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黃河船工號子在最初,可能是一個人或多個人現編現造的,可一旦內容和曲調固定下來以后,便會逐漸擴散,流傳。因為來自最接近生活的民間,來自船工們最真切的思想感受,注定了他內容的豐富和生命力的頑強,讓許多大雅堂上的速朽之物難望其背。又因為作者不求出版,不求發表,不求沽名釣譽,因此形式上和內容上隨心所欲,但正是沒了條條框框的桎梏,沒了功利欲望的束縛,這些號子才得以鮮活,生動,千百年過后,你仍能聞到散發其中新鮮的青草氣息,泥土氣息,河水氣息。
傳說故事中的慰藉
身處社會的最底層,船工與文化知識的關系是隔膜的,很多人甚至大字不識一個。他們所有文化上娛樂,絕大多數來自有經驗的長者的故事敘說,農村中常見的說書和唱戲,而在這類文化傳播中,最多的就是有關帝王將相的歷史古故事和傳說了。從書里、戲里得來的傳說、故事,行船的過程中在某個偶然的機會憶念起來,與船工號子這一獨特的表現形式相結合,喊出來,唱出來,便成了他們表達心情,慰藉心靈的一種寄托了。
我們在孟津采訪,在新安采訪,在偃師采訪,在鞏義采訪,這一類的船工號子,像農民莊稼地里的紅薯、土豆,隨著梨鏵或鋤頭的深入,一會兒蹦出一個,一會兒蹦出一個。
先看這樣一首號子
太陽出來一朵花 ,
照住東京帝王家,
正宮娘娘生太子,
滿朝文武戴金花,
左插花右插花,
插個劉海戲蛤蟆。
你看,皇后生太子多么嚴肅的事兒,在船工的嘴里竟然稱了一種戲謔,一種調劑他們生活的笑料,他們無所顧忌喊著唱著,一股藐視權貴的灑脫和瀟灑從號聲里透出,飄灑天地。
又有一首從“一”唱的“十”的號子。
一人一馬一桿槍,
二郎擔山趕太陽,
三人哭活紫荊樹,
四馬投唐小秦王,
吳子胥懷中抱太子,
十六年擔水李三娘,
七星臺上諸葛亮,
陰陽八卦數張良,
九里山前活埋母,
十面埋伏楚霸王。
除了首句,其余九句一句一個人物,一句一個故事。這些人物,有些認識有些不認識,這些故事,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好奇心來了,我向幾位老船工請教了其中幾個生僻的,竟然頗受啟發和教育。
比如“三人哭活紫荊樹”,說昔時有田氏兄弟三人,各自妻妻后仍在一個鍋里攪勺,兄弟相親,妯娌相愛。后來兄弟三人有隙,家就分了,分家時,門前的一棵紫荊樹,三人商議將其砍倒,鋸作三截一人其一。到了砍樹那天,三人來到樹下,卻見原本好端端的紫荊樹枝葉全萎,死氣沉沉。兄弟三人感慨老樹枝葉連根,一分則死,抱頭痛哭,發誓不再分家。說來奇怪,三人和好如初后,再看那棵紫荊樹,竟奇跡般地恢復了生機,枝繁葉茂,花開燦爛。
又如“九里山前活埋母”,說的是韓信。這個能忍“胯下之辱”的家伙小時候家里很窮,靠給別人放羊為生。有一天在九里山上,羊兒散開后,他躺在山上睡著了,迷糊中,他感覺身邊來了兩個老頭,這兩個老頭說他睡的地方是個風水寶地,如果把自家的老人埋到這兒,后代肯定出貴人。這小子起了歹意,用放羊鏟在自己睡的地方挖了個坑,而后回家誑騙母親說一只羊掉到坑里了,要母親幫他上山去救,到了山上,他將母親騙下了坑,活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