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連戲(南樂縣)

2013/11/29 14:10:42 點擊數: 【字體:

 
    目連戲為專演《目連救母》而命名,是中國戲曲史上第一個有證可考的劇目,因此被視為戲曲的鼻祖。
   
    目連戲集戲曲、舞蹈、雜技、武術于一身,有鋸解、磨研、吞火、噴煙、開膛、破肚帶彩特技和盤叉、滾叉、金鉤掛玉瓶、玩水蛇、挖四門等舞蹈動作,及金剛拳、武松采花拳、五龍出動拳諸多拳路,服裝、道具、化裝、表演均有獨特之處。由于深藏民間,至今仍保留粗獷、原始的本來面目,唱腔初為花鼓調,明末大平調興起后,因其動作大,架子大,真刀真槍,雄渾豪放,適宜目連戲的武打表演,故自清代改為大平調。既可登臺演出,又可扎揚表演,游街時鼓樂齊鳴,三眼槍助陣以壯行色。 
   
    北宋時開封已有連演七天的記載。北宋淪亡后,北方的目連戲演出在史料中幾近消失,因而長期未受到重視。而南方各省的目連戲卻如火如荼,頻頻見諸文人筆記、小說、方志等文獻。 
   
    其實,目連戲并未在中原民間絕跡。80年代南樂目連戲《五鬼捉劉氏》終于引起了人們的注意,而整理和研究卻欠深入。唯一的一份目連戲的演出錄相帶如今已不知去向,可資參考的資料只有由目連戲第五代傳人蘇尚志口述、韓德英等整理的《目連救母》劇本和幾張幸存的劇照。我們希望通過對南樂目連戲的現場調查,發掘它的民間文化蘊涵,連接起目連戲由北到南傳承演變的鏈條。如今惟一能完整演出目連戲的蘇尚志老人已于前年年底溘然長逝,令人不禁悵然嘆息。所幸的是,蘇先生的兩個弟子——兩位年近花甲的農民,繼承了目連戲一部分演出情節和表演技巧。他們兩人一個能記詞,一個能表演。兩位老人熱情很高,現場為我們表演了“閻王登殿”等片斷。雖然場地簡陋,但從他們的表演中,我們依然領略到了目連戲所蘊含的民間樸素而鮮明的是非觀念和愛憎情感,感受到民間藝術粗獷豪放的神采情韻。兩位老藝人說,當地稱目連戲為“玩鬼”,深受群眾喜愛,幾乎人人能演。但如今要看完整的目連戲演出已經很不容易了,因為村中能夠充當演員的年輕人大都到外地打工去了,只有到了春節,人員湊齊,湊出一些資金,才能完整地演出。 
   
    南樂縣文化旅游局已下了不少功夫來保護目連戲,局里的常少峰老師經過廣泛調研,正在從事目連戲的相關研究。南樂縣文化旅游局的郭局長說,關于目連戲,他有兩個期盼,一是希望河南大學能夠派出專業的戲曲研究者,從技術、理論上幫助他們進一步挖掘整理目連戲,二是希望上級撥下充裕的資金,從經濟上予以支持,推動目連戲的保護和搶救。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河南省南樂縣申報的“目連戲”入選。經文化部門的奮力搶救,這一有“中國戲劇活化石”之譽的古老劇種,如今在南樂起死回生。“目連戲”是曾經流行于南樂民間的一個口述本,以民間雜耍為主,綜合戲曲、武術、焰火、魔術于一身。“目連戲”自宋代由開封傳到南樂縣。【原標題: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連戲(南樂縣)】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河南省旅游局信息中心 2010-09-21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中州一奇——靈寶罵社火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