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第一個人民公社的變遷 與一個新旅游點的誕生(2)

2013/12/11 14:53:13 點擊數: 【字體:

  遂平縣文化局調研員、原嵖岈山公社團委書記曹新志回憶說:“那時,別說群眾沒有吃的,干部也餓得發暈。”

  付出了那么多熱情與心血,可是夢想中的好日子并沒有出現,如此情形下,公共食堂散伙了,群眾集體勞動時沒有積極性了,來嵖岈山參觀的人少了,曾經熱鬧非凡的嵖岈山人民公社逐漸變得冷清下來。

  人民公社紛紛摘牌

  時光走到1983年,一場氣勢磅礴的改革開放大潮正席卷華夏大地,那一年,全國各地的人民公社紛紛摘牌,恢復鄉鎮建制,嵖岈山人民公社也走到了盡頭。

  當年10月,存在了20多年的“嵖岈山人民公社”毫無懸念地成為歷史。

  原嵖岈山鄉人大副主席周留栓,當年曾任人民公社的通訊員,他回憶說:“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撤社改鄉時,群眾的情緒并沒有什么波動。已經進入了改革開放新時期,社會主義需要不斷探索新的發展道路,這很正常。”

  “人民公社”為什么會消亡?有一個順口溜評價公社體制是“瞎指揮的班子,吃大鍋飯的架子,一平二調的路子”,還有一個順口溜生動地描述了當年公社社員勞作的場景:“出工慢騰騰,下班一窩蜂,成天磨洋工,吹個哨子敲個鐘。”群眾的語言是豐富而深刻的,它形象地揭示了人民公社體制存在的管理過分集中、經營方式過于單一、分配上的平均主義等弊端,從而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摘牌、換牌就勢在必行。

  “現在,很少有人記得過去。但是,教訓不能忘記,到啥時候都應該實誠,不能說瞎話,說瞎話對國家對人民都不利!”思前想后,鐘寶華心里五味雜陳。

  撤社改鄉之后,還是那片地,還是那些人,嵖岈山卻是舊貌換新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的種田積極性空前高漲,過去的土坯房不見了,家家都住上了樓房或平房,拖拉機、電視機、冰箱、小轎車等高檔用品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人們的日子正一天天地紅火起來。

  “我們鄉現在發展得不錯,經濟實力一年比一年強。”嵖岈山鄉鄉長王建輝告訴記者,近年來,全鄉工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速都達到了兩位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000多元,社會事業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都有了長足發展。

  一個新旅游點的誕生

  歷史長河的漣漪漸行平緩,嵖岈山又邁出了新的步伐。

  原嵖岈山人民公社撤銷之時,作為紀念,公社辦公樓院舊址被保留下來。這是全國乃至全世界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人民公社舊址,被譽為“天下第一社”。 2006年6月,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嵖岈山公社舊址緊鄰國家地質公園——嵖岈山風景區,近年來,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嵖岈山風景區的日漸紅火使當地人意識到,作為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是一筆寶貴的歷史遺產,也是嵖岈人的另類財富。于是,當地政府收集整理公社的有關文物資料,恢復公社舊址原貌,將其開發成為一個新興的旅游景點。

  2002年5月1日,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正式對外開放,作為歷史的見證,向游人展示著昔日的悲壯與輝煌,演示著歷史的滄桑,使人們在這里深入了解人民公社的歷史,感受共和國發展的艱辛歷程。

  舊址分3個展示區,是當時社會面貌的縮影。記者看到,在辦公樓展示區,保留著公社當時設置的聯合辦公室、農業水產部、畜牧部、工業交通部、財政貿易部、勞動福利部、文教衛生部、人民武裝部和計劃委員會等“七部一辦一委”。在圖片文物展示區,展示有公社民兵胸章、周總理簽名的獎狀、1958年辦大食堂及大煉鋼鐵的資料、文物、照片等1500余件。在實物展示區,展示有公社大禮堂、食堂、招待所等舊址及轆轱、水車、扁擔、抬筐、耙、犁、耬、鐵輪車、紡花車、織布機、石磨等生產生活用具3000多件。

  嵖岈山公社舊址開放以來,已接待游客2萬多人次,其中不乏國務院參事和名牌大學的專家教授,來自法國、俄羅斯的游客也千里迢迢前來參觀。“嵖岈山衛星人民公社舊址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嵖岈山鄉鄉長王建輝表示,“今后,我們要通過旅游推介活動,讓這個人文景點和嵖岈山自然風景區互相映襯,提高美譽度,大力發展紅色旅游。”

  退休以后,周留栓就做了公社舊址的義務看護人,他還收集了滿滿兩書架有關人民公社的文獻。周老漢介紹說:“我從參加工作起就開始收集人民公社的資料,有的是從廢品站買來的,有的是從老鄉家中要的,日積月累,才有了今天這些資料,我要把這段歷史完整地留給后人,讓后人回顧評判這段歷史時能夠客觀公正。”

  對人民公社懷有樸素情感的周留栓,打算一直在這里當義工,把他的所知、所感、所思告訴更多的游客:“做事情靠頭腦發熱是不行的,過分講究形式也是行不通的,只有尊重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才能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 本報記者 余英茂 文【原標題:第一個人民公社的變遷 與一個新旅游點的誕生】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原網-鄭州日報 2008-05-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迷網