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內黃羅卷戲

2013/11/25 16:42:42 點擊數: 【字體:


    羅卷戲”原本是“羅戲”和“卷戲”兩個劇種,后來合并成一個劇種。這是怎么回事兒呢?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經常微服私訪。有一天,他帶著幾個隨從走出皇宮,來到京城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剛到村口,就聽見一串的叫好聲,他們連忙走進村中,就見許多人圍成一圈,當中有兩位老漢在表演節目。唐太宗也是第一次見到如此有趣的表演。晚上回到宮中,李世民還在想著表演的場景,躺到床上后不知不覺就睡著了。夢中,李世民來到了天上,一場盛大的宴會剛剛開始。舞臺上正在表演節目,和他白天看到的表演有些相似,只是表演者的人數多了,音樂也更加動聽了。一覺醒來,李世民立即召集了文武大臣,把自己夢中所見到的情況告訴大家,并且要求據此編寫戲本,組織人員表演。大臣們下去后準備,很快戲本就編寫完成。李世民隨即下旨讓那些年輕人按照戲文進行排練,純熟之后,就在皇宮里正式上演。李世民和皇室內眷一起觀看了表演,大家贊不絕口,夸獎演得好。于是李世民下旨把這一表演命名為“樂眷戲”。由于讀音的誤差,“樂眷戲”這個名字被老百姓訛傳為“羅卷戲”,時間一長,“羅卷戲”竟代替了“樂眷戲”這個原名。

    史料記載,羅戲是從儺(音nuó)戲演變而來的,而儺戲源于遠古時代,早在先秦時期就有既娛神又娛人的祭祀儀式。到了元末明初,這種儀式逐漸發生了改變,開始以歌舞排演故事,等到鐘馗的形象出現之后,儺戲才應運而生。藝人們在長期的表演中逐漸去除了儺戲的一些弊端,增加了有利于舞臺表演的藝術形式,儺戲逐漸過渡到了羅戲。儺戲主要是舞蹈表演,因此羅戲保留了很多舞蹈的動作,特別是一些武打場面。最初的道具都是真刀真槍,對打起來驚險刺激,演員們常常在表演時增加一些高難度的動作,以真功夫博得觀眾的掌聲。可以說,羅戲的特點在動作,即主要體現在“武”上。那么卷戲又是怎么回事兒呢?卷戲則正好相反,崇尚文縐縐的表演。卷戲的“卷”字取自佛門圣地的僧人們修行研習時所念的一本經書——《卷經》。在做道場和佛事時,除了誦經念佛外,還會伴以吹奏、敲打、哼唱著的一種音樂,僧人們稱之為“卷調”。到了明代末期,一部分僧人靠演奏“卷調”維持生計,他們又將當地的一些民間小調和傳說故事加入到“卷調”的演奏之中,使“卷調”逐步演變成了帶有故事情節的“卷戲”。 不知何時,羅戲和卷戲相遇,一種戲善于動作表演,一種戲著重于腔調詠唱,兩者自然而然地同行互補。開始時,往往一個劇目的表演分為上下半場,前面唱羅戲,后面唱卷戲。后來,藝人們漸漸摸索總結,終于把兩者合二為一。老百姓把它統一稱為“羅卷戲”。

    羅卷戲的唱詞有自己很獨特的地方,每一大段唱詞都由一組一組的三長一短的句子組成,非常類似于我國古典詞曲,時至今日仍然是按照傳統沿襲下來。唱詞非同一般,唱腔也有獨特之處,極為講究音韻,時而婉轉清新、優雅高亢,時而豪邁雄壯、粗獷奔放。羅卷戲的行當也很有特色,生、旦、凈、丑樣樣俱全,可以表演多種性格的人物。各表演行當從不同角度把武術、雜技、舞蹈、高蹺、旱船等民間藝術營養吸收進來,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2007 年3 月,被列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原標題:內黃羅卷戲】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安陽網 2012-08-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