發現奶農普遍認為奶牛飼養效益不斷下降,甚至到了“指肚維生”(產犢)的程度。奶農迫切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有效地解決當前奶業面臨的問題,歸納起來就是“三盼”。
一盼牛奶價格能上漲
39歲的白新國夫婦養殖奶牛已有兩年,目前養殖有45頭奶牛。每天不到5點夫妻倆就要起床喂牛,不到7點開始排隊擠奶,一直忙到9點才能吃上早飯。下午4點至晚上8點開始又一輪地喂牛擠奶程序,其他時間還要拉草料、清理牛圈、為奶牛進行消毒等工作。每天如此忙碌,白新國夫婦的臉上卻看不到收獲勞動成果的喜悅。“這兩年奶牛養殖基本掙不到錢,在養殖基地雖然地和大棚都是免費的,但飼料一直在漲價,奶價這兩年一直是每斤2.85元,再加上其他費用,去年一年算下來還賠了幾萬元。”
二盼飼料不漲價
白新國告訴記者,每頭牛平均每天產奶30多斤,每斤奶回收價格為2.85元,奶牛的主食就是玉米,一頭牛每天要吃掉20斤左右的玉米、40斤的草料,玉米現在每斤1.2元,草料每斤0.06元。“前幾年玉米的價格才幾毛錢,養奶牛還能掙點錢,這幾年玉米一直在漲價,但奶價卻一直是‘原地踏步’,咋可能會掙錢呢?”同在該養殖基地的其他奶農也都表示,飼料價格的上漲給他們造成了很大的成本壓力,幾乎沒有什么效益可言。
采訪時不少奶農說,全年的效益就指望著母牛產犢,產公犢少掙點兒,產母犢就多掙點兒。當天早上,白新國剛賣了一頭公犢,“今年我已經賣了30頭公犢,一頭公犢一般只能賣四五百塊錢,基本上是成本價,母牛犢能賣個幾千塊錢,今年我們家母?偣膊女a下10頭母犢,沒敢自己留著,都賣了”。
三盼奶牛不生病
白新國養殖奶牛的年數并不長,因此經驗并不豐富,奶牛生病也就成為他要經常面對的難題。采訪他時他正牽著一頭奶牛準備去看獸醫。他告訴記者,在養殖基地給奶牛看病不要錢,但藥得自己買,每年光給奶?床≠I藥都要花費四五千元,“奶牛生病了不但要花錢,而且影響產奶量,這樣算下來,想不虧損都難”。采訪時記者得知,在養殖基地如果飼養得好,刨除成本后,一頭牛一年也就2000多元的純利,就這還不算養牛戶的人工投入。“真不如出去打工掙錢多。”有奶農發出如此感慨。鄧紅超 楊宜錦(原標題: 奶牛養殖戶白新國有三盼)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鄭州晚報 2011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